糖尿病人吃水果怎么选?越酸越好吗?众所周知,水果含丰富的营养素,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稳定的情况下也可以食用。现如今更多的疑虑是在于如何选择,相信不少糖友都会尽量选择不甜的水果,也就是偏酸的,觉得这样的水果含糖量较低,对血糖影响较小,但实际上这种根据甜度选择水果的方法并不科学,糖尿病人挑选水果也并非越酸越好。
这是为什么呢?又该如何选择?跟着话食来一探究竟吧!
许多人会想当然地认为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这是一个误区。水果含糖量和甜度之间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吃起来很甜的水果含糖量不一定高,不甜的水果含糖量也不一定低。
举一个明显的例子:西瓜香甜,山楂酸涩,火龙果清淡,但其中西瓜的含糖量仅为5.5%,火龙果则是13.3%,山楂22%[1],三者中西瓜含糖量最低反而最甜,山楂含糖量最高却最酸。这是由不同水果中糖的种类和含量不同所致,水果中可溶性糖主要有蔗糖、葡萄糖、果糖等,其中果糖的甜度最高。
此外,有些含糖量高的水果中的有机酸含量也很高,酸味盖过甜味,导致最终吃起来不但不甜还很酸。因此,糖尿病人吃水果不是越酸越好。
经过以上分析,有些读者可能就会根据含糖量来选择水果了,但这也还不够,因为不同种类的糖对血糖的影响不同。事实上,糖尿病人选择水果甚至所有事物的最佳依据是水果的“血糖生成指数”和“血糖负荷”。
血糖生成指数(GI)是反应食物类型和碳水化合物消化水平的一个参数;
血糖负荷(GL)则是血糖生成指数乘以一定量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所得值,是结合摄入碳水化合物的质量和数量估价膳食总血糖效应的指标[2],更能综合评价摄入食物对血糖影响的大小。一般来说,糖尿病人应尽量选择低GL食物,因为它们对血糖的影响较小,选择水果也是如此,同时要注意控制每次的摄入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水果的血糖负荷(GL),表示每100克水果血糖效应的大小[3]:
糖尿病人选择水果除了要尽量选血糖负荷小的以外,还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吃水果,一般两餐之间较好,避免饭前或饭后。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控制好摄入量,血糖负荷越高的水果每次摄入的量应该越少,但这并不是意味着血糖负荷小的水果就可以多吃,如果摄入过多,血糖负荷再小也会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动。
参考文献:
[1]营养成分网-食物营养成分表|营养成分查.
[2]金敬红,吕探云,王君俏,白姣姣,高键.血糖指数与血糖负荷在糖尿病饮食教育中的应用进展[J].上海护理,2008,(03):72-76.
[3]张印法.“国际血糖生成指数表”概述[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六期):慢性病与营养专题[C]:2000:2.
作者:黄秀敏 赵力超
糖尿病人是可以吃水果的,这里介绍一下如何吃水果来控制血糖
GI指数高的食物一直是糖尿病人抗拒的食物,因为餐后转化成血糖的速度和浓度都特别高,尤其是水果类型。糖尿病人要以低糖,GI小于52的水果为主,这样既能给吸收到充足的营养,也不会加重病情。
各种水果含糖量数据
日常选择水果,优选含糖量低者。
仁果类果实:各种苹果的含糖量在11%~15%之间;大多数梨的含糖量在10%~14%之间,其中木梨的含糖量是8.2%,鳄梨的含糖量是7.4%,山楂、海棠、沙果的含糖量比苹果和梨高,分别是25.1%、19.2%和17.8%。
核果类果实:桃子的含糖量在10%左右,其中黄桃的含糖量最高为14%;李子的含糖量为8.7%,杏的含糖量为9.1%,各种枣的含糖量在30.5%~84.4%之间,樱桃的含糖量是10.2%。
浆果类食物:大多数葡萄的含糖量在10%~12%之间;石榴含糖量在18.4%~19%之间;磨盘柿子含糖量是19.6%;桑葚的含糖量在13%~15%之间,黑加仑含糖量为15.4%,沙棘含糖量是25.5%;无花果含糖量为16%,中华猕猴桃含糖量是14.5%,草莓含糖量则是7.1%。除沙棘外,各种浆果的含糖量均不高。
柑橘类果实:大多数橙、柑橘的含糖量在10%~12%之间,其中金橘的含糖量最高为13.7%,小叶橘的含糖量是8.8%;文旦柚的含糖量为9.5%,柠檬的含糖量为6.2%。
热带、亚热带水果:含糖量在1 0%以下的有芒果、木瓜、杨梅、杨桃、琵琶;含糖量在10%~20%的水果有菠萝、刺梨、番石榴、桂圆、荔枝、橄榄、余甘子; 含糖量在2 0%以上的有芭蕉、菠萝蜜、桂圆干(64.8%)、人参果、香蕉、椰子(31.3%)。
注:以上提到的水果含糖量均指每10 0 克可食部,不是说整个水果的量, 每种水果的可食部不同,“糖友”可以根据您丢掉的比例换算。
正确控糖必须做到药物控糖、胰岛细胞养护、饮食控制
1、药物控制配合细胞养护
口服的药物包括X格列汀、双胍类降糖药、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促泌剂等药物;注射的药物包括胰岛素等,同时口服线油灵芝孢子粉增强细胞的抗病毒和抗氧化能力,特别是胰岛细胞,提升其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增强细胞能量供应自然降低血糖,并控制药物的服用量降低肝肾的药物代谢负担。
2. 饮食管理
糖尿病患者对于饮食要更加注意,荤素搭配,多摄入膳食纤维来减缓糖的代谢和吸收。
3. 糖尿病教育:正确了解糖尿病知识,采用正确的方法控制病情,减缓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