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作为一个消化内镜医生几乎每天都在切息肉,这个问题对我来说还是很好回答的。先说答案,医学上基本没有一定和肯定的答案,同样道理,也不是所有肠息肉都需要切除的。
我们常说的肠息肉一般是指结肠和直肠里面的息肉,也就是俗话说长在大肠里面的息肉。
额外插播科普一个问题?小肠会不会长息肉?答案是会得!但小肠长息肉的概率非常非常非常小,我们肠镜也查不到小肠,所以临床上几乎很少听说有小肠息肉。
下图就是我做肠镜的时候看到的息肉!
大肠息肉是大肠表面上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讲,就是长在肠道里面的肉疙瘩。结直肠息肉一般不会难受也就是没有什么症状,因此息肉往往是在体检或者是因其他疾病做详细检查时才被发现。息肉的发生与年龄、遗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生活习惯、抽烟、喝酒、暴饮暴食、高蛋白饮食、便秘等有关。
有研究显示大约有一半的结直肠息肉在切除后的4年内会出现息肉复发,是否复发跟很多因素有关,常见有以下几个因素:1、最重要就是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很重要的因素,遗传因素就相当于有肥沃的土壤,如果你继续抽烟、喝酒、暴饮暴食、辛辣刺激饮食继续刺激我们胃肠道粘膜,那就很容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我们人体的大肠走形弯弯曲曲,跟山路十八弯一样,有时候一些躲在角落的小息肉有可能被漏掉,目前都建议有长息肉的人如果切除了最好第二年再复查一下,复查有两个好处,第一就是预防漏诊的息肉,第二就是排除一下上次切干净了没有。
结直肠息肉是否要切除以及切除后多久复查应根据息肉大小、表明是否光滑、有无溃疡凹陷、隆起、年龄等多方面要具体情况来决定:1、对于单个的大于1cm息肉原则上切除,切除后刚开始每年需复查一次肠镜,连续2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成每2-3年复查一次肠镜。2.对于病理提示为腺瘤性息肉、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锯齿状腺瘤容易复发,在切除后3个月-半年应复查一次肠镜,没有异常可改为半年到1年复查一次。3.对于小的息肉,小于0.5cm 的息肉,特别是看过去像炎症性的息肉,那可以定期复查的,有些人通过好好保养严重控制好息肉就消失了,下图这种我画圈圈的小息肉完全可以观察,2-3年复查一次问题不大的。
当然如果你很害怕心理很紧张,也可以叫医生切除就是了,当然具体还要结合病理和每个人情况具体分析,最好听主管医生的比较好。
结直肠息肉与我们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饮食、长期久坐不动的人群息肉的发生率会比正常人群高,有研究表明,保持饮食均衡、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低盐低脂饮食、适当多锻炼、保持大便通畅等有利于减少息肉的发生概率,大家应该能听懂吧,能听懂记得点个赞,不懂有问题可以留言讨论。今天分享就到这里为止,有息肉问题欢迎关注并留言讨论。
肠镜下见到直肠和结肠直径<1cm的多发息肉,回肠末端、结肠、直肠没有炎症、糜烂、溃疡及出血的现象,说明是结直肠的多发息肉,当时进行钳除治疗是正确的治疗方法。下一步就是对切除的息肉进行病理检查,明确息肉性质,才能确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法。
一般来说,这种不伴有溃疡性结肠炎及结直肠其他病变的单纯性息肉都是良性的腺瘤性息肉,因为都是单个的比较小的息肉,所以说发生恶变的可能性不大。
这种较小的结直肠息肉平时没有明显症状,不容易被早期发现,多在发生腹泻或排便次数增多、继发感染出现黏液便、脓血便等肠道刺激症状而进行肠镜检查时被发现。
既然息肉已经完全切除了,就不要再纠结了,但是要注意平时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不吃辣椒、大蒜等刺激性大等食物及生冷食物,少吃高脂肪的肥肉,避免继续刺激肠道发生新的息肉,有腹泻症状时可以应用匹维溴胺、洛哌丁胺、蒙脱石散等药物对症治疗。
另外,需要三个月化验一次大便,观察有无潜血阳性的情况发生,若是发现潜血阳性或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时可以进行肠镜检查,了解肠道情况及有无新的息肉发生,以便及时治疗,避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息肉及其他结直肠病变。
关注小克,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