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肾为先天之本, 主藏精。脾与肾的关系, 体现了后天与先天的关系。在病理上, 二脏常相互影响。例如,腹部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等的脾肾阳虚证, 可由肾阳不足, 不能温煦脾阳而引起, 也可由脾阳不足, 后天充养不足, 导致肾阳不足而致。对于脾肾两虚是该补肾还是该补脾,历代医学家持两种观点,一些医家主张补肾, 认为“ 补脾不若补肾”,代表医家有许叔微、严用和、赵献可等; 一些医家主张补脾, 认为“ 补肾不若补脾” , 代表医家有李东垣、张景岳、王纶等。
虽然历代医家有补肾或者补脾两种不同的学术思想分歧,但他们都认可,脾与肾二者能相互资助,相互促进。肾中藏元阳,相当于一个火炉,为全身供给阳气。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相当于火炉里的木柴。肾为脾提供阳气,使脾能运化出精微物质以滋养肾。也就相当于肾为脾提供产生“木柴”的动力,脾为肾这个炉子添柴加火,即“先天促后天,后天滋先天”。 脾肾两虚证,对于由于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脾阳导致的脾肾两虚证,应以补肾为主;对于由于脾虚,后天充养不足,导致肾阳虚而引起的脾肾两虚证,应以补脾为主。久病体虚病人,如胸无痞满者宜补肾, 胸有痞满者宜补脾。
脾肾两虚日常调理可以服用中成药,如:乌梅丸、济生肾气丸、脾肾双补丸、附子理中丸等。也可以用中药代茶饮进行调理。若由后天脾虚导致先天肾虚,应以补脾为主,这类人多是后天饮食不节,贪凉饮冷、挑食厌食、过食肥甘厚味导致,常用代茶饮可为黄芪15g、人参10g、枸杞10g,其中黄芪补先天之脾,枸杞可滋后天之肾,人参脾肾双补。若由先天肾虚导致后天脾虚,应以补肾为主,这类人多是胎儿期先天储备不足,或者年老年肾虚的人,常用代茶饮可为熟地黄15g、山药12g、山茱萸12g。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有节,并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内外结合才能使身体恢复得更快一些。
文: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硕士研究生李钰昕/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男科主任医师王传航
脾与肾是人体内的两个重要的组织,一旦出现了问题,应该尽快解决了,要就医妥善处理。
人体内脏器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一荣具荣,一损具损。特别是中医的认识,为整体性的论述,相互之间生克有序,互补性強,因此,不得大意。
肾为先天之本,主水藏精,功能复杂多变,稍微不慎,必有后忧。脾为后天之象,主水谷运化之能。两者相辅相成,先后有序相助,缺一不可,当全力养护。
脾阳不足,食少便溏,营养不良,理应温阳健脾,宽肠厚胃之。
肾虚精神不振,精力不足。理应调节,添精壮阳,滋补肾精。不得慢待。
肾具有孕育之职,一且不足,将会出现系统性风险,乏力无彩,面青无华,由此可见,肾之重要性。
強脾为了充实营养之所需,強肾为了生存之本能。两者同进退,共相守。在人体共同维护阴阳之平衡,由此可见,养生养先后,养生养气血,脾肾健运,诸邪难侵。适时调整,重在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