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可能是一年当中最好的季节了。
万物复苏,鸟语花香、阳光明媚,从这些形容春天的成语中我们似乎就能感受到春日里的暖风。
但是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如此美好的春天却也是精神病的高发季节。
在临床工作中,很多精神障碍患者家属有个疑问:“春季是精神疾病的高发季节吗?应该怎么办?”,
得了精神病,最怕的就是复发。
研究发现,精神病的发病与季节也有关系,民间有句俗语叫“菜花黄,病人狂”,意思是说春季是精神病的好发季节。
是的,开春以后,我们医院每天收治的患者明显上升,而且,有好几年没犯病的患者都来了。
焦虑、愤怒、沮丧,各种负面情绪总喜欢在这一年中最好的季节里找上我们。
曾有数据表明,春季精神障碍疾病复发的人数占全年的70%,春季精神障碍的发病率要比其他季节高出20%~30%。
也就是说最容易让人们崩溃的不是炎热的夏季、不是凋零的秋季,而是万物复苏的春季。
[玫瑰]原因
1.据研究表明,春天气温易变、气压较低,很容易就能刺激到人大脑神经中脆弱的一面.
精神病人对气温、气压、气湿、气流等气象的变化高度敏感,脑调节功能相对比较差,
可能不能适应这种气候的变化,容易导致机体的生理、生化发生改变,从而出现代谢紊乱,以至于将人们诸如:愤怒、焦虑、沮丧、恐惧等负面情绪无限放大。
一旦未及时进行规范治疗,容易诱发精神分裂症、心理障碍、焦虑、抑郁等多种精神病。引起精神障碍复发。
比如可能是长时间工作的积压、可能是他人无心的一句话,甚至可能是忘记带钱包这么一件小小的事情,
它都可能会成为我们引爆负面情绪的导火索。
2、春天的日照和气温变化大,容易影响人的情绪.
加上渐渐暖和的天气,使得人的代谢进入旺盛期,这也容易引起人体的一些内环境和内分泌的活动发生变化。
对于原有精神病坚持服药者,春天里人体代谢加快,药物排泄加快,药物浓度降低,病情易于复发。
3、春天里电离度升高,空气里阳离子增多,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增多,易发躁狂和精神分裂症。
4、自古以来,人们常说:一年之际在于春.在春天,是一年底开始,各种计划和任务都下来,人的精神压力增大.
且在春天,高三初三学生备战中考高考,学习压力大,易患各种心理障碍。
[玫瑰][玫瑰]症状复发的信号
出现早期症状复发的提示信号:
1.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醒、多梦、易醒或是经常做噩梦、睡眠时间减少。
2.情绪异常:情绪不稳定、感觉压抑、高兴不起来或是情绪高涨、爱管闲事。
3.行为障碍:生活习惯改变,如人变得懒散、不讲卫生或者过分爱清洁,反复洗澡、换洗衣服;社交能力下降,离群独居,饮食无节制。
4.注意力不集中:经常遗忘重要事情,做事有头无尾。
5.出现片断的幻觉、妄想或被控制的体验:表现为多疑,莫名担心别人害他或是有人议论他,认为周围的人又对他不好等。
6.病人自述头痛、乏力、心慌、不想进食或食欲大增及月经改变。
出现以上现象应引起患者家属和医生注意,尤其对于一些严重悲观消极、自伤、自杀症状时应及时介入治疗。
[玫瑰][玫瑰][玫瑰]预防措施
预防春季复发的根本措施是坚持药物治疗,因为药物是精神病最基础的治疗
1.坚持按医嘱服药,无论病人自我感觉多么良好,都不要擅自随意减药、停药,必要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加药物剂量。
2.家属要随时注意这些早期信号,及时洞悉患者异常表现并及时就医。
3.给病人创造宽松、愉快的生活环境,消除复发的心理诱因。
4.精神病人春季最好不要独居家中,如病情较稳定最好参加一些简单的劳作和社交活动。
5.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起居有常,早睡早起,避免劳累和娱乐过度。少看手机,因为这是是造成失眠很重要的原因
6.多去室外活动,如散步、慢跑、郊游等。
这样可以增加大脑感受到的外界刺激,使患者从过度封闭的心灵中走出来。
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以改变患者的性格甚至人生态度。
[玫瑰][玫瑰][玫瑰][玫瑰]总结
春天,我们家属一定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必须熟悉复发的征兆,一旦出现:难以入睡、早醒易醒、多梦噩梦、精神恍惚、情绪不稳、无故发脾气、呆滞少语,或者自语自笑、话语增多敏感多疑,不承认有病、拒绝服药等反常现象的时候,
多为复发的先兆。
家属要密切关注这些信号,如果出现,应当及时就医。
如果病情严重有伤害自身或者伤害他人的倾向,应及时送专科医院住院治疗。
(1)精神病人春季养生:
每年的春天都是精神疾病的高发期,不单单是精神疾病,春天也是心理疾病的高发期。每年3、4月份,甚至是5月份,精神科就诊住院人次明显增多,但不是所有的精神疾病都高发,大部分是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复发患者。关于为什么春季是精神心理疾病的高发期,有很多的解释,主流的观点认为是由于光线和季节性改变导致的睡眠节律发生变化。也有观点认为是神经系统受食物数量的季节性改变和地磁节律改变的影响。关于精神病在春季高发的原因,主流的观点尚未达成共识,我也不好回到。我只能在一些表现上给我个人的建议。下面我按照精神障碍,临床表现,个人建议来写。春季最常见的是睡眠障碍,表现在入睡困难、早醒、多梦、易醒或是经常做噩梦、睡眠时间减少。对于正常人而言,应该按照正常的作息;如果是一些已经确诊的精神障碍患者,最好是在规律作息的基础上,按时吃药,尽量避免一些影响睡眠的药物、神经类物质比如说是引用咖啡等。
春季情绪异常,表现在情绪不稳定、感觉压抑、高兴不起来或是情绪高涨、爱管闲事。这是和季节变化有关,哪怕是正常人,也会有一定的情绪变化,同时还和周围的人的刺激有关。应该多调节自己的情绪,适当的表达和宣泄,而不是一味的隐藏,闷在心底。
除了正常人和精神障碍的人都有的表现外,还有一些精神障碍的病人特有的表现,比如自述头痛、乏力、心慌、不想进食或食欲大增及月经改变。注意力不集中,经常遗忘重要事情,做事有头无尾。行为障碍,生活习惯改变,如人变得懒散、不讲卫生或者过分爱清洁,反复洗澡、换洗衣服;社交能力下降,离群独居,饮食无节制。出现片断的幻觉、妄想或被控制的体验:表现为多疑,担心别人害他或是有人议论他,认为周围的人又对他不好等。
当出现以上现象应引起患者家属和医生注意,尤其对于一些严重悲观消极、自伤、自杀症状时应及时介入治疗,预防春季精神障碍疾病复发的根本措施是坚持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
无论病人自我感觉多么良好,都不要擅自随意减药、停药,必要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增加药物剂量。坚持按医嘱服药。病人的家属要随时注意一些早期的信号,及时洞悉患者异常表现并及时引导积极主动地就医治疗。同属,要给病人创造宽松、愉快的生活环境,消除复发的心理诱因。
精神病人春季不要独居家中,病情较稳定最好参加一些简单的劳作和社交活动。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起居有常,早睡早起,避免劳累和娱乐过度。多进行室外活动,如散步、慢跑、郊游等。这样可以增加大脑感受到的外界刺激,使患者从过度封闭的心灵中走出来。
有很多精神病患者之所以反复发病,与他们缺乏精神病的早期预防有很大的关系。希望精神疾病的患者,能够按时吃药,生活作息规律。对于患者的家庭其他成员而言,多注意患者本人的变化,防止意外。给患者轻松愉快的环境。如果您身边有精神障碍患者,希望对帮助他,而不是对他有偏见。祝您早日摆脱精神障碍的阴影。(医学界 杜华阳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