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的,其成分有降血糖作用,不过只是作为调理降血糖的作用,不能代替药物治疗。
姬松茸粉含有姬松茸、针叶樱桃粉、蓝莓粉、麦芽糊精、食品添加剂(酸处理淀粉、β-胡萝卜素、柠檬酸、三氯蔗糖)
其中三氯蔗糖并不会引起血糖的波动,因此糖尿病是可以饮用的,并且可以当做平时的养生,也是有利于辅助降血糖。
糖尿病喝粥会降血糖吗?
首先回答您的问题,糖尿病喝粥会使餐后血糖猛增,不会降血糖,所以,不建议糖尿病患者喝粥。
早期糖尿病并不一定有明显的症状,通常等发展到了中期才会有明显症状,血糖已经非常高了,引起尿糖高、脱水,造成多饮多尿、多食、消瘦,这就已经有一定的损害程度。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去查餐后血糖偏高时,那他调节糖的能力丢掉了40%;如果是确诊糖尿病,那么这种调节能力丢掉了60%;如果出现明显症状,那可能丢掉了70%。这就有一定损害了,若合并了高血压、冠脉狭窄,就可以导致心肌梗死或脑梗死,因此,糖尿病一定要注意降血糖。
除了用药之外,对于糖尿病来说,饮食管理非常重要!
饮食影响血糖上升的因素有2个:
一、吃的量。1、控制主食;2、配比蔬菜、瘦肉、鸡蛋、牛奶/豆浆、10克油/天、5克盐/天等食物;3、多喝水,保证循环的水量。怎么评估吃的量,第一看体型,第二看性别,第三看年龄,第四看消耗量(体力活动量),越胖的人越要吃的少,年龄每增长10岁要减少1/10,女性比男性少1/10,体力活动少的要相应减少。
二、消化的速度。像题主您说的喝粥,或者是吃烂面条,像这样把食物煮的非常容易消化,那餐后血糖根本管不住,因为消化快,血糖上升很快,下降得也很快,血糖波动越大,对身体越不利。所以,糖尿病患者不主张喝粥。
如果您特别想喝粥,也有3个办法:
1、可以加一些粗粮,燕麦、高粱、玉米,或者没有高嘌呤/没有高尿酸血症的可以加一点豆类。
2、吃的慢一点,糖尿病吃饭的方式很讲究:先喝汤吃菜,拉长十分钟后吃主食,这对增加饱腹感、延长吃饭时间很重要。
3、可以把粥放在晚餐时吃,早餐一定不能喝粥,因为经过一晚上的消化,早上醒来胃里是空的,如果喝点粥,消化会非常快,血糖会升高得太厉害。所以,不是别人不给你吃,是你没有条件吃。
这个问题可以给予非常明确的回答——糖尿病患者喝粥不能降低血糖!粥——这种食物,或者说是某些食物的一种食用方式,都只会导致血糖的升高,而不会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无论是哪种食物做成的粥!
不过,粥,在我们国人的饮食文化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让一个中国人在今后的数十年里完全抛却喝粥的习惯,真的挺不容易,哪怕是糖尿病患者!
粥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就是一种“液态的糖”,它容易消化、便于吸收,增加血糖迅速,很容易造成患者血糖水平的剧烈波动;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怎样喝粥呢?于是,我们找到了一种适合糖尿病的“粥文化”:
1、煮粥时不应该只用精致的面粉或大米,最好能加入一些杂粮一起煮,比如燕麦、绿豆、黑米、黄豆等;
2、煮粥时间不宜过久,煮的久了,会破坏大米等食物的颗粒性,使得它们内部所含的淀粉被大量释放入汤,这就更加易于吸收了;
3、不要熬煮的太久,高温情况下,淀粉会发生糊化反应,而糊化越是厉害就越容易被消化;
4、喝粥时不要趁热喝,因为“糖分”的温度越高越容易被吸收;
5、进餐时不能只喝粥,应该先吃一口干的,再喝一口稀的!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