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日常养生

怎么调节气虚?

2022年05月16日 09:45:5632编辑

谢谢!大病一场或者面色萎黄或淡的女性朋友往往都会有,头发无光、舌边有齿痕、食少便溏,肢乏面淡、自汗多汗、稍一着凉就感冒、呼噜气喘咳嗽长年不断,这都是中医所说的气虚。主要是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气的生化不足所致,气虚还可导致一系列脏腑功虚弱的症状。

调养的方法:多吃益气健脾的食物,保持良好的心态,中午一小时的午休时间,避免剧烈运动、杜绝熬夜晚睡、避免出汗过多,及时补充水分。

补气血的食物,糯米、白扁豆、牛肉、鸡肉、鲫鱼、黄鳝、鲤鱼、虾、蘑菇、鹌鹑、山药、大枣、桂圆、莲子、百合、大豆等。

补气类的中药,西洋参、太子参、人参、黄芪、白术、五味子、黄精等代茶饮。

补气类的中成药,中成药参苓白术丸,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出虚汗怎么治疗?

老百姓所说的出虚汗,在中医多数称之为自汗,这是在不运动环境温度不高的情况下,身体仍然冒汗,并伴有一系列虚弱的表现,称之为自汗。

身体虚弱的表现,多会伴有气短懒言、疲倦乏力、畏风寒、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等。中医认为跟脾肺之气不足,气不固表不能摄汗所导致。

治疗这方面的病症,多数医生会选择桂枝汤,玉屏风散等方药治疗,金匮要略有个方子叫桂枝加黄芪汤,治疗自汗也比较有效。

桂枝加黄芪汤的药物组成有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黄芪,就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上黄芪一味药。

桂枝汤本来起调和营卫,调理肌肤开泄的作用,汗少可使之发汗,汗多者可使之收敛,能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而加入黄芪一味药,加强了补气固表止汗的功效。

在临床使用上,桂枝加黄芪汤也可适当加减,比如阳气明显不足的,可以加入附子,加强了温阳固表的功效;舌苔白腻,脾胃功能差的可以加入白术一位,加强健脾助运,补气化湿的功效;畏风寒明显,经常感冒,可以加入防风一味,加强祛风寒驱邪的作用。

出虚汗自汗,发病的机理不难理解,但是临床治疗的时候可以结合症状,要灵活加减,才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

关注我,头条号内有更多的中医养生文章;有疑问可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