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去热的中药材很多 一、常用的退火去热的中药材: 大黄、黄连、黄柏、天冬、麦冬、玄参、连翘、金银花、大青叶、莲子芯、桅子、菊花、丹皮、苦参、白茅根、炒麦芽、竹叶、灯心草、生地、玉竹等。 二、配伍: 1、连子20克(不去莲心),桅子10克(用纱布包扎),加冰糖适量,水煎,吃莲子喝汤。莲子可以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桅子可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2、用栀子10克.莲芯3克.菊花3克泡喝, 3、丹皮10克、苦参5克、黄连3克水煎。 4、竹叶10、甘草3、灯心草10、生地10、麦冬10煮成茶饮,具有清心泻火的作用。虚火上升的人可常喝百合、银耳、玉竹煮的甜汤,具有清心养阴作用。 5、黄连是最好的下火中药,若心火较盛,黄连以清心泻火。如果觉得苦,可以加一点甘草,一起配着泡水喝。 6、清热解毒,治疗头痛口渴、咽喉肿痛:金银花10克,菊花10克,茉莉花3克,加入沸水泡茶饮用。 7、清热、解暑:金银花10克水煎,滤出汤汁加冰糖后饮用。 8、清暑止渴,清心利尿:冬瓜、绿豆各适量,白茅根30克水煎。 9、菊麦养生茶:10朵菊花,10粒麦冬,20克炒麦芽。其中,菊花的作用是清肝明目,麦冬能养神、清心火,炒麦芽能舒肝健脾,每天照这个用量配上这3味中药,用开水冲沏,代茶饮用便可。 三、清火去热的中成药: 1、肺火旺,养阴清肺丸、麦味地黄丸。 2、清心火肺火、胃火清:火栀麦片最好。 3、穿心莲片:穿心莲片是常用的廉价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疼的作用。传统应用于热毒侵袭所致咽 喉肿痛,口干舌燥,咳嗽咯痰等的治疗。 4、牛黄解毒片:可清热解毒、散风止痛,用于肺胃蕴热引起的头目眩晕,口鼻生疮。 5、牛黄清火丸:清热、散风、解毒,可用于肝、胃、肺蕴热引起的头晕目眩、口鼻生疮、风火牙疼、咽喉肿痛、痄腮红肿、耳鸣肿痛。 6、黄连羊肝丸:有泻火明目的作用,用于肝火旺盛、眼睛肿痛、视物昏暗等。 7、龙胆泻肝丸:清肝胆之火,用于肝胆湿热(对肾有损害,用前需咨询医生)。 8、羚羊清肺丸:主要作用是清肺利咽、止咳嗽。可用于肺热盛、因气候变化导致的邪气入侵、身体发热、头晕、嗓子肿痛等。 9、清肺抑火丸:具有清肺止咳、化痰通便作用。可用于肺热咳嗽、痰黄黏稠、口干咽痛、大便干燥等。 10、栀子金花丸: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功效。可用于肺胃热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咽喉肿痛、大便秘结。 11、板蓝根颗粒:可用于病毒性感冒、咽喉肿痛。 12、双黄莲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可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痛。 13、同仁牛黄清心丸:具有益气养血、镇静安神、化痰息风作用。用于痰热上扰引起的胸中郁热、惊悸虚烦、头目眩晕、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清、神志昏迷等。 14、安宫牛黄丸:主要用于高热昏迷、热入心包、痰迷心窍、肝昏迷、中风、病毒性感冒、小儿高热等。 15、牛黄清胃丸:具有清胃泻火、润燥通便功效。可用于胃火盛、头晕目眩、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便秘尿赤。 16、牛黄上清丸:主要用于清上焦火,比如口舌生疮、眼睛肿痛、牙龈肿痛等。 17、三黄片:用于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烦口渴等。 18、新清宁片:活血化淤,用于喉肿、眼睛痛、便秘等。 19、去肾火:知柏地黄丸。
水果蔬菜羹:如藕粉水果羹,苹果、梨、萝卜、南瓜羹等,常吃可以清肺润燥,去火除烦。
水:正确补水可以促进身体排毒,帮助新陈代谢,还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滋润皮肤摆脱焦虑情绪。喝净化后30℃以下的温开水最健康。
冰糖银耳橘瓣羹:银耳补肾润肺、生津止咳。橘子富含维生素C与柠檬酸,有美容和消除疲劳的作用。
百合绿豆汤:百合具有润肺养阴、宁心安神、补中益气的功效;绿豆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消暑除烦、止渴健胃的功效。
柠檬香菇汤:汤味清浓,清咽利喉。
烩香蕉汤:香蕉去皮,切成小丁。锅置火上,加入适量清水,下入白糖,煮至糖化水沸时撇去浮沫,放入香蕉丁,待香蕉丁漂起时起锅。此汤可清热生津,滋阴润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