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峰论坛上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中,领略养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以及无限极健康理念深厚的文化渊源。 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
1,未病先防、未老先养的预防观 《黄帝内经》中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养生,在健康或亚健康状态下,预先采取养生保健措施,才能保健防衰和防病于未然。这种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2,天人相应、形神兼具的整体观 中医养生理论,特别强调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
人既是自然界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已经感觉到的客观事实。 3,调整阴阳、补偏救弊的平衡观 在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保持阴阳相对平衡。如果出现一方偏衰,或一方偏亢,就会使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出现病理状态。
人体养生离不开协调平衡阴阳的宗旨。 4,动静有常、和谐适度的辩证观 生命在于运动,因为运动是生命存在的特征,人体的每一个细胞无时无刻不在运动着,只有保持经常运动,才能增进健康,预防疾病,以求延年益寿。 养生就是“治未病”,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中医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预防学思想和有效的防治原则。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理念。“治未病”是中医药奉献给人类最先进、最超前的思维。“治未病”的实质是“人人享有健康”。发挥中医学特色和优势,以“治未病”为核心,有效地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养生文化和养生学与社会医学、心理医学、预防医学、行为科学,甚至是天文地理等等都有很大的关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能否健康长寿,不仅在于是否懂得养生之道,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否把养生之道贯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养生要注重五个方面的平衡。
分别是人与自然的平衡、人与社会的平衡、人体阴阳的平衡、人体脏腑的平衡、气血经络的平衡。而在这其中,对于当今社会,人们尤其要注意人与社会的平衡。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是最为重要的。常观天下之人,凡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间默者寿。
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总结起来,就是温和、善良、宽宏、幽默。
中医养生观是怎样的?
2022年03月19日 14:12:0532
上一篇: 最适合保健喝的茶?
下一篇: 什么叫民族传统养生方法
- 特别关注
-
为什么身体会突然有轻轻碰到就很痛的激痛点
191 0
女人吃海带的好处
207 0
运动养生俯卧撑锻炼什么部位及做法
165 0
夏日该吃什么消暑西瓜柠檬去火排毒
176 0
有哪些关于养生的书籍推荐?
163 0
- 最新发布
- 最新评论
-
- 山东专升本信息网2022年06月22日
- 山东专升本信息网2022年06月22日
- 山东专升本信息网2022年06月22日
- 山东专升本信息网2022年06月22日
- 山东专升本信息网2022年0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