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成为当代常见的慢性病,人们无疑从饮食方面寻找突破口,以寻得降低这些疾病发生率的饮食习惯。于是众人开始关注养生,但养生并不是少吃肉、多吃青菜,有些营养不良的人甚至需要摄入的肉类比青菜多。当然,肉和青菜也不是衡量健康养生的标准,养生是一件复杂而又简单的生活习惯,需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与饮食、运动、调神养息等多方面相结合。
养生需要因时制宜一年四季所食药物和食物都是有讲究的,春季五行属木,主阳气升发,故春天可食用大葱、生姜、洋葱等辛温助阳的食物,但春季不应食酸敛之物,以免抑制阳气的生发及损伤脾气;夏季气温高,人体阳气容易随体液排出而外泄,因此夏季可食用酸梅汤敛汗,苦瓜、绿豆等解暑;秋季主燥,燥易伤肺,因此平时可食用梨、百合、蜂蜜、白菜等养肺润肺之物,少食辛辣生发之物;冬季寒冷,万物收藏,饮食宜滋补温阳,可食用羊肉、黑芝麻、枸杞等补肝肾之品。
养生需要因地制宜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和地域分不开。举个例子,四川、湖南等地区夏季易潮湿,所以人们喜食辛辣,而对于广东等地区的人群则恶辣,而喜湿;所以对于不同地区的人们养生应遵循当地环境情况而定。《素问·五常政大论》记载:“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因此西北地区用药多用发散清热之药,东南地区多用收涩温补之药,这也是因地制宜。
养生需要因人制宜人有高矮胖瘦之分,瘦人体内多火,因此,应少食辛辣刺激的发物,比如辣椒、羊肉、生姜等;胖人体内多痰湿,应少食油腻碍脾胃运化的食物,比如油炸食品、肥肉等。老人多营养不良,无他病的情况下,应多食高蛋白的食物。
总之,中医养生在各方面均有体现,还要适当锻炼、起居有常,其实养生是源于道、源于自然、源于生活的,要去真正的领悟、探索、实践才可达到健康益寿的目的。
文:中日友好医院男科硕士研究生卢冬冬/王传航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