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日常养生

中医文化历史悠久的词语?

2023年05月10日 04:35:531

一、中医文化历史悠久的词语?

渊源流长,源远流长 ,传承千年,神农尝本草,黄帝坐明堂,雷公炮中药,岐黄之术,石针,砭石,中医传承,汉医普天下,唐盛万古芳,普济天下,万古流芳,黄帝著内经,神农著本草,仲景著伤寒,思邈著千金,叔和著脉经,时珍撰本草,惟一制铜人 ,战国成内经,医经方始立,东汉伤寒著,治疗和方剂,直到用今世。中医传承永不断,造福人民大发展。

博大精深,灿烂,璀璨,源远流长

二、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反复发作?老中医四贴经方,让你呼吸通畅

慢性鼻炎中医认为病机为:伤风鼻塞失治,或外邪屡犯鼻窍,邪毒久留不去,血瘀鼻窍,气血运行机制不畅,导致鼻甲部分肿胀,鼻塞以及不通、经常出现打喷嚏、流鼻水。 因体质发展差异,大致分为可分4种证型。

鼻炎常见的几种证型:

症状:鼻窍甚痒,喷嚏连连,常流大量清涕,鼻塞不通,嗅觉功能减退。怕风寒,易感冒,风寒时易发作,反复难愈。经常觉得全身虚懒无力,讲话中气不足,面色淡白,舌质淡红。

治法:补肺祛寒。

方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鼻塞:加石菖蒲、辛夷、苍耳子。

表虚外感:合桂枝汤。遇风则喷嚏者:加辛夷花、薄荷叶。

风疹搔痒:风寒者,与白芷、苍耳子,甘草、麻黄等配伍。

症状:鼻塞肿胀,鼻涕清稀或黏白,嗅觉迟钝。感觉头晕、头痛。怕冷,胃口不佳

治法:健脾益气,补肺敛气。

方用:四君子汤加味。

症状:遇热气或燥热食物时,鼻胀塞、喷嚏不足,鼻流清涕,或可见咳嗽咽痒,口乾烦热,舌质红。

治法:清宣肺气。

方用:辛夷清肺饮加减。

症状:多半早晚时症状比较明显,平时会畏风怕冷,面色淡白,精神不振,合并者腰酸腿软、体力不佳,有时伴随眩晕耳鸣,记性差、睡不好。

治法:补肾纳气,滋养肾阴。

方用:温阳补肾汤加味泡酒。

中医善用中药内外兼治,以改善患者的病情。

但须注意:辨证属外寒里饮者,凡证见发热或不发热、恶寒倦怠、脉沉细或浮紧等均有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机会。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临床的应用数不胜数,要正确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方剂,要在临床中仔细体会,以使我们发挥其应有的治疗效果。

中药进行治疗,主要从调整患者的人体机能,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方面入手,祛除病邪,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自身抵抗力。

三、养生之名医、名药篇

中医治病就是个“理、法、方、药”这四大要素的整合过程。所谓的名医大家就是其能够将理法方药融会贯通,最后其将所有“能量”聚集到一个点上――开出了能够“药到病除”的药方子。当然,这里的能量指的就是医者的医学功底,包括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积淀极其运用自如;所谓的聚集的点就是找准了病的根源――对证下药是也。

“理、法、方、药”组成了中医完整的治疗体系。理法方药就是中医诊治疾病的思维体系,也就是方法论。理:中医理论;法:诊法、治法;方:方剂;药:药物。“理、法、方、药”的运用涵盖了中医诊治疾病的全过程。

中医诊治疾病的核心就是辨证施治、对证下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方剂中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被用“君、臣、佐、使”来形容。

所谓的辨证治疗指的是明确导致发病的病因病机,确定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法。只有这几个步骤搞明白了才能治好病。否则就是误治,甚至就是庸医。

人们感叹中医的现状今不如昔,很大程度上是感叹现如今的中医从业者中医的理论功底今不如昔。

似乎好的中医大夫治病离不开名贵药材。或者说离不开价格高昂的药材。什么叫名贵药材?名贵药材不一定就是细料――稀贵药材。名贵药材的本质应该是具有很高疗效的属性。而不是高价格。

药材好不好其与价格不一定就成正比例关系。医生治病的水平高低与所开的药物的价格也不成正比。所开出的药材的价格的高低贵贱,与疗效的预期也不成正比例关系。

由中医方剂中“投入”药物的多寡而被分成了“经方派”与“时方派”两大阵营。所谓的“经方派”指的是就是方剂中“投入”药物少,比如说《四物汤》,其就只有“当归、地黄、芍药、川芎”这四味药。《四物汤》的组方其“君、臣、佐、使”分明,言简意赅、分工明确、各司其责。这样的组方――立意高远,博大精深,宗师风范,望尘莫及。

“时方派”所开的方子就如我们现在常见的那样――一张方子上林林种种不下几十味药。“时方派”的处方立意应该是力求“百无一漏,一网打尽”。

“经方派”与“时方派”这曾经的两大阵营之间的PK,那“经方派”早就无影无踪了。中医处方早就是“时方派”的天下了。中医处方如果只给人家开个四、五味药,那不擎等着挨骂吗!再说了,一张方子就开个四、五味药,那卖药的也不干啊,如果张张处方都是四、五味药的话,那卖药的还不得穷死啊。现如今这看病的诊费也不值几个银子,全靠着开大处方才得以有大把的银子进账。

古代的医生都是只瞧病开方而不卖药,都是患者家人拿着方子自行到药铺买药。可能是自打有了《大宅门》里所演绎的“百草厅”这类的医生与药铺――“医药一体化”的看病模式之后,这“经方派”就应该越发的日渐式微,一蹶不振了,直至消失了。

“百草厅?白家老号”那是响当当的字号。白家到了二奶奶与白景琦的时代应该是顶峰了。那白景琦白七爷整个儿活得是一个“花钱没数,挣钱没边儿;财来如山崩海啸,财去入大海决堤”的“稀里糊涂”。白七爷之所以能够如此“稀里糊涂”,还不就是由于白家的“药好”嘛!“药好”意味着什么?“药好”就可以卖大价钱啊!差不多同样的投料与同样的人工,白家的好药其卖价就可以比别的药铺高出十几倍,甚至更高。再加上人们对“药好”推崇备至,不差钱的人趋之若鹜,白家老号的营业额也要高于同行几十倍。――白七爷,钱来得容易啊!

换了别人,那钱挣的端的是“财来如小孩儿撒尿,财去如大便干燥”――就是其也想糊涂,可他糊涂得起、糊涂得了吗?

无疑,百草厅的药应该属于名贵药。

名药一定是贵药。没有物美价廉的名药。名医名药相得益彰。

可这名贵药材就不一定是贵药了。什么叫名贵药材?称得上是名贵药材的药材首先不是因为他价格贵,而是因为它效果好。犀角是名贵药材,而且还属于稀贵药材。价格自然是高。

可当归也是名贵药材,但是当归却不贵。

所谓名贵药材的界定,是基于这味药材效果好,被长时间的应用于治疗疾病,广为认同,备受推崇。而不仅仅是价格高昂。有些所谓的昂贵药材未必就符合名贵药材的内涵。名贵药材一定要具有好的治疗效果而被珍贵,而不是价格贵。

名贵药材运用得法,会使得医生如虎添翼、会使得病人起死回生;如果医者滥用价格昂贵的药材,或为昂贵药材是用,那就无疑于图财害命、无异于谋财害命。往轻了说也是个庸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