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公历6月6日,太阳黄经为75度。芒 种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过了这一节 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而此时暑令 湿胜必多兼感,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 振,因此,此时在搞好雨期的田间管理的同 时,更要注意增强体质,避免季节性疾病和传 染病的发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等。
芒种的养生重点要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 在精神调养上应该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状 态,恼怒忧郁不可有,这样气机得以宣畅,通 泄得以自如。起居方面,芒种时节要晚睡早起,适当地 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 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 神。
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 有利于健康。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出 汗,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 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 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 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 见湿,乃生痤疮。
芒种养生如何预防“夏打盹”呢?
“夏打盹”预防
大量出汗后别马上喝过量的白开水
当人体大量出汗后,不要马上喝过量的白开水或糖水,可喝些果汁或糖盐水,防止血钾过分降低。适当补充钾元素则有利于改善体内钾、钠平衡,既可以预防“夏打盹”又可以防止血压上升和血压过低。
食物补钾
钾元素可以从日常饮食中摄取,含钾较多的食物有:粮食以荞麦、玉米、红薯、大豆等含钾元素较高;水果中香蕉含钾元素最高;蔬菜以菠菜、苋菜、香菜、油菜、甘蓝、芹菜、大葱、青蒜、莴苣、土豆、山药、鲜豌豆、毛豆等含钾元素较高。
“夏打盹”虽是人们在夏季常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但要区别对待。对学生、司机及高空作业等危险行业工作者,就要防止“夏打盹”,以免影响学习或发生危险。
老人要防坐打盹
因为老人睡眠时心率变慢、血管扩张、血流缓慢,流入各脏器的血液相对减少,很容易发生脑供血不足。
醒来后会感到全身疲劳、头晕、腿软、耳鸣。如果老人白天打盹的次数明显增多,困意频繁,并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梦乡”,应警惕脑血管病变的可能,应及早去医院检查。预防措施就是,当发现家里老人坐着打盹,应立即将老人缓慢放至平卧位,远离危险环境和物品,以免发生意外。
”“夏打盹”在医学上也称之为“夏季倦怠症”,是由于夏季炎热,温度过高,使人体大量排汗,而钾元素随汗液大量排出,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人们倦怠疲劳、精神不振。
钾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其作用主要是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因此,人体一旦缺钾,不仅精力和体力下降,而且耐热能力也会降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四肢酸软无力,出现程度不同的神经肌肉系统的松弛软瘫,尤其以下肢最为明显,称为缺钾软瘫。严重时还会导致人体内酸碱平衡失调、代谢紊乱、心律失常,且伴有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如胸闷、心悸,甚至可出现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
对老年人来说,夏打盹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有关研究认为,老年人习惯打盹是健康的标志。有的老人喜欢在白天偶尔打个盹,即便是几分钟也觉得精神大为好转。老人夜晚睡眠时间通常在5到6小时,白天打盹可补充夜间睡眠的不足,提神养脑。但打盹次数不能太频繁,时间一般每次为10至15分钟,否则会影响夜间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