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是中国各大菜系中传统的调味品 。据现有文字记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以曲作为发酵剂来发酵酿制食醋,东方醋起源于中国,据有文献记载的酿醋历史至少也在三千年以上。“醋”中国古称“酢”、“醯”、“苦酒”等。“酉”是“酒”字最早的甲骨文。同时把“醋”称之为“苦酒”,也同样说明“醋”是起源于“酒”的。
相传古代的时候醋是酒圣杜康的儿子黑塔发明的。杜康发明了酒,他儿子黑塔酿酒后觉得酒糟扔掉可惜,就存放起来,在缸里浸泡。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时,一开缸,一股从来没有闻过的香气扑鼻而来。在浓郁的香味诱惑下,黑塔尝了一口,酸甜兼备,味道很美,便贮藏着作为“调味浆”。这种调味浆叫什么名字呢?黑塔把二十一日加“酉”字来命名这种调料叫“醋”。
醋有十大保健功效:1、消除疲劳:丰富的有机酸能促进糖类代谢,分解体内疲劳物质,消除人的倦怠感。
2、平衡血液酸碱度:醋是酸性食品,在摄取过多的鱼、肉、精白米、面包等食物后,喝点醋能起到助消化的作用,并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3、帮助消化:醋含有挥发性物质及氨基酸等,能刺激大脑神经中枢,使消化器官分泌大量消化液,增强消化功能。
4、预防衰老:醋能抑制和降低人体衰老过程中过氧化脂质的形成,减少老年斑的产生。
5、扩张血管:醋能降低血压,防止心血管疾病,也能降低尿糖含量,预防糖尿病。
6、增强肾功能:醋能利尿,预防便秘,防治肾结石、胆结石、膀胱结石等疾病。
7、增强肝脏功能:醋中所含的醋酸、氨基酸、乳酸等丰富的营养物质能提高肝功能。
8、提高肠胃的杀菌力:醋有很强的杀菌效果,能杀死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9、美容护肤:醋中所含的醋酸、乳酸、氨基酸等能促进血液循环,使人皮肤光滑。
10、预防肥胖:醋中的氨基酸可消耗体内过多的脂肪,减肥效果不错的
醋在烹调中的使用窍门(1)解腥:在烹调鱼类中加入少量醋,可去除鱼腥。
(2)祛膻:煮烧羊肉中加少量醋,可解除羊膻气。
(3)减辣:在烹调菜肴中如感太辣,加入少量醋,辣味即减少。
(4)添香:在烹调菜肴中加少量醋,能使菜味更可口。
(5)引甜:在煮甜粥中加少量醋,能使粥更甜。
(6)催熟:在炖肉、煮烧牛肉、海带、土豆中加少量醋,可使之易熟、易烂。
(7)防黑:炒茄子中加少量醋,能使炒出的茄子颜色不变黑。
(8)防腐:在浸泡的生鱼中加入少量醋,能防止其腐败变质。
(9)起花:在豆浆中加入少量醋,能使豆浆美观可口。
食醋的妙用
(1)夏天煮饭时,按1.5千克大米加2~3毫升食醋,煮出来的米饭更加洁白,不易变质,也无酸味。
(2)在下面条时,可往锅里放适量食醋,不仅能消除碱味,而且面条也会由黄变白。
(3)如果事先没有发面,而又急于吃馒头,可用500克面粉按50克食醋、350克温水的比例发面,将其拌匀,发10分钟左右,再加小苏打约5克,揉到没有酸味为止。这样不仅可以应急发面,而且蒸出的馒头又白又大。和面做馒头时,加入少许醋,蒸出的馒头可延长保存时间。
(4)在咸豆浆中加少量醋,能使豆浆味美可口。
(5)如果鱼、肉不够新鲜时,放点醋,既可正味,又能杀菌。把鲜肉裹在蘸过醋的干净餐巾里,能延长肉的保鲜时间。
(6)在炎热的夏天,若将冲淡的醋洒在鱼肉上,鱼肉短时间内就不容易变质。
(7)煮排骨汤时放点醋,可使骨头中的钙、磷、铁等矿物质溶解出来,被充分利用,营养价值更高。
(8)将羊肉切块,放入开水锅里,然后倒点食醋,肉熟后,膻味即除。
(9)煮老鸡时,先用凉水加少量食醋泡2小时,再用文火煮,肉就会变嫩。
(10)宰杀鸡鸭前,先给鸡鸭灌上两汤匙白醋,过5~10分钟,鸡鸭毛孔即变得胀松,这时宰杀,再用热水烫,禽毛就很容易拔除。
(11)将老鸭肉用凉水加少量食醋浸泡2小时,再用文火炖,鸭肉易烂且可口。
(12)鸡、鸭、鹅肠的内壁上黏液很多,用清水洗涤难以除去,如果用适量的醋抓洗,就能很快除掉黏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