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朝各代的饮食风俗不尽相同,我就单论汉魏时期的吧。
汉朝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酒的酿造技术也更加先进,所以汉朝人喜欢喝酒,不管什么节日都喜欢痛饮一番,比如腊月饮酒,伏日饮酒,社祭饮酒。同时喝酒的时候还喜欢吃肉佐食。
腊月是因为岁末了,农活也忙完了,大家可以聚一聚喝喝酒暖暖身子;伏日是因为天气太热,早点归家,《汉书•东方朔传》记载天气太热,皇帝赐酒肉给众官,结果分肉的大臣迟迟未至,东方朔就抽出剑把肉分了,对百官说:“伏日当蚤归,请受赐。”然后就溜走了(东方朔还是一如既往的滑稽放荡(ಡωಡ) );汉代以前只有秋祭,汉朝出现春秋双祭,汉丞相陈平在家乡社祭时分肉分得公正,还得到了乡亲们称赞。
元旦的时候(周以十一月为岁首,秦把十月作为一年之始,汉朝的元旦是为正月),人们都喝椒柏酒,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正旦‘子妇曾孙各上椒柏酒于家长’。”皇帝也要摆宴犒奖群臣。
上元节始于汉朝,以表达汉武帝对天神至尊太一神的敬仰。这时候人们也喜欢喝酒作乐,还喜欢做点油豆渣饼,豆粥和酒水干肉来祭祀先祖。
重阳节也始于西汉,这个时候不喝雄黄酒,而是喝菊花酒,“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把菊花采下来,然后和黍米一起酿造,第二年就可以喝了。所以想体验古重阳节的,可以自己酿一壶菊花酒品尝品尝。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