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养生知识

夏至以后怎样养生?

2021年09月20日 13:15:2655

不管春夏秋冬,养生都要结合自身的体质,(可以参考九大体质的说明,网上有的.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做到顺四时而均阴阳,和喜怒而安居所.熟读,可保四季平安.如果还不得要领.建议多咨询几位中医.

夏至如何养生?

  炎热的夏季已经到来,同时雨水增多。专家称,夏至后有利于人体心脏的生理活动。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学会养“心”。   炎热汗多,营养消耗大   刚进入5月,天气就热得让人有点无所适从,一些疾病随之而来。由于夏季炎热而出汗多,体内丢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较差。
  同时,天气炎热又影响着人的食欲,除注意饮食清洁和清淡为主外,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   夏日烦躁跟“心”有关   头痛、失眠、烦躁、坐立不安……一到夏天,很多人就感觉浑身不适,想刻意进行调整,却日益萎靡不振、郁郁寡欢。专家认为,这跟心脏的承受度有关。
     在中医理论中,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   心对应“夏”,也就是说夏季心阳最旺,同时提醒大家,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保养。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情绪与躯体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此时不仅是情绪波动起伏,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就会发生各种疾病。特别是老年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在“立夏”之季要做好自我调节、笑口常开。   多进稀食有利补养   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
  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同时,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1、补充充足维生素,如多吃些如西红柿、青椒、冬瓜、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新鲜果蔬;2、补充水和无机盐,特别是要注意钾的补充,豆类或豆制品、香菇、水果、蔬菜等都是钾的很好来源。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都有较好的消暑作用;3、适量地补充蛋白质,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都是最佳的优质蛋白。
     冰箱内取出食品别急吃   随着天气转热,人们爱吃刚从冰箱中取出来的水果、饮料等。有些人特别是肠胃功能较弱的儿童,在吃后半小时左右最易发生剧烈腹痛,严重的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泻和全身冷战等症状。   专家指出,这种痉挛性腹痛是由于吃了冰箱里存放的食物引起的。
  人的胃肠温度一般在36℃左右,而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只有2℃~8℃,肠胃受到强烈的低温刺激后,导致生理功能失调。预防的简单方法是,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不要急着吃,放一会儿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应注意。
     晚睡早起加午休   由于“立夏”时天亮得早,人们起得早,而晚上相对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要增加午休。夏季正午1点到3点气温最高,人容易出汗,午饭后,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脑血液供应相对减少,所以,中午人们总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对中午不能午休的上班族来说,午间时分可以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30~50分钟。
  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时间过长让人感觉没有精神。睡觉时不要贪凉,避免在风口处睡觉,以防着凉受风而生病。

夏季要多喝些汤剂,多喝凉开水,晚睡早起,晨起运动,汗要出透,心情和缓,这样也就可以了。

少吹空调 多出汗 对身体有好处 别整天呆在空调房 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