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推荐养生

如何进行春季和秋季的食疗养生保健

2021年07月23日 10:41:4954

秋气与肺紧密相关,要让身体与秋天的气候相适应,使肺气不受秋燥的损害,就要调理养肺,适应秋天干燥的气候。秋季如何预防秋燥,养生健康网提供了秋季养生食疗四法和运动保健四法! 一、秋季养生食疗四法: (1)秋季养生粥类 适用于肺燥咳喘、肾虚咳喘、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小便频数、大便燥结等症。 核桃粥:取核桃肉20克,粳米100克。将粳米洗净,加白糖适量,加水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熬煮至熟即可。此方有润肺止咳、补肾固精、润肠通便的作用。 (2)秋季养生羹类 适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眩晕、健忘、腰膝酸软、头发早白、肺阴虚所致的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症以及脾胃阴虚所致的大便干结。 饮食宜清淡、爽口,少吃刺激性的食物,甜酸苦辣咸都不必偏好。葱、姜、八角、辣椒等辛辣香燥之品燥热伤津,不宜多食。羊肉、狗肉、熏烤及油炸食品等热性食物应忌食。 (3)秋季养生应常笑 笑是一种健身运动,能使胸肌伸展,增大肺活量。中医认为笑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行,能使心肺的气血调和。 (4)秋季养生多润肤 外在的美通过皮肤毛发来展示,表皮毛窍不仅是肺的屏障,还与肺气相表里。秋燥首先损伤皮毛,使之晦涩难看。若保持皮毛滋润清洁,外观既美丽了,又令毛窍通利,促进血液循环,使肺的气血通畅,从而起到益肺的作用。 二、运动保健养生四法: (1)秋季养生运动保健之摩鼻 经常按摩鼻部可防伤风、流涕,缓解症状。 将两手拇指摩擦生热后,用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位于鼻唇沟与鼻翼交界处)30次。每天1-2遍。 (2)秋季养生运动保健之深吸气 本法有助于锻炼肺部的生理功能。 每日睡前或起床前,平卧床上,以腹部进行深吸气,再吐气,反复做20-30次。呼吸时要缓慢进行。 (3)秋季养生运动保健之捶背端坐 此法可以通畅胸气,有预防感冒,健肺养肺的功效。 腰背自然直立,两手握成空拳,反捶脊背中央及两侧,各捶3遍。捶背时要闭住呼吸,叩齿10次,缓缓吞咽津液数次。捶背时要从下向上,再从上到下反复数次。 (4)秋季养生运动保健之耐寒锻炼 一是有氧运动,如登山、冷空气浴、步行、太极拳、骑自行车、跳舞等。 二是冷水洗脸、洗脚、浴鼻等。身体健壮者可用冷水擦身、冷水浴等。 实践表明,适宜的冷水锻炼对预防伤风、感冒、流鼻涕、支气管炎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锻炼时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并持之以恒,不可强力而为。

中国人自古就有在秋冬季节进补的养生习俗,俗话说“秋冬进补,春天打虎”,也正反映了秋冬季进补带 来的益处。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在天气越来越寒冷的季节进补,就是要多吃富含糖、脂肪的高热量食物,才能满 足人体的需求,“进补”少不了大鱼大肉。实际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进补的方 式也应该与时俱进,改变“进补就是大进肥甘厚腻”的错误观念十分重要。特别是中老年人,他们的基础 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强,同时合成代谢减低、体脂增加、肌肉萎缩,要注意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其中 ,高血压、高血脂症患者和高龄老人,尤其要讲究进补方法。 营养 维生素矿物质不可缺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维生素、矿物质均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素。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在坚持科学均衡的膳食基础上,还需要注意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这主要归因于老年人本身的生 理机能的变化以及中国传统的烹饪方式。 老年人需要的营养素并不比年轻人少,但老年人的消化机能逐渐退化、各种消化液的分泌减少、消化 酶的活性下降、胃肠道吸收功能下降,再加上许多老年人伴有胃肠动力障碍,导致胃口变差,进食量减少 。因此,一方面是营养素的摄入减少,另一方面是营养素的吸收减弱,如果不注意营养素的补充则会出现 营养素“入不敷出”的局面,最终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 同时,中国传统的炒、煎、炸等烹饪方式也会导致食物中维生素、矿物质的大量流失,如蔬菜炒后可 以使维生素总量损失30-40%,胡萝卜素损失可高达25%;淘米时使大米中的维生素b1损失40-60%,维 生素b2和盐酸损失23-25%;小麦磨成面粉时维生素e损失90%。慢性病 维生素矿物质与之关系密切 心血管疾病:实验证明,心血管病的起因主要在于营养的不平衡,如摄入脂肪、蛋白质过多,维生素 、矿物质和纤维相对不足。 在众多维生素和矿物质中,抗氧化营养素对心血管疾病有重要的预防作用:维生素e能阻止动脉粥样硬 化的形成;维生素c对脂代谢有一定的影响,使胆固醇水平降低。大剂量维生素c可改善冠状循环,保护血 管壁,对防治冠心病有利。此外,b族维生素包括叶酸、维生素b6和b12,能够起到延缓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和发展的作用。 糖尿病: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基本措施,但患者往往由于食物的质和量受限制、代谢相对旺盛 导致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而维生素b1、a、d,锌、铬、钒等营养素又可以对控制糖尿病的发展进 程、降低血糖起到辅助作用,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及时补充上述营养素。饮食中多选择粗粮、蔬菜及一些 海产品,摄入适量的动物性食物。由于糖尿病的饮食特殊,所以最好选用全面配方的维生素矿物质的补充 剂,以帮助老年人获得均衡的营养。 白内障:眼球的晶状体细胞膜被自由基逐渐氧化是老年性白内障的主要病因。如果在平时饮食中缺乏 抗氧化剂的补充,则可诱发老年性白内障。 老年人由于抗氧化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无法充分清除氧自由基,过多的氧自由基会损伤眼球的晶状体 ,引发白内障。因此需要特别补充富含抗氧化营养素,如含维生素a、c、e、硒、锌等的全面配方的维生 素矿物质补充剂,帮助消除过多的自由基,保护晶状体。选择营养补充剂是否度身定制 在秋冬季节,天气多变,对老年人的免疫力提出了巨大挑战。在这个传统的进补时节,老年人更需要 全面均衡的营养补充。 任何一种食品都不可能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专家建议:老年人要做到全面补充各种营养素,就应该 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以保障营养素摄入的全面。 在选择的时候,要注意选择一些配方为老年人度身定制的知名品牌,例如善存银片,是专门为中老年 人特制配方。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善存银片不仅含有中老年人特别需要的营养素,比如中老年人必需 的13种维生素和16种矿物质,还特别加强了老年人所需的抗氧化营养元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e,能帮助中和 人体自由基,延缓衰老过程,有效预防心脏病以及多种癌症;增加维生素b族元素的含量,特别是维生素 b6和维生素b12,帮助身体将食物转变为能量,预防多种贫血症;以及更丰富的钙、铬和钾,有助保持骨 骼健康,并可预防骨质疏松症,促进新陈代谢,维持正常的含水量。更在制作工艺上采用特殊的微囊技术 ,增加了维生素的稳定性,有利于吸收。 中老年人补充全面的营养每天都要坚持,不能等到出现营养缺乏的症状才想到。老年人秋季进补莫入误区 进入秋季后,政府机关退休老干部高大爷的胃口随着气温的下降逐渐好起来。天一转凉,高大爷的老伴就张罗着给他吃牛肉、羊肉、药炖排骨等滋补品,开始高大爷还觉得胃口大开,时间一长反而越补越难受,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的症状。“秋冬季节正值进补时节。经过炎热的夏天,人体耗损大,且进食较少,当天气转凉时,适当调补一下身体,是很有必要的。秋冬时节进补有利于驱病祛邪,使体内的阴、阳、气、血、津液得到充实,使身体能进入到最佳的状态。”辽宁中国传统养生康复研究院刘景春院长指出,“但是,要科学进补,要补得恰当,不要盲目进补。否则不恰当的进补方法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有时还会损害健康。”刘景春院长介绍,进补要根据人的体质、年龄、性别、季节、治病因素、疾病症状考虑进补方法,因人而异。很多人尤其是老人存在一些误区,进补绝对不能随便补。误区一:进补虚实不分刘院长说,进补一定要先分清自身体质,中医治疗原则是虚者进补,不是虚症病人不宜进补,要辩证施补。即使是虚症,也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分,人体器官又有心虚、肺虚、肝虚、脾虚、肾虚等不同,进补前最好先咨询一下专业医生,结合各种补药的性能特点,对症施用。比如,人参、鹿茸、海马,是温热药,用于热性体质就不适合了。误区二:过度进补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有的市民进补过于频繁,甚至一天喝几碗补汤,结果营养过剩,喝出“三高”症来。医生建议,吃炖品应适量,不宜过多。而且,秋天进补以清淡为宜,炖品中不要放太多肉类。刘院长说,像高大爷那样大吃牛肉、羊肉等滋补品,会使那些燥热体质的人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症状,因为这些食物多属燥热性,若不加节制地食用,会出现反效果。高大爷要立即停止进补,并要多吃蔬菜和水果,也可以喝点清淡的粥类来缓解。误区三:补品越贵越好一些人以为东西越贵越好,不惜花高价买燕窝、鱼翅之类的保健食品。刘院长认为,这些东西进补功效未必很好,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缺什么,补什么”是进食药膳的原则,不要凭贵贱分高低,关键是看自身哪项功能比较差,再根据体质选择相应补品。误区四:单一进补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系统、全面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经常吃牛羊狗肉、辛辣食物或喝酒,都是偏温热的,会导致体内火气旺盛,口干、口渴、嗓子疼,严重者还会引起结肠炎。 (来源:华商晨报)相关链接气虚:主要为神疲乏力、气短、倦怠等乏力症群,也就是指全身精神不佳,体力不济。代表补品为人参,包括西洋参、白参(生晒参)、野山参、红参等。血虚:相似于现代医学的贫血症,指经常出现头晕、眼花、面色萎黄、失眠、多梦、月经过少等症状。代表补品为阿胶、当归等。阳虚:一般有面色发白,怕冷,四肢发凉,夜尿频繁,喜欢热饮或热的食物等症状。代表补品为鹿茸、肉桂、附子等。阴虚:主要是表现为五心烦热,颧红面赤,口干舌燥,潮热盗汗,性情烦躁等。代表补品有银耳、熟地黄等。希望采纳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