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还虚之功,唯在对境无心而已。
【出处】《仙佛合宗语录·最初还虚第一》。【译文】还虚的功夫,只在对境不起心动念罢了。
2、勿助勿忘而养,勿寂勿照而温。
出自《慧命经集·正道工夫直论第十一》。【译文】温养道胎时不要特意相助也不要刻意忘记,不要死气沉沉也不要执意关照。
3、无人心即有道心,道心是心非心。
出自《周易阐真·卷一》。【译文】人心去除就有了道心,道心就是此心非心。
有哪些比较好的修身养性的方式?特别是在滋养自己的心灵方面的?
修身养性滋养心灵的最佳源头是自己的知识和智慧。
拥有知识、智慧、才会有人的博大胸怀、高远见识、才会在纷繁复杂的人生之路上让时光温馨、岁月萦香、安顿人疲惫的灵魂、在喧嚣红尘中寻一隅宁静。
如何养心?
《养生要先养心》
唐代著名禅师无际大师,91岁无疾而终。大师生前曾为世人开初十味长寿方:“慈悲心一片,好肚肠一条,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骘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药用宽心锅炒,不要焦,不要燥,去火性三分,于盆内研碎;三思为未,六波罗蜜为丸,如菩提子大;每日进三服,不拘时候,用和气汤送下。”无际大师的药方,是修身心的方法,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修身养性的思想,提示人们:生活中的伦常道理明白了,人的心情也就安定了;心情安定,则性命也就安定了。这样,这样就会身体健康,益寿延年。
佛家认为,人心容易心浮气躁,妄想纷飞,积怨太深,从而导致心气神皆不顺,容易致病。养心是拥有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黄帝内经》认为,养心要做到“恬淡虚无”,保持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于内的心境。正确地待人待己,这不仅是做人做事的基础,也是养心防病的前提。只有宁静出事,不为世俗名利所动,身心处于淡泊宁静的良好状态之中,才能有利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