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肠主要分为结肠和直肠两部分,结肠是大肠中从盲肠到乙状结肠这一段,它的功能是储存、分泌黏液,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形成和输送粪便。结肠黏膜内有杯状细胞,可分泌碱性液体,保护结肠黏膜,润滑大便,以助排便。结肠的吸收功能以后半结肠为最强,主要吸收水分与钠,也吸收少量钾、氯、尿素、葡萄糖、氨基酸与一些药物。结肠不产生酶,无消化作用,结肠内有很多细菌以帮助消化。直肠是大肠的最后一部分,与肛门相通,其作用是储存粪便,具有产生便意、控制排便、分泌等生理功能,当直肠中的粪便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向大脑发出通知,人就会排出粪便。结直肠癌,一般也称为大肠癌,包括结肠癌、直肠癌,是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想要远离结直肠癌要从以下几方面预防:
(1) 初级预防 初级预防的目的就是预防健康人群罹患结直肠癌。下面几点有一定预防作用:
① 加强身体锻炼;
② 防止生物钟的紊乱,不生闷气;
③ 控制体重,避免超重、肥胖;
④ 戒烟、戒酒;
⑤ 饮食方面少吃含动物脂肪较多的红肉,多吃乳制品及高钙或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吃腌渍食品;
⑥ 多吃高纤维食物(蔬菜)。
⑦ 另外,富含硒、β-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 等食物并不能降低患癌风险,甚至维生素E 还有增加患大肠腺瘤的可能。
(2) 药物预防
①非甾体抗炎药能减少结肠腺瘤的发生,而其中的昔布类可治疗家族性肠腺瘤,故考虑此类药物有预防结直肠癌的作用;
②氨基水杨酸及5- 对氨基水杨酸钠可预防结直肠癌;
③熊去氧胆酸可降低男性结肠腺瘤恶化的概率;
④口服他汀类药物5 年以上者患结直肠癌概率可能减低;
⑤绝经后行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可能带来实质性的降低结直肠癌风险益处,但是可能造成已患肠癌女性病情的进展;
⑥抗性淀粉有预防结直肠癌的功效。
(3) 炎性肠病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者结直肠癌发病率高,而熊去氧胆酸可治疗以上疾病。
(4) 家族史及筛查
有家族史的人患结直肠癌的概率较高,因此家族史的筛查就很重要了。美国胃肠病学会建议年龄超过50岁者如有以下情况,须每10年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① 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中有1人患结直肠癌或高危腺瘤者;
② 腺瘤大小超过1 厘米者,或伴高度异型性增生;
③ 诊断腺瘤时年龄超过60岁者。
建议年龄超过40岁,或明确诊断的时间比其患结直肠癌的最年轻亲属的年龄小10岁者,如有以下情况,须每5 年行一次结肠镜检查:
①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中有1 人患结直肠癌或不到60岁时即被诊断为进展期腺瘤;
②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中有2人患结直肠癌或高危腺瘤。家族中如有人患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病者,就建议行基因检测。检测癌胚抗原(CEA)、CA19-9 等血清肿瘤标志物,亦可提高结直肠癌的检出率。到60岁时即被诊断为进展期腺瘤;
便潜血试验应用广泛,因此提高了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率而终将结直肠癌的死亡率降低了15%~ 33%;而免疫化学便潜血试验,更加准确,但较昂贵。
美国胃肠病学会建议:
①无结直肠癌家族史者,50岁以后每10年查一次结肠镜,且可每年行一次免疫化学便潜血试验;②如患者拒绝行结肠镜,则可选择每5~10年行一次乙状结肠镜检查或每5年行一次CT 结肠成像。推荐应用免疫化学便潜血试验方法行癌症检测。
(5) 监测
结肠镜可发现及鉴别结直肠癌,并能切除息肉。有3 枚及以上腺瘤,并至少有1 枚的大小超过1 厘米者被视为高危人群,3年内均需行结肠镜。通过结肠镜切除至少1 枚大小超过5毫米的息肉,就能降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所以结肠镜对腺瘤及息肉的监测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