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的"分",是指九十天的春天一分为二。从此,阳在正东,阴在正西;昼夜平分,冷热均衡。冰雪消融,草木复苏,无论南方北方,都进入春意融融的大好时节。我国的平均气温是摄氏10度。
(1)调养精神。此时阴阳平衡,养生应该顺时应节,讲"平和",以和为贵,以平为期;忌大热大冷,大喜大悲。
(2)春捂御寒。"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春捂的重点是首、足两头的保暖。
(3)预防"春困"。早起早睡,定时作息;增加户外活动,给心脏和大脑提供充足的氧气。
(4)预防旧病复发。"百草回芽,旧病复发",春分时节,忽冷忽热,气温变化剧烈,体弱多病的老人幼儿要积极运动,多喝水不熬夜,增强自身免疫功能,防止旧病复发。
(5)调节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戒酸少盐增辛。此时蔬菜以豆芽、蒜苗、韭菜、莴笋;香椿、香葱、香菜为宜。
立春如何养生?
立春,意味着又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此后白天渐长,阳光暖和,气温趋升, 降水增多。立春养生要顺应春季阳气升发、万物始发的特点。我国民间有“咬春”的立春饮食习俗,正体现了这种“春夏养阳”的规律。
从传统中医角度讲,立春养生应注意几点:
1、 立春宜早睡早起,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以养肝,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违背了这种方法,就会损伤肝,因此,春季以舒畅身体,调达情志为养生方法。
2、 预防旧病复发,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所以对于有肝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调养预防。
3、 不要过早减衣,也就是说话说的春捂秋冻。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 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4、 勤梳头,春季每天梳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从现代医学来看,勤梳头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抵御外邪的重要作用; 不 但有助于驱散头部的风湿病邪,促进头部气血循环、营养毛发,减少白发和防脱发,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引起的眩晕症有特殊的功效。
5、 少吃补品和盐,冬季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进补,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但立春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减少食盐摄入量不仅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吃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6、 宜吃韭菜香菜,春季阳气初生,饮食的调养除了注意升发阳气,还要投脏腑所好,应适当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食物可选择辛温发散的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少食辛辣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