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情志远离悲秋。
进入秋天之后,从天人相应来看,肺属金,与秋气相应,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深秋景况,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因此,秋季注重调摄精神为养生之要务。
秋冻有节和用强身。
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谚语,符合秋天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但对秋冻要有正确的理解,科学领悟其中真髓。自立秋节气以后,气温日趋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寒露过后,北方冷空气会不断入侵,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寒。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饮食调和润肺防燥
过了秋分之后,由于雨水渐少,空气中的湿度小,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气候。秋季又是肺金当令之时,稍有疏忽,易被秋燥耗伤津液,引发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证。因此,秋日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泥鳅、鲥鱼、白鸭肉、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鲜山药、白木耳、广柑、白果、梨、红枣、莲子、甘蔗等清补柔润之品,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