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养生十六法,也叫养生十六宜,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套养生方法,源于古代"修昆仑法 五宜""祛病延年十六句之述"及"左洞真经按摩导引诀"等古人的养生著述。明朝刊行的《红 炉点雪》《夷门广牍》以及清朝刊行的《内功图说》等书均曾辑入。这套养生法,动作轻缓,简 便易学,不受条件的限制,若能坚持实施,定能强身健体、预防早衰、防病祛病、延年益寿。目 前社会上流行的许多气功功法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为什么古代医家认为养生不如养性?
古代医家认为养生不如养性。王安石有言:“生与性之相因循,志与气相为表里也。”也就他是说,养生与养性茸为表里,密不可分,就像是人的情志与气之间的关系一样,由此可见养性的重要性。在中医学上,养性属于情志养生的范畴。中医学认为,七情内伤是致病的重要原因。一个人若能善于调养精神,保持情志稳定,不仅会有良好的精神面貌,更会获得健康的体魄,这正如慎子所言:“能中和者必久寿也。”在养性的做法方面,古人主张首先要顺应自然节律,遵守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视季节安排养生;其次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合理安排生活,丰富精神世界;同时保持情绪乐观平和,节制情感,修养心性。如此便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持人体气机与阴阳的平衡,避免和减少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