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日常养生

古人养生长寿十大秘诀?

2023年09月09日 04:02:081

古人养生长寿十大秘诀?

其一,注意锻炼身体。每日凌晨即起、端坐、揉目、按摩、砥唇咽液、意守丹田、吸气数十遍;然后起身、熊径鸟伸、运气发功等,他是气功的最早创始人,这套健身法,被后人写成《彭祖引导法》。 

  其二,是思想修养,他从不计较名利得失,不追求物质享受,情绪恬静而达观。殷王赠其万金,他用来接济贫困,自己无所留。不受“慎喜毁誉”所累,经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其三,是生活习惯,他坚持顺乎自然,不伤害身体,冬天注意保暖,夏季时常纳凉,顺应四时节气,使身体舒适安康,重视劳逸结合,用脑切忌过度,衣着求适不求华髦,男女生活饮食合理调节,并说:“凡此之类,譬犹之水,用之过当反为害也。” 

  其四,是注重饮食健康养生之道。彭祖作为第一个养生家同时也是一位厨艺高超的厨师,很好的将养生和饮食结合起来。这点从彭祖使用员木果籽(茶籽)烹调的野鸡汤为尧帝调养虚弱的身体可以反应出来,《彭祖养道》上曾记载:“帝食,天养员木果籽”。员木果籽(茶籽)为我国特有的物种,本身就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延缓衰老。通过彭祖为尧帝饮食的精心打理,尧帝在位七十年,终于118岁仙寿。所以饮食健康也成为一方面,使其延年益寿的一大因素。

古人养生经典名言?

1、养心莫善于寡欲。

2、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3、善养生者,先除欲念。

4、笑口常开,百病不来。

5、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6、三分医治,七分调养。

7、树怕剥皮,人怕伤心。

8、体欲常劳,食欲常少。

9、治已病,不若治未病。

10、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11、久立先养足,久夜先养目。

12、萝卜上了街,药方把嘴撅。

13、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14、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

15、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16、生活上适度,精神上大度。

17、要长寿,读书花月随前后。

18、知足者常乐,善笑者长寿。

19、多言则背道,多欲则伤生。

20、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

21、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

22、养生必先养德,大德必得其寿。

23、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

24、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

25、食过则成积聚,饮过则成痰癖。

26、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27、治病必先治神,药疗必先心疗。

28、呼吸吐纳,熊经鸟伸,为寿而矣。

29、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30、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31、千保健,万保健,乐观方才是关键。

32、枕上愁烦多发病,床上欢笑胜寻医。

33、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

34、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35、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36、不是暮年能耐病,道人本来心体宽。

37、夜卧早起三月春,缓形无努志逆生。

38、心胸里头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

39、忠诚是长寿之本,善良是快乐之源。

40、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41、邪与正相伤,欲与性相害,不可两立。

42、凡食热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

43、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44、养生贵养气,养气贵养心,养心贵寡欲。

45、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两鞭之。

46、涌泉二穴,精气所生之地,寝时宜擦千遍。

47、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

48、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

49、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

50、形生愚智,天也;强弱寿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

51、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52、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

53、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

54、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55、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56、体欲常逸,食须常少。劳无至极,食无过饱。

57、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58、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59、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

60、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古人定风法?

为了增加测风的精确度,古人又发明了一种叫“綄”或“俔”的测风工具。綄[huán],楚人称为“五两”,西汉刘安《淮南子》记载:“辟若綄(俔)之候风也,无须臾之间定矣。”东汉学者高诱注称:“俔,候风者也,世所谓‘五两’。”为什么叫“五两”?就是用五两(也有用八两)重的鸡羽毛制成綄挂到旗上,即使一点点风,綄都会动。綄还是古代作战部队必备,《兵书》称:“凡候风法,以鸡羽重八两,建五丈旗,取羽系其巅,立军营中。”

候风旗,唐朝人称为“相风旗”,宋朝人称为“占风旗”,名虽有异,功能一样。宋朝时,有位名叫蒋颖叔的苏州人很擅长使用占风旗,宋李廌在《师友谈记》一书中记述,蒋颖叔“谙知风水,尝于所居公署前,立一旗,曰占风旗,使人日候之,置籍焉。”

除了候风旗,古人使用较广的测风器还有“相风乌”。“相风乌”也称“伺风乌”,有木制和铜制两种,传说发明于舜禹时代。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建的建章宫上立有“凤阙”,此阙得名便因上立铜质相风乌——凤凰造型的测风仪,人称“铜凤凰”,俗称“铜雀”。

东汉时铜凤凰有了改进,称为“相风铜乌”。1971年从河北安平县逯家庄东汉墓中出土了一幅大型建筑壁画,画中钟楼上便立有相风乌和测风旗,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测风器“相风乌”图形。相风乌一直到清朝都在使用,清麟庆编纂的《河工器具图说》中便记述了相风乌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刻木乌形,尾插小旗,立于长竿之杪,或屋头,四面可以旋转。如风自南来,则乌向南,而旗即向北……”相风乌是世界上最早的测风器之一,欧洲人到公元十二世纪时才发明出类似的测风装置“候风鸡”,比中国晚逾千年。

太极养生八法?

太极养生的八法如下

 4、按在手上,击敌胸;劲含丹田利于攻。

  5、采在十指,劲达稍;阴阳旋转真奥妙。

  6、挒在肘腕,要轻灵;折叠之法劲须整。

  7、肘在屈使,身须正;运用肘法劲要整。

  8、靠在贴身,用寸劲;贴身寸崩敌大惊。

古人头发扎法?

第一种方法

  1、先将头发扎成马尾

  2、将头发卷紧,向左绕

  3、向下绕,目的是盘成一个圆

  4、将发尾塞进盘好的髻中

  5、用发簪挑起一络头发

  6、将发簪插进头发内的皮筋里

  7、成品

  8、也可将发簪另一端插出来,记得要压一络头发在下面,这样盘得更紧

  第二种方法

  1、先将头发扎成马尾

  2、头发向右绕,注意,此时不以皮筋为中心了,而在皮筋上面

  3、再向左绕

  4、再向右,就这样绕来绕去,直到把所有的头发都盘进去

  5、把发簪插入皮筋里,并且把皮筋位置向上拉一点

  6、簪子向上插入头发中

  7、成品

  8、换个角度看

  第三种方法

  1、扎马尾

  2、头发向左绕,用手把皮往上弄一点,省得埋在头发里找不到了,我的皮筋是黑色的,为了大家看清楚,所以用画笔描成黄色

  3、头发再绕过来

  4、头发绕到了皮筋的位置

  5、把绕过来的头发塞到皮筋里面,等于用皮筋把它们捆住

  6、捆过来的头发继续向左绕一圈,注意后面一圈的头发要在第一圈的后面绕,就是藏在第一圈的后面。注意我左手食指拿住的,是绕第二圈的头发,这时基本只剩个发尾了。

  7、把这个发尾继续塞到这根皮筋里面,用皮筋把它捆住。

  8、成品

古人雅事十趣?

十大雅事:

一、焚香:一柱烟中得意,九衢尘里偷闲

二、抚琴:若心自适,无弦亦可

三、对弈:弈棋不如观棋,因观者无得失心

四、品茗:淡中有味,点茶三昧

五、酌酒: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六、听雨:卧眠听雨,一梦浮生

七、莳花:侍花如侣,读花如人

八、读书: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

九、候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十、寻幽: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从古籍中了解古人是如何养生的?

古籍的养生思想一般来讲,都是在黄帝内经里。具体的你可以去了解下黄帝内经里面是怎么说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是《黄帝内经》中养生的总原则,本质的含义就是要顺从自然规律生活。具体的可以去

看看

破十法平十法凑十法借十法?

①破十法:13-7

=10+3-7

=10-7+3

=3+3

=6

②平十法:18-9

=18-8-1

=10-1

=9

③凑十法9+6=9+1+5

=10+5

=15

④借十法

14-9

=10+4-9

=10-9+4

=1+4

=5

古人腰带香囊玉佩系法?

古人系腰带后在腰带上挂玉佩系香囊。

古人纪月法特殊称谓?

一月:正月、隅月、孟月、端月、始春、元春;

二月:如月、杏月、仲春、早春;

三月:病月、桃月、季春、炳月、三春、阳春、暮春;

四月:余月、清和月、桃月、孟夏;

五月:榴月、薄月、仲夏;

六月:且月、荷月、伏月、季夏;

七月:相月、巧月、霜月、孟秋、桐月;

八月:壮月、桂月、仲秋、中秋月:

九月:亥月、菊月、季秋;

十月:阳月、小阳春、孟冬;

十一月:辜月、葭月、仲冬;

十二月:涂月、腊月、嘉平月,季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