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中草药祛湿?
茯苓,性质平和,是祛除燥湿的一剂良药。它有一个的特点,当身体有湿气时,它能够起到很好的祛湿功效;而当身体正常时,则可以停止祛湿,并且发挥良好的健脾功效。芡实,味甘涩,性平。湿热天气时,易损伤人的脾胃功能,而它可以除湿气,有效减轻由湿热带来的食欲不振。同时它还可以健脾止泻,并有抗衰延年的效果,是祛湿不可多得的药材。苍术,味辛苦,性温。有燥湿健脾、袪风散寒的功能,对湿肿也有一定的疗效。它为芳香之品,善醒脾化湿,治风湿麻痹。此外,它还是个治疗外感风寒、眼目昏涩的小能手。
祛湿药有哪些?
祛湿药有很多,常见的有茵陈五苓丸、五味香连丸、葛根芩连片、二妙丸、清热祛湿颗粒、黄疸茵陈颗粒、参苓白术散、平胃丸、四妙丸、茯苓丸、人参健脾丸等,这些药效果各有差异,分别针对不同的脾虚引起的湿气过盛,有明显的阳证也有明显的阴证。
祛湿汤料有哪些材料?
材料:
赤小豆100克、粉葛750克、陈皮1/4个、鲮鱼400克、生姜3片。
做法:
赤小豆、陈皮分别洗净,陈皮去瓤;粉葛削皮洗净,切块;鲮鱼宰洗净,去脏杂,慢火煎至微黄。[1]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祛湿的菜有哪些?
1、炒山药
材料:山药、黑木耳、莴笋、葱、盐、油、鸡精、香油。做法:山药和莴笋分别去皮洗净切片,把山药片放进开水里面焯一下,木耳泡好撕小朵,热锅下油和葱爆香,然后把莴笋放进去超一分钟左右,加入山药、木耳炒熟,然后加入盐、鸡精、香油调味出锅。
2、苦瓜酿肉
食材:苦瓜、五花肉、鸡蛋、葱、生抽、盐、生粉、蚝油。做法:苦瓜洗净切段,大约3-4厘米一段,要把瓜馕去掉,猪肉洗净剁碎,加入鸡蛋、葱花、生抽、盐、生粉、蚝油拌匀腌制10分钟。然后把肉馅分别塞进苦瓜段里,一个个装满。锅厘米加水烧开,把苦瓜放进去蒸20分钟左右。倒出清蒸的汤汁,加少许蚝油、生粉勾芡拌匀后倒在苦瓜上面。
3.冬瓜焖排骨
原料:排骨、冬瓜、葱、姜、蒜、八角、糖、酱油、料酒、盐。做法:排骨放入冷水锅中煮开一会儿,然后取出排骨洗净。在煲中加入水、葱、姜、蒜瓣、八角、糖、酒和酱油,烧开后倒入排骨,小火慢煮约40分钟。倒入切好的冬瓜,加盐煮30分钟食用。
健脾祛湿中药有哪些?
健脾祛湿的中药有很多,单味的中药有茯苓、猪苓、陈皮,还有白术、党参这些都可以。临床上经常用的中药是中药方剂,特别是中成药,这样可以更好的祛湿,而且对身体的副作用也非常小,比较常见的有附子理中丸、参苓白术散。
祛湿的方法有哪些?
中医讲的湿气,它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感受外感六淫之邪,风、寒、暑、湿、燥、火当中的湿邪而引起的。
另一种是由于内生五邪,就风、寒、湿、燥、火的当中的湿,它主要是由于肺、脾、肾,气的不足,特别是脾气的不足致使脾的运化功能失常,而运化功能失常致使水湿储留,这是内湿产生的原因。
自我辨湿法仅可作参考
百度百科提供了如下自我辨湿的方法。一是观察排便。大便不成形、粘马桶、用便纸多、便溏且排便不畅就是有湿。二是洗漱时看舌苔。如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三是看刷牙反应。刷牙时有恶心,咽中不适,有痰就是有湿。
把症状与病因绝对关联起来,是不正确的。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症状可以由不同原因引起。如舌苔粗糙、发黄发腻,恶心,咽中不适,有痰,也可能与胃热、胃失和降有关。
即使看起来与“湿”直接相关的大便稀溏、大便粘腻,也不一定主要与湿有关,湿可能只占很小一部分原因,只是一个表象而已,很多时候针对“湿”的治疗无效。湿是中医病因学说中的一种概念,自我辨湿方法仅可作为参考,判断体内是否有湿,最好向有经验的中医师咨询诊疗。
应用祛湿药有哪些禁忌
需要提醒的是,盲目祛湿会伤害身体。因为祛湿药或食品要么苦温、要么淡渗,一般都偏燥,使用不当会伤阴、伤津。尤其对于津液不足及血虚、阴虚之人,应该禁忌发汗、活血、利水,若再祛湿,会导致体内津液或阴血更加亏虚,体质更差或加重病情。
对于湿邪引起的疾病,建议以中药为主、饮食为辅的方法治疗。因为药之所以为药,是因为药比起食物来,药性强,偏性大,功效也大。祛湿的食物,如红豆、薏仁米、扁豆、赤豆等性质平和,药性较弱,偏性小,所以可以药食同用。
从保健角度来看,对脾虚易生湿者,在疲劳、饮食不当时适当服用一些具有健脾消食化湿的保健食品是有益的,但无需长期、大量服用。“过亦不及”,“保健”过度及对一些没有需求的人进行保健,都是一种伤害。
建议大家经过正规的中医诊断后,再使用下面两款祛湿食疗方:
1、喝薏米红豆粥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
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
2、黄瓜祛湿汤
材料:老黄瓜800克(去核囊)陈皮25克,粳米25克,鸭肾2个,清水适量。
做法:老黄瓜去核囊、切大块,陈皮略浸泡、刮囊、洗净,鸭肾洗净、飞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净。砂锅加清水,放入老黄瓜、陈皮、粳米、鸭肾,先猛火煲开,然后转小火煲2小时即可调味饮用。
有清热解之效,适应烦热,咽喉痛,小便赤热等症。
健脾祛湿湿汤料?
你好,1. 炙甘草(5克)
2. 炒白术(10克)
3. 炒茯苓(10克)
4. 炙川芎(5克)
5. 生姜(3片)
6. 大枣(3枚)
将以上材料放入煲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改用小火煲1小时左右,取汤饮用,可分2-3次服用。
健脾祛湿可以吃哪些食物?
健脾除湿的食物主要有以下几种:洋葱,可以化湿祛痰,解毒杀虫,和胃下气,治疗胸闷脘痞,小便不利等。小米,小米做成小米粥可以清热利尿,排毒养颜,而且也不会刺激肠道。山药,可以避免肥胖,增加免疫功能,健脾和胃。扁豆,可以健脾和中,消暑化湿,治疗赤白带下,食少便溏等,脾虚呕吐,泻泄,水肿等疾病。
生姜如何祛湿,方法有哪些?
生姜可以与红糖放在一起熬成汤汁来喝,具有非常棒的祛湿驱寒的效果。也可以做成姜茶、姜汁撞奶,这些都特别适合在寒冷的时候或者是潮湿的环境中多多饮用,祛湿效果非常好的哦。不过如果如果胃不太好的话,还是需要适量饮用。
健脾祛湿的药有哪些?
健脾祛湿,是中医的一种治法,用于治疗脾虚湿阻导致的疲乏无力,胃口不好,大便粘滞,口淡口腻,四肢酸软,舌淡苔腻,脉濡等症状。健脾祛湿的中草药,包括白术,苍术,茯苓,薏苡仁,白扁豆,芡实,莲子,砂仁等。中成药有参苓白术颗粒,香砂六君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