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著作?
邵雍的著作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皇极经世书》,是一部运用易理和易教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会历史变迁的著作,以河洛、象数之学显于世。它共十二卷六十四篇。首六卷《元会运世》凡三十四篇,次四卷《声音律品》凡十六篇,次《观物内篇》凡十二篇,末《观物外篇》凡二篇。前六十二篇是邵氏自著,末二篇是门人弟子记述。
《渔樵问对》,着力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和哲理。这本书通过樵子问、渔父答的方式,将天地、万物、人事、社会归之于易理,并加以诠释。
《伊川击壤集》,为邵雍的诗集,邵雍一生作诗三千余首,大部分收于入《伊川击壤集》中。
邵雍的师父?
邵雍(1012年1月21日—1077年7月27日),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的师傅是李之才。
李之才(980年-1045年),字挺之,山东青州(今山东青州)人,精于《易》学。曾师从穆修学《易》,后为邵雍师。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同进士出身。开始做官是担任卫州获嘉的主簿,并暂时代理共城令,后调孟州司法参军,又辟为泽州签署判官,后辞官服母丧,服罢丧的庆历五年(1045年)二月,暴卒于怀州官舍,时年65岁。
邵雍惊蛰诗句?
春雷惊起千年蜇,笔下苍龙自往还。
山居咏怀邵雍?
《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宋代邵雍诗词?
《一去二三里》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邵雍(1011—1077)即邵康节,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汉族,字尧夫,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少有志,读书苏门山百源上。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创“先天学”,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著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等。
古诗山村邵雍?
《山村咏怀》
[宋] 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
不知不觉一走就离家二三里远了,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路边亭台楼阁有六七座,还有八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作者在阳春三月贡城游玩时,看到了乡间野外迷人的春光和古朴的乡村风物,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闲适的心绪。
这首诗向我们呈现了一幅郊外美景,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山里几座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的排列着,树上路边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这首诗巧妙的把数字1~10镶嵌其中,而且每句安排一个量词,构成一幅山村田园风景图,淡雅中透着古朴,自然中流露着温馨。
邵雍的笔顺?
“邵” 字共有 7 画,笔画顺序为: 横折钩、撇、竖、横折、横、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雍” 字共有 13 画,笔画顺序为: 点、横、撇折、撇折、撇、撇、竖、点、横、横、横、竖、横
“邵”的基本含义为古地名,在今中国山西省垣曲县;引申含义为姓。
在日常使用中,“邵”也常做名词,表示水名。
“雍”字的基本含义为和谐;引申含义为文雅大方,从容不迫的样子,如:雍容大雅。
在古文中,“雍”又同“壅”,表示遮蔽,壅塞,如:毋雍泉。——《谷梁传·僖公九年》。
邵雍最大贡献?
1、儒学成就
两宋理学(或称新儒学)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儒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复兴阶段。在理学的创立阶段,邵雍和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宋史·道学一》的排列次序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朱熹也把邵雍同周、张、二程和司马光并称为道学的“六先生”。上述诸人都是理学的创始人,他们的学说在理学阵营中各具特色,各成学派。然而,诸人都以儒学为宗,为探讨、发挥“六经”、“四书”之义理,以振兴儒学为职志。
2、文学成就
同其他北宋四子相比,邵雍在文学尤其是诗歌领域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实绩。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诗学观的影响和对理学重道轻文观念的偏见,诗论家对以邵雍《伊川击壤集》为代表的理学诗的文学成就始终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在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中,以说理为主的“康节体”赫然与苏黄王陈等宋诗诸大家相并列,充分地体现出其强烈的个性化色彩,这也是在文学批评史上第一次对邵雍诗歌进行的诗学化的身份确认,具有重大的认识价值。《伊川击壤集》在东亚文化圈内也有着非常广泛的传播与影响,并且在日本和朝鲜都曾多次刊刻,现今亦有朝鲜刊本与和刻本传世,虽然《伊川击壤集》不是宋诗中的正格,但他却以自身的文学实绩切实地参与了宋诗精神的创建,对于宋诗风貌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应该在文学史的书写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3、邵雍是两宋理学奠基人之一,形成了对《周易》的独到理解,其所作《皇极经世书》的基本精神是质诸天道而本于人事。邵雍编制宇宙年谱的目的在于经世,其对道的概念的形而上理解超越了以往历代儒家,对于宋代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以天地之数和圆方之数作为天地源起之象征,并以此二数分为十六大位,以穷究天地体用之变化。
其次,以阴阳奇偶之数作为天圆地方之数的基础,并以阴阳刚柔之四象、八卦配合干支之数,参以天地变化之数和体四月三之原则,以导出象征生灵万有之动植通数。
再次,结合前两部分所探讨之天圆地方变化十六位数和阴阳刚柔奇偶动植通数,以呈现出一体用生物运行具象之数,以此代表天地万物的流行生化之象《天主运行,地主生化》。
再次,将天行刚健之数进一步具体细分为元会运世之数.以成就邵雍独创之历法纪年。同时,将地生柔顺之数进一步体现于律吕声音之多元性和差异性来表现动植生物之不齐与参差。最后,以此五类大数施行、旁通而统贯于自然界与人文界之一切万有,以作为邵雍易学中穷理之学的终结。
邵雍醒世名言?
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
出自宋·邵雍《安乐窝中吟》。喝美酒正当喝到以微微醺醉之后,看好花正当看到花儿微微半开时。原诗作者邵雍把他住的地方取名为“安乐窝”。这两句诗就是安乐窝的中心思想所在。诗中提及的美好意境,如果不是亲身体验的话,是很不容易了解的。
冬至吟邵雍译文?
《冬至吟》
《冬至吟》云:“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起处,万物未生时。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羲。”
在天文上来说,冬至白昼最短,夜晚最长。自冬至后,白昼延长,所以人们说冬至阳生。二十四节气中,因夏至白昼最长,冬至白昼极短,故古人又分别称夏至、冬至为“日长至”和“日短至”。《左传》中又称冬至为“日南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丹家以冬至一阳生,喻为一阳来复,为采药之正子时。先天元精隐于混沌之时,正是“万物未生时”。然一阳来复,二候至,龙吟虎啸,“虽然不见龙之吟,波浪高涌千万寻,虽然不见虎之啸,夜深风声吼万林”,采时双目上视泥丸,先天真精自会似海潮一般朝泥丸,如自然界中海潮涌来,惊涛拍岸,乱石穿空。此即为真正的还精补脑,先天元精于泥丸化为甘露,白玉蟾祖师《万法归一歌》云:“若要还精补脑时,除非一盏醍醐饮。”
“一盏醍醐”,为《冬至吟》中的玄酒,即甘露,甘露甜如蜜,张三丰真人《参禅歌》云:“口饮甘露比蜜甜”。但邵雍先生说“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这又是什么意思呢?宇宙天地之“大音”,为地雷震动。吕祖说“地雷震动山头雨”,地下雷震,为一阳来复,丹家下手采取。“山头雨”之“山头”为泥丸宫,因泥丸为人体最高处,故喻为“山头”,而“雨”喻为甘露。邵雍之说,是正话反说,反衬“地雷震动”之时“山头雨”降,“甘露比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