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历史?
沙市发端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221年)名为津、江津(长江渡口)、夏首等称谓,属于荆州南国楚郢领域。秦汉时期(公元前221~8年),沙市名曰津乡,由荆州临江郡,郢县管辖。魏晋南北期(公元220~581年),沙市称江津,为梁元帝(552年)梁都的外港,隶属于荆州南郡江陵县管辖。隋代(581~618年),沙市仍名曰江津,属于荆州总管的江陵县。
唐朝(618~907年),初见沙头、沙头市、沙市等称谓,属于山南东道南郡江陵府疆域,系荆州的外港。五代十国(907~960年),南平国王高季兴置沙头镇,属于南平国(又称荆南国)荆州江陵县所管。宋代(960~1279年),设监镇,筑沙市城,名为沙市镇,隶属于荆湖北路,荆南府江陵县管辖。
1994年的沙市
元代(1279~1369年),录事司和江陵县治设于沙市,名曰沙市司,属于山南江北道,中兴路江陵县所管。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置湖广分省于沙市,设荆南行署于沙市三清观。
明朝(1368~1644年),名曰沙市镇,属湖广省荆州府江陵县所管。明朝初期,沙市设巡检司,荆南行署仍设于沙市三清观、江陵县治亦立于沙市。
清朝(1644~1911年),称沙市镇、沙市司、沙市汛(汛为清朝建政乡制),荆州通判厅移驻沙市,设置沙市巡桥司署等行政机构。沙市由湖北布政司,荆州府江陵县管辖。民国初期(1912年),称沙市、沙市镇、沙市汛,先后隶属于荆南道、湖北省第四和第七行政督察区江陵县管理。民国十九年(1930年),废汛团制,改为江陵县第二区,市区内置有博爱、和平、民权、建设四镇。民国21年(1932年),沙市属于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江陵县,镇内实行保、甲制度。日伪时期(1940~1945年),沙市属于江陵一区,市区内设置博爱、和平、建设、民权4个镇。
沙市夜景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沙市光复后,市内分设复兴(后改为民族)、民权、建设(后改为民生)3个镇。属于江陵县第二区管辖,湖北省第四行政专员公署、江陵县政府迁驻沙市。
1949年4月,为迎接沙市解放,在随县双河组建了中共沙市市委,着手进城前的准备工作。5月底,在荆门十里铺大余家湾成立市委机关。7月15日,沙市解放。7月17日,沙市市委、沙市人民政府进城,同时宣布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沙市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对沙市实行军事管制。
1950年5月底,沙市废除保甲制度,各街道建立居民小组代表会。8月10日~9月5日,全市开展户口申报工作。共申报户口20660户,83579人(不包括郊区农村户口)。同时,结合民主建政,全市建立居民小组137个。1951年10月,全市街道开展民主建政。1952年2月17日结束。全市建立48个居民委员会。
1953年2月,沙市市政府决定,在市区设立5个区公所,28个居委会。6月30日24时,全国开展第一次人口普查。沙市共有22108户(1953年),87967人(1953年)。其中,郊区有816户(1953年),3422人(1953年)。
1955年11月11日,沙市市人委决定将市区4个区公所改为7个街道办事处(民主街、胜利街、梅台巷、中山横街、崇文街、解放路、通衢街道办事处),并将全市28个居委会划分为46个居委会(水上区和太师渊乡的建制未变)。
1962年11月28日,荆州专署将沙市民主公社全部、和平公社5个大队、荆江公社1个大队和机械农场3个分场划归江陵县。
1975年1月17日,江陵县的立新、杨场两个人民公社和周黄人民公社的竺桥、宿驾两个生产队划归沙市。3月18日,江陵黄潭堤和杨二月堤一段(450米)交沙市段管理,长湖库堤雷家垱至沙桥门的东堤(1813米)、关沮口至塍子头(1550米)交沙市管理。
1980年4月6日,沙市市革委会将全市60个居民委员会划分为80个。5月12日,将5个城市人民公社改名为街道办事处。1985年9月10日,江陵县的1乡(锣场乡)13村(锣场乡的8个村、郢东乡的4个村和岑河乡的1个村),面积36.7平方千米,人口1.4万余划归沙市。
沙市便河一带
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4]99号):
⑴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江陵县,设立荆沙市(地级),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沙市区北京路。
⑵荆沙市新设沙市区、荆州区和江陵区。沙市区辖原沙市市的解放路、崇文路、中山路、胜利路、朝阳路5个街道办事处和立新、关沮、联合、锣场4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北京路。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沙市区总人口591572人,其中:中山路街道59924人,崇文街街道49746人,解放路街道101798人,胜利街街道75314人,朝阳路街道111735人,锣场镇10715人,岑河镇51480人,观音垱镇46943人,立新乡18583人,关咀乡15846人,西湖管理区7238人,沙市农场14027人,荆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8223人。
2003年12月,钢管厂社区居委会划归玉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2003年末,沙市区总人口55.8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4.96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225人。设中山路、解放路、胜利街、崇文街、朝阳路5个街道,锣场、观音垱、岑河3个镇,立新、关沮2个乡,共有109个社区(其中农村设4个社区)、80个行政村,573个村民小组;代管省畜牧良种场。
2004年末,沙市区总人口540633人,辖5个街道、3个镇、3个乡,105个居委会、91个行政村。2005年末,沙市区辖5个街道、3个镇、3个乡,87个居委会、91个行政村。2012年4月,将沙市区岑河镇四个村,以及岑河原种场划入荆州开发区管理。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沙市区常住总人口600330人,其中:中山街道57566人,崇文街道51208人,解放街道85584人,胜利街道75002人,朝阳街道58834人,联合街道88308人,锣场镇9927人,岑河镇47121人,观音当镇34010人,关沮镇15841人,立新乡55505人,岑河原种场7928人,沙市农场13496人。
秋季养生秋季如何养生?
秋季养生可以参照以下五点进行调养:
1、养肺为要
秋气内应肺。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体真气之源,肺气的盛衰关系到寿命的长短。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伤及肺阴,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饮食应注意养肺。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此外还可适当食用一些药膳,如:参麦团鱼、蜂蜜蒸百合、橄榄酸梅汤等。
2、少辛增酸
秋季,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得过多,会使肺气更加旺盛,进而还会伤及肝气,所以秋天饮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础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番茄、荸荠等。
3、宜多吃粥
初秋时节,天气仍较热,空气潮湿,闷热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难保人们不贪食过度,这些均会伤损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养胃,又可带来一日清爽。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鸭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萝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饼粳米粥等。
4、宜补汤汁
秋季饮食以滋阴润燥为原则,在此基础上,每日中、晚餐喝些健身汤,一方面可以渗湿健脾、滋阴防燥,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补营养、强身健体。秋季常食的汤有:百合冬瓜汤、猪皮番茄汤、山楂排骨汤、鲤鱼山楂汤、鲢鱼头汤,鳝鱼汤、赤豆鲫鱼汤、鸭架豆腐汤、枸杞叶豆腐汤、平菇豆腐汤、平菇鸡蛋汤、冬菇紫菜汤等。
5、宜多吃鱼
秋天是需要进补的季节,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进补导致肥胖,不妨吃点鱼肉。鱼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鱼肉中的维生素d、钙、磷,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秋季养生话饮食
什么是养生?如何养生?
“养生”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管子】一书 ,其含义就是保养生命,追求延年益寿。
养生又称为道生,保生等。就是保养生命,养生就是根据生命自然规律,生命发展规律来保养身体,减少疾病,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方法和措施。养生方法众多,内容广泛。
现代的人都热衷于养生,那为什么养生呢?养生的好处有哪些?
1:延年益寿
养生的目的就是延年益寿,通过自然规律,科学方法,生命发展规律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2:延缓衰老
俗话说:漂亮是由內向外散发的。养生可以延缓衰老,内在好了,外在就漂亮。可以避免使用化学美容品。
3:提高生活品质
身体健康了,心态也好了。身心都愉悦了,自然生活品质也提升了。
4:预防疾病的发生
养生可以保持身体健康的状态,减少疾病入侵。通过养生,可以把疾病杀死在萌芽状态。
5:可以省去麻烦
养生省时省力,通过养生可以保养生命,减少去医院的次数,节省时间,减少金钱的花费。
养生的好处这么多,我们该如何养生,养生的分类有哪些?
1:四季养生,根据四季变化,自然规律来保养身体
2:运动养生:通过体育锻炼,达到活动筋骨,调节气息。
3:饮食养生:合理膳食,根据食物的特性搭配饮食,调节脾胃。
4:心理养生:保持开朗的心情,从精神上保养身体
5:经络穴位养生:如推拿按摩,刮痧拔罐艾灸,通过刺激经络穴位保养身体。
希望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三沙市三沙市是属于哪个省?
三沙市 所属地区:中国华南地区海南省三沙市是隶属海南省的4个地级市之一,是在2012年伴随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撤销而建立的地级行政区,位于南中国海中南部,海南省南部,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总面积约2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0多平方公里(含南沙吹填面积)。截至2015年,辖4个党工委(管委会)、10个社区,常住人口2500多人(不含驻地军警)。政府驻地位于西沙永兴岛。
荆沙市沙市实验小学更名时间?
1994年
位于荆江之滨的沙市实小始建于1934年,曾用名"新沙小学"、"四小"、"惠工街小学"、"东方红小学",1982年被沙市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沙市市实验小学",1994年荆沙合并后又先后更名为"荆沙市沙市实验小学""荆州市沙市实验小学"。
三沙市来源?
三沙市成立于2012年,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三沙市人口?
三沙市,是海南省地级市,地处中国南海中南部,海南省南部,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陆地面积20多平方公里,总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00余人,户籍人口448人。是全国总面积最大、陆地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城市
三沙市多大?
三沙市是海南省一个地级市辖中沙群岛,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陆地面积约20多平方公里,总面积200多万平方公米。
三沙市水质?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环办〔2011〕22号)和《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技术规定(试行)》(环办监测〔2017〕51号)等评价,2021年1—7月,全省地表水总体水质良好,监测的196个断面(点位)中: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点位)占87.3%,劣V类占1.5%。
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靠前的市县分别是三沙市、五指山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排名靠后的市县分别是文昌市、屯昌县、东方市。2021年1—7月全省19个市县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如下:
沙市开埠历史?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之时,日本人点名要求在沙市开埠。此后十年间,沙市成为湖北最发达的新兴城市,有“小汉口”之称。
建国后,沙市之于湖北,如同上海之于全国,经济地位特殊,沙市之上,甚至没有“地区行政公署”的管辖,相当于湖北的直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