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和十二时辰对应十二经络,有何依据?
子午流注理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十二个时辰对应阴阳十二条经脉。这在医典<黄帝内经>里面有详细解读。
十二条经脉的运行顺序按照十二个时辰(十二地支)的顺序运行,也是气血当中营气的运行顺序,首尾相连,循环无端。
这其实只是五运六气与人体气血结合的一小部分而已。中医要求要全部弄懂五运六气,也就是天地人和谐统一才是上工。
读懂<黄帝内经>,
是学中医的第一步。
子午流注图起源?
子午流注的起源,是以《黄帝内经》中“天人相应”的理论,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
据史籍记载,生活在我国战国时期的扁鹊曾著有《子午经》一卷,而后晋代皇甫谧所辑撰《针灸甲乙经》也一再论述五腧穴的流行及其与季节的关系,隋唐时期一些医家也曾论及子午流注,至金时南唐(地名)人何若愚推崇和倡导子午流注法,曾撰著《流注指微论》(3卷)、《流注指微针赋》。
同时代常山人阎明广十分赞赏何氏所撰《流注指微针赋》,因此他对《流注指微针赋》进行注解,又采摭诸家编著成《子午流注针经》(约1153——1163年)一书,这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子午流注专著。
子午流注属于什么学科?
子午流注是中医针灸,根据天人合一的理论,配合时间进行治疗的时间治疗学。子午是两个代名词,就是子时和午时,是时辰的表示。古代认为一天有12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4小时,1个时辰就是2小时。这些时辰都有固定名称的对应,晚上的11点到1点,叫做子时;中午的11点到1点,叫做午时。是根据12地支,也就是12属相一一对应的,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另外,中医里讲的12正经就是12条经络,一一对应12个时辰。一般的经络,流注的经脉是肺经,时辰对应的是寅时,所以通肺经,下一个是大肠经,也就是卯时,每个时辰相应的经络,在该时辰里的精气是最为旺盛的
“子午流注”是什么意思?
“子午流注”就是辩证循经按时针灸取穴的一种具体操作方法,它是依据据经脉气血受自然界影响,有时甚有时衰,并有一定规律而制定的。
子午流注是什么意思?
子午流注是指十二经脉的气血流入的时间规律,每天有12个时辰对应的人体12条经脉,在不同的时间,经脉情况也是有所不同的,医生会根据不同的病症在不同的时间用针进行治疗。在治疗后也要注意保暖,不要让自己受凉,这样也是会引起身体其它疾病的。
24节气子午流注表?
一。子时:(23:00-1:00)
此时胆经最旺。养生学认为:“肝之余气,泻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由此可见胆的重要性。有些人轻易切掉患者的胆,是不负责的表现。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前入睡,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反之,子时前不睡者,气色清白。特别是胆汁缺乏新陈代谢的气而边浓结晶,形成结石,犹如海水变浓晒成盐。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而“胆怯”。
子时要上床睡觉,利于骨髓造血。
二。丑时:(1:00-3:00)
此时肝经最旺,养生学认为:“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支持,废旧的血液淘汰,新鲜的血液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养生学认为:“人卧则血归与肝。”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前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烦躁,易生肝病。
丑时是肝脏修复的最佳时段。
三。寅时:(3:00-5:00)
此时肺经最旺。“肺朝百脉。”肝于丑时推陈出新,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反应尤为强烈。
寅时是呼吸运作最佳的时候。
四。卯时:(5:00-7:00)
此时大肠经最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对食物中水分与营养的吸收,排出渣滓。
卯时起床要喝水,大肠蠕动旺盛,适合吃早餐。
五。辰时:(7:00-9:00)
此时胃经最旺。人在7:00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表现为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
辰时一定吃早餐,每天这时敲胃经最好,启动人体的发电系统。
六。巳时:(9:00-11:00)
此时脾经最旺。“脾主运化,脾统血。” 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表现为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红润。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巳时要喝至少六杯水,慢慢饮,让脾脏处于最活跃的程度。
七。午时:(11:00-13:00)
此时心经最旺。“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表。”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午时保养心情舒畅,适当休息或午睡。
八。未时:(13:00-15:00)
此时小肠经最旺。小肠分请浊,把水液归入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上输至脾。
未时是小肠最活跃的时候,故午餐应在下午1时前吃。
九。申时:(15:00-17:00)
此时膀胱经最旺。膀胱储藏水液和津液,循环水液并将多余部分排除体外,津液在体内循环。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咳而遗尿。
申时应适当多喝水。
十。酉时:(17:00-19:00)
此时肾经最旺。“肾藏于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泄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储藏精华的阶段。
酉时适合休息。
十一。戌时:(19:00-21:00)
此时心包经最旺。“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是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心包经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
戌时适宜散步,这时心脑神经系统最活跃,心脏不好的人最好在这时候敲心包经,效果最好。
十二。亥时:(21:00-23:00)
亥时三焦经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息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百岁老人有个共同特点,即亥时睡觉。可惜现代人很少能做到,所以在街上看到气色红润的人越来越少,女性涂脂抹粉,掩盖:“锈脸”的越来越多。
从亥初(21:00)开始到寅时(3:00),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此时人随着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相当于一天的“冬季”,是人睡眠的良辰。
子午流注针法的创始人?
创始人刁文鲳,男,生于1938年,山东崂山人。
自幼学中医,嫡传的“子午流注针法和中医正脊复位法”。
现任“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刁氏脊椎保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同仁堂民间技艺传承大师;同仁堂文化海外传承师。
曾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中医正脊中心”首席专家。
是“中医刁氏脊椎病论证四归椎诊断标准和脊椎关节五点一线手法复位术标准”的创始人。
1997年在海南省建立了椎体病临床研究基地,创办了“椎体病研究所”任所长、“椎体病康复学校”任校长;
2000年成立了“海南省椎体病康复研究会”、“红十字会”任会长,同时任海南医学院针灸保健系教授兼副主任;
2001年成立了“海南推拿复位按摩师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正式由政府劳动部门向社会颁发《推拿复位按摩师》职业资格证书。
十二流注时间口诀?
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属膀胱酉肾位,戌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子午流注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根据子午流注图的经络运行轨迹进行养生锻炼。
谁知道针灸中的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是针灸于辩证循经外,按时取穴之一种操作规程方法。它的含义,就是说人身之气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时 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 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 乙日酉时肝大敦,丁亥时荥少府心,己丑太白太冲穴,辛卯经渠是肺经, 癸已肾宫阴谷合,乙未劳宫火穴荥。 丙日申时少泽当,戊戌内庭治胀康,庚子时在三间俞,本原腕骨可祛黄, 壬寅经火昆仑上,甲辰阳陵泉合长,丙午时受三焦木,中渚之中仔细详。 丁日未时心少冲,己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渊神门穴,癸丑复溜肾水通, 乙卯肝经曲泉合,丁已包络大陵中。 戊日午时历兑先,庚申荥穴二间迁,壬戌膀胱寻束骨,冲阳土穴必还原, 甲子胆经阳辅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气纳三焦脉,经穴支沟刺必痊。 己日巳时隐白始,辛未时中鱼际取,癸酉太溪太白原,乙亥中封内踝比, 丁丑时合少海心,己卯间使包络止。 庚日辰时商阳居,壬午膀胱通谷之,甲申临泣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归, 丙戌小肠阳谷火,戊子时居三里宜,庚寅气纳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 辛日卯时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须忖,乙未太冲原太渊,丁酉心经灵道引, 己亥脾合阴陵泉,辛丑曲泽包络准。 壬日寅时起至阴,甲辰胆脉侠溪荥,丙午小肠后溪俞,返求京骨本原寻, 三焦寄有阳池穴,返本还原似嫡亲。戊申时注解溪胃,大肠庚戌曲池真, 壬子气纳三焦寄,井穴关冲一片金,关冲属金壬属水,子母相生恩义深。 癸日亥时井涌泉,乙丑行间穴必然,丁卯俞穴神门是,本寻肾水太溪原, 包络大陵原并过,己巳商丘内踝边,辛未肺经合尺泽,癸酉中冲包络连, 子午截时安定穴,留传后学莫忘言。 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 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 子时 (23点至1点),胆经最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胆怯”。这个时辰养肝血(阴)最好。 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最旺。 “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最旺。 “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最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份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因此,大便不正常者在此时需要辨证调理。 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最旺。所以,人在 7点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可以在7点清胃火。胃寒者7点养胃健脾。 已时 (9点至11点),脾经最旺。 “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否则唇白,或唇暗、唇紫。脾虚者 9点健脾;湿盛者9点利湿。 午时 (11点至13点),心经最旺。 “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率过缓者 11点补心阳;心率过速者滋心阴。 未时 (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旺。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精华输送进脾。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调整。饭后两肋胀痛者在此时降肝火、疏肝理气; 申时 (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遗尿。申时人体温较热,阴虚的人尤为突出,在这个时间滋肾阴可调此证。 酉时 (17点至19点),肾经最旺。 “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体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肾阳虚者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 戌时 (19点至21点),心包经最旺。 “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心发冷者戌时补肾阳;心闷热者戌时滋心阴。 亥时 (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