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基功是道家养生功吗?
筑基二字本就是道家修炼体系中的术语,所以是道家养生功
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和八段锦哪个好?
八段锦医院有推荐过。其实养生的运动做做对身体都好,只要坚持,配合良好的作息,一定会有效果
道家养生书籍?
《修真十书》是道家丹书代表作。
由道教丹经汇编。集唐末五代宋元数十种著作,多为内丹专著。书中收集了隋唐两宋时期数十种丹道、养生著作,从各方面记述了元代以前丹道、养生、导引的理论与功法,内容极为丰富,为道教丹道一大专集。
道家八段锦正宗做法?
八段锦之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动作解析:
(1)保持站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手臂下垂,两眼目视前方,记住要用鼻子呼吸,意守丹田。
(2)双手平放在腹前,十个手指伸直并拢,左右两手的指尖相对,保持掌心向上,然后慢慢移至胸前。接着掌心分别向内、外、上、下翻转,边翻转边向上托起。
(3)稍停片刻,调整呼吸至平稳,再将两个手臂分别伸向两侧,掌心由上像斜外方翻转,两手臂逐渐降下,落在身体两侧。同时,改为用嘴呼气,调整气息。
次数:重复此动作7次,注意随时调整呼吸。
好处:三焦是人身体的通道,通五脏六腑,这个动作可以祛除雨水天气带来的寒湿浊气,提升人体阳气。
八段锦之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动作解析:
(1)左脚向前开步,两腿扎马步。两臂交叉于胸前,掌心向上。然后就像左右开弓射箭一样,将右掌移至右胸前,左掌大拇指和食指呈八字,其余三指曲后,呈八字掌,向前推出。两眼的目光保持在左手指尖上。
(2)重心右移,左脚收回,右手做划弧动作,然后左右两掌收回腹前,两脚并立。
次数:重复此动作3次,左右开弓不光能舒展整个僵硬的肩背,还能使手指的筋骨得到拉伸。
好处:左右舒展,开胸,疏肝。
八段锦之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动作解析:左手掌根向上举起至头顶左上方,右手的掌根往下伸。然后慢慢地将左臂落下到腹前,左右两手轮换。
次数:重复此动作3次,掌根向上举起的时候,力在掌根,指尖方向要相对。
好处:左右升降对拉,是脾胃在体内位置的表现,这个动作可以起到调理脾胃的作用。
八段锦之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动作解析:
(1)保持站姿,两臂自然下垂,抬头挺胸,两肩往后伸。
(2)身体慢慢地向左转,转到不能转为止,双眼跟着左肩移动。
(3)身体向左转到极限的时候,稍作停顿,调整呼吸,然后向右回转。
次数:重复此动作7次。
好处:所谓五劳七伤,五劳的五指的是心、肝、脾、肺、肾,七伤的七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八段锦之第四式通过转动脑袋的主轴,可以帮助疏通宣泄五脏与七情。
八段锦之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动作解析:
(1)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两膝弯曲,呈半蹲的姿势,两手放在膝盖上,扶住膝盖,保持身体平衡。
(2)上半身往左前方转动,头微微下垂,随着上半身的转动做圆形摆动。然后上半身转回右前方,重复此动作。
次数:重复此动作7次。
好处:去心火、强身、健肾。
八段锦之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动作解析:
(1)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平举至头顶,掌心向上,做托举动作。
(2)两腿绷直,以腰为原点,身体向前俯下,双手放在脚背,稍作停顿,调整呼吸。
(3)身体慢慢直起,右手举于头顶之上,然后两臂伸直,掌心向前,再慢慢落回身体两侧。
次数: 1次。
好处:养精固肾。
八段锦之第七式:攒拳怒目增力气
动作解析:
(1)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膝下蹲。
(2)双手握拳,左拳向前方打出去,头随着拳头出击向左微转,同时右拳往后拉。
(3)收回左拳,右拳出击,头往右微转,同时左拳往后拉。
次数:重复此动作10次。
好处:疏泄肝气,使肝血充盈。
八段锦之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动作解析:
(1)身体放松,保持站姿,两脚并拢,两臂自然下垂。
(2)手指伸直并拢,双手平掌往下按,脚跟顺势向上提起,再慢慢落地,即颠足。
次数:10次。
好处:促进脏腑本身的运动,使血脉畅通。
八锦段教程虽然简单,但要想起到功效,就必须得懂得坚持,简单8个动作,每天晨起可做个10分钟,你能坚持吗?
道家虚灵功的练法?
练虚灵功你必须要先学气功,因为练功先练气,有功无气白忙!
道家八段锦哪个版本好?
武当八段锦较好,有专门教学视频。
养生炼丹是道家思想吗?
不是。道教和道家是两个概念。
从本源上讲,炼丹的思想属于(神仙家)。外丹术指道家通过各种秘法烧炼丹药,用来服食,或直接服食某些芝草,以点化自身阴质,使之化为阳气。另外,道家外丹也可指「虚空中清灵之气」。外丹术也可指炼金术或道家法术如符籙、雷法等。
庄子养生主的道家思想?
“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
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可以尽年”,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第二部分至“得养生焉”,以厨工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余下为第三部分,进一步说明听凭天命,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的生活态度。
道家养生功法有哪些?
道教养生功法,可谓千有万条,如行之得法,即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道教养生功法主要有胎息行气、守一存神、导引按摩、动功静功,以及日常起居宜忌等。
常有人问,如何选择养生功法?至于练哪一种养生功法,关键看个人喜好以及各自的身体状况来决定。如喜动者可以选择诸如太极、五禽戏、八段锦等功法;好静者可以练诸如打坐、站桩、气功等功法;而体虚气弱者可选择一些诸如行气、吐纳、导引并结合饮食调理等。
道教养生,随着历史的发展,高道们不断将各种功法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同时又将各种功法根据不同体质、不同病症以及四季气候的变化而演变成多样性的强身固本之术。如一年不同节气练习的二十四节气导引功、四季导引功、脏腑导引功、易筋功、按摩术、气功以及各种行气吐纳之术等。这些都很方便,简单易行,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病症的人士练习。每一种功法,均和生理结构、病症变化及四季气候的反差和医学医理紧密结合,可谓通俗易懂、宜学宜练,只要习之得法,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外强形体,内壮脏腑而益寿延年的。
在众多的养生法门中,如果要把它们归纳为两个方面的话,那么就是修炼精神层面的诸如:内视、坐忘、存思、守一之法;由锻炼形体层面的诸如:导引、太极、行气、服食之术。综合的来看,养生功法中有动功,有静功,有动静相宜之法,也有坐卧屈伸之道。
那么如何才能“导引得理,以尽性命”,毕享天年呢?葛洪在《养生论》中说:“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平和;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柔,表里俱济”。按照葛洪祖师的提法,修炼这两者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形神结合,表里贯通,虚实相济,功成而道备。
总之,养生除在精神和形体的炼养外,还应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个人饮食习惯以及日常起居宜忌等方面加以注意和调整。练习道教养生功法,贵在于精,不在于多(指方法和理论)。求的是长期性、实用性,所忌的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期望,要像道经所说的,通过炼养能够“发白更(变)黑,齿落更生;返老还童,长生久视”。
八段锦还有什么功?
四大功法: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八段锦是一种古代气功功法,形成于宋代,最早出现在南宋的《夷坚乙志》中。由八种肢体动作组成,内容包括肢体运动和气息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