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氏念什么?
shí shì
“石”,最初见于商朝甲骨文,象形字,本义是石头,作为容量单位的“石”,等于十斗。后逐渐见于金文、楚系简帛、说文、秦系简牍,最后演变成楷书体简化版的“石”。
“氏”字的本义为古代贵族表示宗族系统的称号,引申含义为姓氏,如:吴氏(姓吴的)姊妹。“氏”字读zhī时,用于特定的名称,如:阏(yān)氏(汉代匈奴称君主的正妻),月氏(汉代西域国名)。
在现代汉语中,“氏”字常组词为姓氏。
苗族石氏由来?
湘西石姓为苗族五大姓之一,广泛分布于湘西八县市、沅陵、溆浦等地,人口甚众,同时还有土家族和汉族成分。据泸溪石姓苗族家谱记载,湘西石姓苗族于南宋宝庆六年(公元1231年)由江西豫章迁来泸溪武溪镇岩龙头杨柳溪,始高祖为石发歧,迄今有775年。此支石姓分布还达到湖北的恩施州一带。
福建石氏由来?
谈福建石氏,不能不提同安石氏。原因有二:
其一,同安石氏在福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后裔不仅散处福建各地,而且有部分迁入广东、广西,清末广西贵县人、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即为同安氏之后。
其二,同安石氏在宋代科甲簪缨,声名远隆,当时地处同安西部的石氏与地处同安东部的黄氏并称望族
东北石氏起源?
石氏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康叔六世孙卫靖伯之孙公石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石姓最早发源于当时的卫国之地,即今天的河南北部一带。以后便主要繁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再后向更广的地方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开始在东北地区形成了五大聚居地。历史上石姓有望出“武威、渤海、平原、上党、河南”之称。唐时石姓已遍及北方广大地区,这与当时的社会动荡和后赵、后晋的建立是分不开的,石姓的大举南迁也正始于此时。
最终,石姓在主要分布在在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地区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湾沿岸。
石氏家族族谱?
石姓,人口众多,是当今中国前100个大姓之一。
宋版《百家姓》排第188位。
在当代姓氏人口排名中,石姓排名第63位,人口420万(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占0.35%。
石氏家训原文?
始祖碏公,史称纯臣;
西汉万石,孝谨以闻。
家族传承,善良为本;
爱国爱乡,正义本真。
人争年少,珍惜青春;
建功立业,开拓创新。
孝敬父母,教导子孙;
夫妻和谐,兄弟情深。
修桥铺路,助孤解困;
爱岗敬业,团结乡邻。
节俭持家,劳作耕耘,
贫穷不移,富贵不淫。
讷言敏行,守法安分;
清廉为官,清白为民。
做人规戒,赌毒色浸;
淡泊名利,诚实守信。
见义勇为,扶危济贫;
尊师重教,公益热心。
造福社会,服务族群;
石志不渝,家风长存。
广西石氏起源?
广西东部、广西合浦,谱称由“上杭县猪屎坑”“福建汀州府”“福建宁化石壁”移民的石氏,均为福建同安分支一脉。广西北部很多少数民族的人都自称是江西临江府清江县大桥头移民后代。广西南宁石氏始祖石鉴公,原籍江南松江府,北宋进士,任邕州(今广西南宁)司农时,为平侬智高叛乱作出贡献。
石鉴公后来定居于邕州,其后开枝发叶,裔孙桂中众多县市。
石氏堂号?
河南堂:以望立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
平原堂:以望立堂。
武威堂:以望立堂。
上党堂:以望立堂。
徂徕堂:以望立堂。宋朝石介,山东省徂徕山人,官国子直讲(国子监的教授)。他写文章批评时政,毫无顾忌,升太子中允,作《庆历圣德诗》,人称“徂徕先生”。其先祖唐末由山东乐陵迁至兖州奉符云亭里商王村(今山东泰安徂徕镇桥沟村)。150年间“富于粟,豪于乡里”。石介叔伯兄弟21人分16院。人口约30万,主要分布于山东中南部和江苏中北部等地区。
六顺堂:以得姓始祖石碏的教诲立堂。详《左传》隐公三年
石氏。石历。念什么字?
这两个字是砥和砺的异体字,现已不再使用,读音含义与之相同,打不出来,写法如下: 一、砥 拼音:dǐ,注音:ㄉ一ˇ,部首:石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10画,五笔:DQAY 仓颉:MRHPM,郑码:GRS,四角:12640,结构:左右,电码:4272,区位:7738 统一码:7825,笔顺:一ノ丨フ一ノフ一フ丶 二、砺 拼音:lì,注音:ㄌ一ˋ,部首:石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10画,五笔86:DDDN 五笔98:DDGQ,仓颉:MRMMS,郑码:GGAY,四角:11627,结构:左右,电码:4350 区位:7734,统一码:783A,笔顺:一ノ丨フ一一ノ一フノ
鲁氏石莲和皮氏石莲及蓝石莲的区别?
区别在于造型不同
氏蓝石莲和鲁氏蓝石莲虽然同科同属,但品种不同,因此造型也不一样。其中皮氏蓝石莲的叶子肥厚,形状为卵形,颜色多是青白色,光照充足的话,边缘会变成粉色。而鲁氏蓝石莲的叶子更平整一些,形状为匙形,颜色多为灰绿或粉白色,边缘也不会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