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日常养生

道家养生名言

2023年06月12日 14:27:401

道家名言?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道家养生书籍?

《修真十书》是道家丹书代表作。

由道教丹经汇编。集唐末五代宋元数十种著作,多为内丹专著。书中收集了隋唐两宋时期数十种丹道、养生著作,从各方面记述了元代以前丹道、养生、导引的理论与功法,内容极为丰富,为道教丹道一大专集。

道家慎独名言?

      慎独是儒家对于君子所要求的标准之一。文字明确表述在《大学》“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言行一致,即便在无人监督的独处之时,也兢兢业业地恪守君子之道,坚持心之明法。

      道家为诸子百家之首,孔子也曾向老子求学问道。因此儒家思想一种也遵循道家的一些理念。

      道家思想的核心就是所谓的“道”。道家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也是万事万物的运动法则。道成就天地万物,却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出自“自然”,因此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即自然无为。自然无为也就是道家主张的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法则。

       道法自然这句话就是遵循规律的唯物主义思想。慎独,是遵循君子之道的要求标准。因此作为君子应该道法自然,如果做个两面人,台上道貌岸然,私下蝇营狗苟,那不就是伪君子吗?所以道法自然,慎独而奉心中圣,自我监督,知错能改,坦然面对,那才是真君子。

道家名言长句?

道家名言警句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4、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5、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6、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7、大天之内,复有小天。

8、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9、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0、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道家清明名言?

清明节,上承寒食节,下接上巳节,处在两个节日之间。在唐宋时期,寒食节与上巳节逐渐消失,慢慢合并到清明节中。寒食节悼亡扫墓,上巳节游玩踏青。所以清明节的习俗,一半是祭祀,一半是踏青。 

清明祭祀,也踏青。

一方面是追思逝去的亲人,祭奠死亡,一方面赏春踏青,治愈生命。

天道有常,万物有生有死。

庄子妻子去世,庄子鼓盆而歌。

道家常说:生死气化,顺其自然。

生死不过是阴阳二气的转化,死亡不是终结,只是另一场开始。

所以中国人的哲学里,惯于生死两悦,生死两安。

儒家名言与道家名言比较?

一、两者的核心不同:

1、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儒家以“仁”、“礼”为核心,儒家政治思想是“仁政”、“王道”以及“礼制”,其理想是“大同”、“大一统”,其政治学主要阐述君臣关系、官民关系。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是儒家政治学的代表性主张。

二、两者创始人不同:

1、道家创始人是老子。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2、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创立儒家、孟子发展儒家、荀子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至今儒家成为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三、两者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不同:

1、道家思想尤其是道家老庄派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超过了诸子百家,也超越了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这种影响如此之大,至今仍然没有过时。在审美观上,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所以追求自然美就成为了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由于道家思想与盛世关系密切,所以有助于增加文学艺术的豪气,而在衰世中道家思想是文人的治疗创伤的精神支柱,所以又造就了文学艺术旷达放逸的艺术风格。

2、儒家是中国古代自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虽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但也只是诸子百家之一,与其它诸子百家一样地位本无所谓主从关系。

仙剑道家名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个谜,谜中之谜——玄妙之美)

反者道之动: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其雄,守其雌。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知仁者智,自知者明。

不自见,故明;不自足,故彰。

慎终如始,终无败事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道家的警示名言?

道家箴⾔警句

1、图难于其易,为⼤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事,必作于细。是以圣⼈终不为⼤,故能成其⼤。

2、是以圣⼈抱⼀为天下式。不⾃见,故明;不⾃是,故彰;不⾃伐,故有功;不⾃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治⼤国,若烹⼩鲜。

4、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知⽌可以不殆。

5、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犹难之,故终⽆难矣。

6、天下有道,却⾛马以粪。天下⽆道,戎马⽣于郊。

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焉,有不信焉。

8、吾⾔甚易知,甚易⾏。天下莫能知,莫能⾏。

9、⼈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然。

10、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1、俗⼈昭昭,我独昏昏。俗⼈察察,我独闷闷。

12、⼈之所恶,唯孤、寡、不⾕,⽽王公以为称。

13、祸莫⼤于轻敌,轻敌⼏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14、上善若⽔。⽔善利万物⽽不争,处众⼈之所恶,故⼏于道。

15、⼤成若缺,其⽤不弊。⼤盈若冲,其⽤不穷。⼤直若屈,⼤巧若拙,⼤辩若讷。

16、让他三分,岂不⾃在;忍耐⼀刻,何等清闲。

1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8、清者天之⽆也,浊者地之⽆也,皆因清浊之⽆⽣育万物,世⼈若求长⽣之道,炼阴为阳,炼凡成圣,皆因清⾃浊之所⽣。动因静之所起,清浊者道之别名也,学仙之⼈,能坚守于⾄道,⼀切万物⾃然归之。故西升经云:江河淮海,⾮欲于鱼龟蛟龙,鱼龟蛟龙⾃来归之,⼈能清虚寡欲,⽆为⾮欲于⾄道,⾄道⾃来归之于⼈,但能守太和,元⽆体道合真,万物悉皆归⽿。

19、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

20、天下之⾄柔,驰骋天下之⾄坚。⽆有⼊⽆间,吾是以知⽆为之有益。

21、道⽣⼀,⼀⽣⼆,⼆⽣三,三⽣万物;⼈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然。

22、多⾔数穷,不如守中。

23、⼈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

24、民之从事,常于⼏成⽽败之。慎终如始,则⽆败事。

25、⽆狎其所居,⽆厌其所⽣。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知不⾃见;⾃爱不⾃贵。故去彼取此。

26、⾕神不死,是谓⽞牝。⽞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之不勤。

27、⼈之所畏,不可不畏。

28、恃富欺贫之⼈,不可近他;反⾯⽆情之⼈,不可交他。不知进退之⼈,不可说他;说谎扯骗之⼈,不可信他。轻⾔寡信之⼈,不可托他;酒后⽆德之⼈,不可请他。时运未⾄之⼈,不可欺他;不识⾼低之⼈,不可理他。

29、吾者我也,此明太上⾃⾔,吾不知其名,强名⽈道,此故亦明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之意也。⽼君匠成天地,开辟乾坤,变化万物,不⾔我为,缘道法⾃然,不能名号,⼀则从有⼊⽆或从⽆⼊有,隐显⽆⽅,存亡⾃在。岂有常名之称焉。故经云吾不知谁之⼦,象帝之先。⼜云吾不知其名,字之⽈道。

30、为⽆为,事⽆事,味⽆味。

道家名⾔

1、知⾜则不辱,知⽌则不殆。

2、⽆极⽣太极,太极⽣两仪,两仪分四象,四象分⼋卦,⼀卦变⼋卦,⼋⼋六⼗四卦三百⼋⼗四⽘。

3、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4、⾮彼⽆我,⾮我⽆所取。

5、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6、逍遥于天地之间⽽⼼意⾃得。

7、知者不⾔,⾔者不知。

8、圣⼈不积,既以为⼈⼰愈有既已为⼈⼰愈多。

9、⽆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0、⼈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然。

11、莫逆于⼼,遂相与为友。

12、吾⽣也有涯,⽽知也⽆涯。

13、同道者相爱,同艺者相嫉; 同与者相爱,同取者相嫉;同病者相爱,同壮者相嫉

14、天之道,损有余⽽补不⾜。⼈之道则不然,损不⾜以奉有余。

15、君⼦不谓⼩善不⾜为也⽽舍之,⼩善积⽽为⼤善;不谓⼩不善为⽆伤也⽽为之,⼩不善积⽽为⼤不善。

16、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17、合抱之⽊⽣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千⾥之⾏,始于⾜下。

18、⽇极则仄,⽉满则亏。物极则反,命⽈环流。

19、见素抱朴、少私寡欢。

20、为⽆为,事⽆事,味⽆味。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2、多⾔多败,多事多害。

23、有物混成,先天地⽣。寂兮寥兮,独⽴⽽不改,周⾏⽽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道,强为之名⽈⼤。⼤⽈逝,逝⽈远,远⽈反。

24、⼤道以多歧亡⽺,学者以多⽅丧⽣。

25、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

26、⼈有盗⽽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贫者,贫者未必廉。

27、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28、飘风不终朝, 骤⾬不终⽇。

29、知⼈者智,⾃知者明,胜⼈者有⼒,⾃胜者强。

养生炼丹是道家思想吗?

不是。道教和道家是两个概念。

从本源上讲,炼丹的思想属于(神仙家)。外丹术指道家通过各种秘法烧炼丹药,用来服食,或直接服食某些芝草,以点化自身阴质,使之化为阳气。另外,道家外丹也可指「虚空中清灵之气」。外丹术也可指炼金术或道家法术如符籙、雷法等。

庄子养生主的道家思想?

“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

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可以尽年”,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第二部分至“得养生焉”,以厨工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余下为第三部分,进一步说明听凭天命,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