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日常养生

古人怎么养生 古人怎么养生的

2023年06月10日 22:13:111

古人养生经典名言?

1、养心莫善于寡欲。

2、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3、善养生者,先除欲念。

4、笑口常开,百病不来。

5、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6、三分医治,七分调养。

7、树怕剥皮,人怕伤心。

8、体欲常劳,食欲常少。

9、治已病,不若治未病。

10、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11、久立先养足,久夜先养目。

12、萝卜上了街,药方把嘴撅。

13、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

14、保生者寡欲,保身者避名。

15、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16、生活上适度,精神上大度。

17、要长寿,读书花月随前后。

18、知足者常乐,善笑者长寿。

19、多言则背道,多欲则伤生。

20、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

21、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

22、养生必先养德,大德必得其寿。

23、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

24、小儿无冻饿之患,有饱暖之灾。

25、食过则成积聚,饮过则成痰癖。

26、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

27、治病必先治神,药疗必先心疗。

28、呼吸吐纳,熊经鸟伸,为寿而矣。

29、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

30、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

31、千保健,万保健,乐观方才是关键。

32、枕上愁烦多发病,床上欢笑胜寻医。

33、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

34、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

35、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36、不是暮年能耐病,道人本来心体宽。

37、夜卧早起三月春,缓形无努志逆生。

38、心胸里头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

39、忠诚是长寿之本,善良是快乐之源。

40、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41、邪与正相伤,欲与性相害,不可两立。

42、凡食热胜冷,少胜多,熟胜生,淡胜咸。

43、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44、养生贵养气,养气贵养心,养心贵寡欲。

45、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两鞭之。

46、涌泉二穴,精气所生之地,寝时宜擦千遍。

47、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

48、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

49、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

50、形生愚智,天也;强弱寿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

51、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52、腰腹下至足胫欲得常温,胸上至头欲得稍凉。

53、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

54、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55、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56、体欲常逸,食须常少。劳无至极,食无过饱。

57、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58、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59、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

60、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

古人养生长寿十大秘诀?

其一,注意锻炼身体。每日凌晨即起、端坐、揉目、按摩、砥唇咽液、意守丹田、吸气数十遍;然后起身、熊径鸟伸、运气发功等,他是气功的最早创始人,这套健身法,被后人写成《彭祖引导法》。 

  其二,是思想修养,他从不计较名利得失,不追求物质享受,情绪恬静而达观。殷王赠其万金,他用来接济贫困,自己无所留。不受“慎喜毁誉”所累,经常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其三,是生活习惯,他坚持顺乎自然,不伤害身体,冬天注意保暖,夏季时常纳凉,顺应四时节气,使身体舒适安康,重视劳逸结合,用脑切忌过度,衣着求适不求华髦,男女生活饮食合理调节,并说:“凡此之类,譬犹之水,用之过当反为害也。” 

  其四,是注重饮食健康养生之道。彭祖作为第一个养生家同时也是一位厨艺高超的厨师,很好的将养生和饮食结合起来。这点从彭祖使用员木果籽(茶籽)烹调的野鸡汤为尧帝调养虚弱的身体可以反应出来,《彭祖养道》上曾记载:“帝食,天养员木果籽”。员木果籽(茶籽)为我国特有的物种,本身就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延缓衰老。通过彭祖为尧帝饮食的精心打理,尧帝在位七十年,终于118岁仙寿。所以饮食健康也成为一方面,使其延年益寿的一大因素。

从古籍中了解古人是如何养生的?

古籍的养生思想一般来讲,都是在黄帝内经里。具体的你可以去了解下黄帝内经里面是怎么说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是《黄帝内经》中养生的总原则,本质的含义就是要顺从自然规律生活。具体的可以去

看看

什么是养生,要怎么养生?

从文字解释上来说,“养生”, 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但我觉得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到底是什么在决定我们健康与否、影响着寿命的长短?

这个古人其实就已经给出答案,他们认为人的生命全在于“阳气”。中医典著《黄帝内经》就提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阴阳应象大论》也提出:阴阳为“生杀之本始”。张景岳说“生杀之道,阴阳而已。阳来则物生,阳去则物死”。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阳气衰减的过程,所以固护阳气是人养生保命的真谛。阳气旺盛,万物才得以生存,人才能百病不生,人体的自我康复能力才能正常发挥,寿命得以保障。

所以养生就是在养阳气!

而且现代人普遍的症状:手足不温,面色淡白无光泽,或面色黝黑,明显怕冷,对气候转凉特别敏感,或腰背部摸起来会凉凉的,疲乏无力,易出现慢性腹泻、消化不良、营养不良、贫血或水肿等;其次是稍微运动就会心慌、气短、容易出汗,或大便稀薄、不成形,受寒后易腹泻,劳累后浮肿,或夜间多尿,性欲减退,男性易阳痿、早泄,女性月经减少,不孕、不育……

这些都是阴盛阳衰的表现。但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环境、生活给我们的阳气实在太少,冰冻食物、空调的肆虐,朝九晚五的工作导致没时间运动,还有晚上下班回来看手机、玩游戏到深夜,阳气该养的时候去破坏它,该内敛的时候还要去损耗它,自然就会出现阳气衰减,各种疾病才会缠身。所以说到这里日常应该要注意什么,大家应该都懂得的了。

那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保护阳气,治疗疾病或避免生病呢?我认为艾灸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养生方法。

中医认为艾灸,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艾灸即可用于治疗疾病,比如虚寒性、郁结性疾病等,也能用于平时的养生保健。

宋代医家窦材在《扁鹊心书》中就告诉我们:“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穴、命门穴、气海穴、中脘穴……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命矣。”这4个穴位,是温补脾肾、扶养正气、延长寿命的要穴。

对于平时忙碌的小伙伴,平时不防多艾灸这些穴位来增强阳气,增强抗病能力。

古人怎么搓澡?

古人将洗澡称之为「沐浴」,洗澡这个词是在唐朝以后才出现的。

【沐】指的是洗头,就像一个人蹲在地上,把头弯曲,对着器皿洗头。

【浴】指的是洗身体,就像一个人坐在盆里,浑身湿漉漉的,溅出水来。

西周时,就有专人侍奉天子沐浴:“宫人掌王之六寝之修,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共王之沐浴。”诸侯朝见天子时,也需沐浴斋戒后才能觐见。此外,沐浴还与礼仪密切联系在一起,在官场混的人都知道,有时候,沐浴是件很庄严的政治活动。

如果要举行重大的祭祀活动之前,有专职官员负责天子和诸侯进行沐浴,表示对神灵的敬畏。沐浴还是古代婚丧礼俗的一部分,婚前把自己洗白白,这个大家都理解,毕竟要做一些不可描述的羞羞事。至于要下葬的死者,也要洗一遍身体之后,才能穿上殓衣放入棺中,死者才能带着干干净净的身体,离开这个世界。

到了秦汉时期,对洗澡的讲究更加多了起来,洗澡的花样繁多,温泉洗浴开始兴盛。「礼记 · 内则」记载:五日则汤请浴,三日具沐。其间面垢,潘清;足垢,汤请洗。“潘”是指淘米水(上古去污剂),有一定的去污作用,“汤”则是指热水。

古人怎么消毒?

古人很早就有杀菌消毒的意识了,在疫疾爆发的区域,人们通常会使用醋或者石灰粉进行消毒。

据秦代出土的竹简记载,凡来秦国的宾客在入城时,其车乘和马具要经过火燎烟熏以消毒防疫。唐代孙思邈《千金方》载,如逢大疫,备有太乙流金散,由雄黄、雌黄、羚羊角、矾石、鬼箭羽、丹砂组成,晴天用布裹一刀圭(刀圭是古代量取药物的用具,一刀圭也形容少量),早上或晚上,放庭中烧,可以消毒防疫

古人怎么温酒?

1.温酒的种类

总的来说,古人的温酒方式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将温酒壶放入热水中,待酒壶受热后再倒入酒,依靠水温将酒加热。第二种是把酒倒入热酒器皿中,用微火缓慢加热;还有一种是把酒倒入热饮料中,使得酒与其混合升温。三种方法最终都将酒加热到30℃左右即可饮用。

2.温酒的器皿

当然,古人对热酒的器皿也是相当讲究的。器皿的材质多为铜、铁、陶瓷,古人还知道长期使用锡壶温酒会产生有害物质,最多用的是陶瓷制品,爱美的古人还会对瓶身加以美化、修饰,用这样的器具喝酒,更有一番韵味。

3.酒的种类不同

其次,古时的酒与现代的酒大为不同,古代的科学技术不发达,生产酒的技术较差,大多在密闭的环境中将酒酿造出来,虽说这样的酒没有任何添加剂、纯天然,但是,在酿造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产生有毒物质。

以科学的角度来看,可能是甲醛,即使仅仅含有少量的甲醛,长久的饮用都会引起中毒,“温酒”、“煮酒”就是为了让这些有害物质挥发出来。另外,甲醛的存在会使酒的口感大打折扣,加热之后的温酒口感更好。

除此之外,古代在冬天,人们并没有特别好的保暖措施,这一杯温酒下肚,温度伴着酒精的作用,暖意流满全身。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这小小的温酒全是古人生活中智慧的结晶。

小结

到了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不需要、也不能像古人那样,约上几位好友温上一杯白酒,畅谈一宿。但是这千年的酒文化却传承下来,在这样一个人情社会中,酒已经是聚会、请客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在的我们在继承古人酒礼的同时,也在发展着我们现代人的酒文化。涮一下火锅,喝一口酒,彼此的情谊在杯中流淌。火辣的味觉刺激自动加热酒水,一秒温酒,暖胃更暖心!

参考文献:《周礼》、《尚书·酒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古人怎么制盐﹖?

纳潮:纳潮实际上是生产原盐的原料提取过程。海水是盐业生产的原料,为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必须千方百计地保证原料的供应。

制卤:卤水浓度逐步提高,最后浓缩成饱和卤。

结晶:当盐类浓度达到饱和时,将以晶体形式析出。

收盐:就是将长成的盐,利用人工或机械将盐收起堆坨。

古人怎么取字?

古人的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故又称表字。

1、古人的名有多种种类,字也有不同用途。起初,人们取字非常简单,往往只取一字,与子 、伯 、仲 、甫 等表示年龄阶段的字相连。如孔子弟子颜回字子渊,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这些名字中的 渊、牛 、弓就是他们的字。当然,有些人取字时干脆只用一字,不加别的字辞,如陈胜字涉,项羽字籍等即是。东汉以后,人名取字才越来越讲究,情况也越来越复杂。人们在有了名以后,往往把取字看得很重要。有些人在取字时注重效法古人,取字士则 、思贤 、 师亮等等;有些人则寄托对当事人的厚望,取字温叟(长寿不天)、永全 等等。这些,无不含有深刻的意义。

2、古人的字多与名涵义相近或相辅,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孔明义近;岳飞字鹏举,飞与鹏举义近;关羽字云长,名字相辅,取展翅入云之意;赵云字子龙,取“云从龙”之意;宋代文学家晁补之字无咎,名字相合,意为补过而无咎。有的古人名字取自古书上的名句或成语,如东汉末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干字伟长,取《孔丛子》中“非不伟其体干也”之句;曹操字孟德,出于《荀子》“夫是之谓德操”;唐代《茶经》的作者陆羽字鸿渐,取《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名字之间也有互为反义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清代散文家管同字异之等。

3、另外古人还有小字,即乳名,如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字寄奴,曹操小字阿瞒,刘禅小字阿斗等都是。术字本义与道路有关(参看古文字体,两侧的“行”是个十字路形),取字公路,寓通往公侯之路,即将来为王为公。

古人怎么露营?

古代人露营多数是出于行军或者狩猎需要,一些人也出于休闲目的露营以享受自然风光。相对现代,古代的露营设备更加简单,不过古代人也紧跟时代携带相应的物品。

以下是古代人露营的一些方法:

1. 篝火:古代露营篝火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篝火不仅能为露营者提供照明、防寒之用,而且还能作为烤食的燃料和厨房的火源。一些骑士和游牧民族也把篝火当做神圣的象征。

2. 帐篷:古代露营帐篷种类不多,一般是简单的牛皮或者羊皮搭建。士兵或者商人也可以只用或多或少带有罩子或者遮盖物的简易帐篷。贵族和皇室有时会使用更加奢华的大型遮阳伞或者帐幔。

3. 睡袋:位于地面上的露营者需要温暖和舒适的睡袋。绸缎或者毛料是古代睡袋的主要材质,袋子通常为圆柱形,一边开口,另一面细长封口。另外,有的露营者也有带毛皮和毯子。

4. 用具和工具:露营时,古代人还需要一些用具和工具,例如水瓢、刀、盘、杯子、炉具、水壶等等。

总的来说,虽然古代人露营设备不如现代多样化和先进,但是他们通过使用简单而可靠的工具和技能,依然可以在户外享受自然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