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分夏冬至日期?
春分时间:3月20-22日
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
夏至时间:6月21-22日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秋分时间:9月22-24日
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2019年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冬至时间:12月21-23日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标示着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
夏庄镇至日照客车随车电话?
莒县夏庄到日照市,早上7点在汽车站发车,中午10点到日照。希望能帮到你。
夏庄至日照市的客车?
莒县夏庄到日照市,早上7点在汽车站发车,中午10点到日照。希望能帮到你。
冬至日与夏至日的特征?
夏至日是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过了夏至日白天渐短。同时,天气也会越来越热。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冬至日由来?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长至节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饥唐、宋时期厂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赣州夏至日和冬至日的白昼长度?
赣州夏至日白昼长度是13小时45分18秒,冬至日白昼长度是10小时31分32秒。白昼时间等于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则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南半球,则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日和夏至日为什么有变动?
从冬至到春分,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从冬至到春分地球离太阳更近一些,公转速度会有略微的加快。
速度变化原因:
由于太阳略微偏离地球公转轨道的中心,因此,日地距离不断随地球公转而发生细微的变化,地球公转速度也相应有一些变化。根据开普勒第三宇宙定律,行星运行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因此,近日点运行速度快,角速度是61′/d,线速度是30.3km/s。而远日点慢,角速度是57′/d,线速度是29.3km/s。平均角速度:约1°/日,平均线速度:30km/s。
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而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太阳整日不落,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则反之。
夏末秋初有哪些养生的食物,菜肴?
在夏末初秋季节,多吃瓜果类的蔬菜其实更能补充身体需要的水分,达到养生益气的功效。
1、莲藕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之品为宜,莲藕为首选。生藕味甘,性寒,入心、脾、胃经,具有清热生津、补脾开胃、止泻的功效;熟藕性温,具有益胃健脾、养血补气的功效;由此可见,补虚需要吃熟莲藕,对脾胃虚弱、气血亏虚者均有良好的补益效果。
2、冬瓜
冬瓜因其性寒味甘,有清热生津、润肺止渴、避暑除烦等功效,此时吃冬瓜是很好的消暑食品。冬瓜可清热化痰,除烦止渴,利尿消肿,烹调方法也很多样,既可以很简单化,也可以很艺术,大众的食法多为素炒、羹汤。
冬至日和夏至日晷针影子特征异同?
1. 日晷面与地球的赤道平行。
2. 日晷针与地球自转轴平行。
3. 日晷有正反两面,都有十二等分的刻度。
古人可能并不知道地球有赤道,日晷的晷面是指向天球的赤道,也就是和地球的赤道平行。古人应该也不知道地球有自转轴,日晷的晷针是指向北极星的,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北天极,所以也和地球的自转轴平行。刻度是十二等分的。赤道式日晷的三大制作条件,我们还是能在网络上找到的。
赤道式日晷的三大自然现象:
1. 日晷有正反两面,但是太阳只能照射一面。
2. 日晷有正反两面,每一面太阳照射半年。
3. 日晷有晷针,但是太长了。(这也是自然现象?)
赤道式日晷有正反两面,但是无论是早晨,中午,还是晚上,太阳只能照射日晷的一面,要么正面,要么反面。半年的时间里太阳只照射日晷的正面,是从三月份的春分开始到九月份的秋分结束;还有半年的时间太阳只照射日晷的背面,从九月份的秋分开始到三月份的春分结束。
赤道式日晷有晷针,但是太长了。这也是自然现象?你会发现,一年之中无论春夏秋冬,无论中午、早晨、晚上,晷针的影子不会小于日晷面的半径。日晷的三大自然现象,知道的人就很少了,全都知道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其实赤道式日晷的晷针应该短一些。
(1). 一天之中,晷针的影子长度不变。
(2). 夏至日和冬至日,晷针的影子最短。
(3). 二十四节气只是同心圆。
一天之中,无论早晨,中午,还是傍晚,日晷针在日晷面上投影的影子长度不变。一年之中,夏至日时,日晷针在日晷正面的影子最短;冬至日时,日晷针在日晷背面的影子最短。春分日和秋分日时,日晷针的影子是无限长。如果我们要把二十四节气的影子刻画出来,你会发现他是日晷正反两面各11个的同心圆。
如果可以,我们可以去拍摄一下延时摄影。
赤道式日晷的两大功能,也隐含了两大自然现象:
1. 计时功能。
2. 测量太阳高度角。
我们可能也只是知道他的计时功能。但这也是赤道式日晷的特殊之处。赤道式日晷的圆周刻度是12等分的,刻度将一天的时间也是12等分了。这是其他形式的日晷是做不到的,他们可以将时间等分,他们也将可刻度等分,但是他们不能同时等分。
与其他日晷只能中午测量太阳高度角不同,无论早中晚赤道式日晷都可以测量太阳的高度角。因为无论早中晚,赤道式日晷的影子长度不变。如果你要在日晷上刻画二十四节气,你会发现他式日晷正反两面各11各同心圆。
夏至日,冬至日太阳几点钟落下,升起?
冬至日 7:33 日出,16:53 日落,白昼仅为 9 小时 20 分,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全年日落最早的一天为 12 月 8 日(16:49日落),日出最晚的一天为 1 月 5 日(7:37日出),日出最早的一天为 6 月 14 日(4:45日出),日落最晚的一天为 6 月 28 日(19:47日落)。
夏至日 4:46 日出,19:46 日落,白昼长达 15 小时,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春分日 6:18 日出, 18:26 日落;秋分日 6:02 日出, 18:10 日落。虽然这两天昼长基本相等,但秋分比春分的白昼整体提前了约 16 分钟。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b8014a90f603738d36cb6122bc1bb051f819ec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