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推荐养生

太极养生舞全套视频(太极养生舞全套演练)

2023年04月05日 09:45:421

太极养生功法?

太极养生的八法如下

 4、按在手上,击敌胸;劲含丹田利于攻。

  5、采在十指,劲达稍;阴阳旋转真奥妙。

  6、挒在肘腕,要轻灵;折叠之法劲须整。

  7、肘在屈使,身须正;运用肘法劲要整。

  8、靠在贴身,用寸劲;贴身寸崩敌大惊。

太极养生的诗句?

1.晨练太极

文/志强

太极轻音起近郊,阴阳相济认真敲。

五行八法随身走,推手林中趣味交。

2.打太极

文:路远修

真人一日立山坳,华夏千年学侧敲。

满座含沙皆妙语,你来我往不须教。

3.乌夜啼·太极

飘忽

一夜风兼雨,新晴漫绿春梢。

桑榆晚景无人问,信手作推敲。

君有缚龙神技,缘何不缚神蛟?

神州大地应无恙,把世俗轻抛。

4.练太极

文/风雨同心

招中变数共推敲,试手先将杂念抛。

掌亮云天追白鹤,形藏无极胜青蛟。

5.老者太极拳

文/爾玉

静如处子动如蛟,晃动身形似履巢。

气守丹田怀抱月,俗尘杂念逐风抛。

6.

文/池青

挂冠走马避芳郊,未许疏狂让许巢。

出世丰姿浑立鹤,随风云手正腾蛟。

心存泾渭诸贤聚,意倦荣华一念抛。

曳尾无非因傲骨,枝头燕雀莫相嘲。

7.晨练太极

文/种瓜人

一轮红日挂林梢,太极健身闲事抛。

莫笑花拳和绣腿,静如山岳动如蛟。

8.太极

文/路远修

图成原有两仪淆,何必真情尽数拋。

无欲自然参佛道,几人到底缚龙蛟。

且将野马飞云上,不把花拳作末梢。

今看域中谁敌手,莫从颜色论同胞。

9.太极拳

文/天翔

起手沉心子午交,侧身揽尾剑离鞘。

莫名吐纳浑元气,且著阴阳老子爻。

10.叹太极功

文/解之以动

太极神功拜谁教?洋拳自古不轻嘲。

如今只被声名累,对擂空谈敢搏蛟。

11.太极拳

文/闲庭信步

气定神闲马步催,旋腰推手势徘徊。

绿茵疏柳清凉处,舒缓无声蕴迅雷。

12.卜算子 感悟太极

文/志强

太极分阴阳,宗岳书拳赋,

运气随招内外修,松静轻柔故。

流水伴行云,晨练离浓雾,

益寿延年健康乐,倜傥临风树。

13. 太极拳

文/一砂

阴阳互幻两仪交,气引真元脑后抛。

云手犹黏桃李雨,缠丝难脱凤麟胶。

慢锤听劲丹田震,闪腿偷虚海底抄。

苦练三秋如饮水,何人摸象自来嘲。

14.太极拳

文/年兴

晓色唤云郊,莺声出杪梢。

临风微步始,运道独门教。

静似山冠石,行犹海白蛟。

悠闲浑不顾,随愿起高爻。

太极养生八法?

太极养生的八法如下

 4、按在手上,击敌胸;劲含丹田利于攻。

  5、采在十指,劲达稍;阴阳旋转真奥妙。

  6、挒在肘腕,要轻灵;折叠之法劲须整。

  7、肘在屈使,身须正;运用肘法劲要整。

  8、靠在贴身,用寸劲;贴身寸崩敌大惊。

太极养生杖多长合适?

在105至125cm之间。太极养身仗的标准长度是105到125之间是因为这个长度一般人使用起来长短合适比较顺手但也不是绝对的,正常的身高这个长度都可以用但个子确实过高或过矮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身高加长和缩短一些,养生仗是用在太极中的一种器械,练好了优美大放还可以建设。

太极养生杖教学讲解?

身体正直并步站,全身放松目视前。

左手持杖贴臂后,左脚侧开约同肩。

右手腹前接握杖,两手环握与肩宽。

卷杖上提两乳下,沿腹下摩做两遍。

左脚上步身左转,卷杖至乳手翻腕。

左脚落平成弓步,向上前下摇杖卷。

重心后移左腿伸,转正再向左前转。

两手握杖至腹前,卷杖提至乳下边。

左脚踏平成弓步,向上前下摇两遍。

左脚并步自然站,向前揺转落腹前。

太极十三式全套慢动作讲解?

第一式 仙人放剑

  (1)两腿要分开,膝盖有一点弯曲。首先就要摆出打太极拳的正确的姿势。

  头部端正但却微做垂首(低头)状;肩下沉,腹内收,腰要塌,胸须含,背则拔;凝神静息待操作;此为预备式。

  (2)两膝再做弯曲状即佐之身体下沉;同时两掌抓握回收至下腹前并使之变为左,右空心拳状。眼看两手。

  (3)右脚向前方跨一小步。然后手心向外放开。

  (4)右脚不动即不得移位;左脚套步上前踏入正门并形成左剪刀步定位。

  (即左腿伸直前探铺出且左脚尖内扣朝向右方;右膝弯曲其脚尖外撇约40度角;收髋紧腿勿松肌肉);而两掌则在步型定位之间作收,放击打即右掌下按,左掌前推(均为掌缘作重点击打)。

  (5)再将左腿弯曲且脚尖外展;两手握成空心拳相靠。

  (6)然后两腿分开,手掌向左下方按。

  第二式 乾坤盘球

  (1)两脚分开,约两肩之宽(大开马式),脚尖微向外撇;两手臂大环抱于胸前,此乃预备式。

  (2)重心左移至左腿;右手下降至左掌之下并与其形成“抱球状”(掌心相对)。

  (3)再将重心右移;右手托移至右侧方且左手与此同时降压至左下方(手心朝下)。

  (4)右手翻腕即使之手心朝下并在与此同时左手移至右下侧方而变为“抱球状”。

  (5)身体重心再向左移并同时降压右掌,移动左掌。

  第三式 美人照镜

  (1)左脚踏进一步至“左前旁门”并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左臂上架于头顶处(其左掌上照且掌心向上,掌指向左),而右掌则以掌缘为重点击向“中盘”位置。

  (2)再迈步踏“右弓字步”至“右旁门”;与此同时右臂上架而将左掌击出。

  第四式 顺水推舟

  (1)左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寒鸡步”(左虚右实);两臂圈于胸前且将两掌之掌心相对。

  (2)两腿不动,两臂上抬并伴之两掌吊于头顶左,右侧方。

  (3)两掌以其掌缘为重点,向中盘推出;与此同时,左脚再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

  (4)再摆架成“右寒鸡步”,并将两掌吊于头顶。

  (5)右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自头顶上方送出直至“中盘” 方位作前推状。

  第五式 金鸡独立

  (1)左脚踏进半步且令两膝略作弯曲;而两掌则平摊于上腹部位作自然上提状,以便助之下一动作。

  (2)左脚踏实并支持与控制身体平衡;与此同时,右腿抬起且勾起脚尖即形成“右独提膝式”;而两掌则变为空心拳从两侧抛出取向上盘——此为双拳挂“太阳”法。

  (3)再将身体右转,右脚踏进并落地支持身体平衡;然后,两拳变掌平摊腹前继而复变为空心拳抛向上盘;与此同时左膝提起形成“左独提膝式”。

  说明:以上两腿左右上提合为一活架。可连续行五火架至十三活架。

  第六式 单鞭救主

  (1)左脚踏进一大步,与此同时左手变为“雕钩”状搂其“中盘”;而右掌则置于右侧腰际待动;上身下坠其做裆沉腿。

  (2)左腿下沉而右脚后撑即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左手搂钩并向左侧方调起而右掌奔向中盘(以掌缘为重点)。

  (3)再将右脚踏进并使之形成右弓字步;而右手搂过之后则移位调于 侧方并用左掌奔打中盘。

  第七式 倒骑玉龙

  (1)两腿并立下蹲,两手托与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对)。

  (2)右脚向右侧后方退撤一大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变为空心拳分别向身体左侧上方与下方摆出(其右拳摆至上方,而左拳摆至下方且两拳之拳眼相对)。上体略向左腿方位倾斜。

  (3)然后左脚撤回即收于右脚旁使之形成并步曲膝下蹲式;而两拳则变为分指掌平摊在胸前(其掌心向上,掌指相对)。

  (4)将左腿向左后侧方位退出一大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仍变为空心拳双方抛至人体的上方与下方即左拳在上,右拳在下。

  第八式 双风贯耳

  (1)面对左侧方位站立并迈出左脚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寒鸡步;与此同时。两掌向左右两侧作直臂横张(其掌心相对,掌指向前)。

  (2)左脚再向前踏进半步使之形成左弓字步;而两掌则以其掌心为重点并用两手臂相辅助作为支点进行扇打合击至上盘位置。

  (3)再将身体移向右侧前方并形成下盘为右寒鸡步,中盘为双开掌(其掌心相对,掌指向前)的架子。

  (4)右脚复进半步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两掌用其掌心进行扇打合击。

  第九式 顺风摆柳

  (1)两腿前后分开且将两膝略作弯曲即使之形成中盘架子状的左游龙步;与此同时,两掌以其掌指为重点遥对正门前方。

  (2)接着,左脚向左碾动;与此同时,右脚向正门踏进一步并使之形成右游龙步;而两掌则以其掌指为重点遥对正门前方。

  第十式 叶底看桃

  (1)两脚分开与肩同宽,曲膝成骑马式;两手分别悬垂于胸肋一侧并令其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眼看正前方略下。

  (2)两腿不动,右手继续上抬并垂直竖立其前臂;而左臂则同时作下垂状。

  (3)接着将左手变为空心拳并以其拳眼为重点,上臂为支点,前臂轴进行推下送;而右臂与“下盘”部位则保持稳定即不要移动(尤以两脚固定为重)。

  (4)再进行左臂垂直竖起,右臂下送前推的动作。

  第十一式 活步走宫

  (1)两脚分开成外八字步,两膝略曲;两臂抱于胸前;两手成分指掌并令其掌心相对,掌缘朝下。眼看前下方。

  (2)左腿不动,且将右脚移向左脚内侧并以其前脚掌或脚尖虚点地面;与此同时,左掌上抬至左胸上方,右掌下降于左腹下方——使之形成抱月状(其两臂弯曲成弧形,两掌心相对),眼随手转。

  (3)接着,将右脚向前右旁门踏进一步并使之形成右弓字步;与此同时,左掌下拂至腹部左侧,右掌托于右侧前方(两掌行进间须令右臂在内而左臂在外进行穿插运动)。眼随手转。

  (4)然后右脚固定不得移动;左脚用其前脚掌或脚尖移至右脚内侧作虚立状而使之形成左丁字步。眼随手转。

  (5)接上式——两手形成抱月状,并伴随左脚向左前旁门踏进一步而变为左掌托至左侧前方,右掌拂至右腹下方(此时手掌交错之际须令其左臂在内,右臂在外形成穿插),眼随手转。

  第十二式 怀抱双月

  (1)两脚成外八字步站立;两手分别垂于腰部两侧(手心向下,手指向前),眼看前下方。

  (2)双膝下蹲,与此同时,两手移至上腹部约肚脐眼前方处,作交叉合并(左掌在上,右掌在下且掌心均向上),眼看两掌。

  (3)两腿不动——两手继续向面部前方双方抬起作环绕状(其两掌交叉并令其左掌在内,右掌在外其掌心俱向内)。

  (4)两腿不动,——两手再次向上环绕,并经上分向两侧(左手向左,右手向右)绕动;

  当两手绕动形成划弧一周即360度,并降至身前两侧之时,则将两手掌之掌心外展以求二次绕圈。

  (5)两手臂第二次进行绕圈环抱——其动作与第一次相同唯手臂的放置为右臂(手)在内,左臂在外。

  第十三式 真气炼丹

  (1)摆架内八字步(18——40周岁者)

  平行步(45——50周岁者)

  体弱多病或老年人及少年人摆架外八字步

  (2)两脚不动,两手形成八字掌分别垂于胸前下方并令其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缩身垂肩,低头下视,虚胸实腹,蹋腰沉体。

  (3)忘掉呼吸,凝神静心——片刻,则以鼻吸气(长约五寸左右即指入体内的尺寸)并要求做到缓慢,细腻,均匀,深长;

  与此同时,两掌自体前两侧同时向上作垂直吊起(其掌背根部为重点且令之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直至头顶上方为止。眼随手转。

  (4)接上式——两掌以其掌心为重点,自上而下进行垂直降落,并先期抵达胸前暂作停顿以便下动叹气。

48式太极拳全套口诀?

起势

1、 白鹤亮翅

2、 左搂膝拗步

3、 左单鞭

4、 左琵琶

5、 捋挤势(三)

6、 左搬拦捶

7、 左棚捋挤按

8、 斜身靠

9、 肘底捶

10、 倒卷肱(四)

11、转身推掌(四)

12、右琵琶势

13、搂膝栽捶

14、白蛇吐信(二)

15、拍脚伏虎(二)

16、左撇身捶

17、穿拳下势

18、独立撑掌(二)

19、右单鞭

20、右云手(三)

21、右左分鬃

22、高探马

23、右蹬脚

24、双峰贯耳

25、左蹬脚

26、掩手撩拳

27、海底针

28、闪通背

29、右左分脚

30、搂膝拗步(二)

31、上步擒打

32、如封似闭

33、左云手(三)

34、右撇身捶

35、左右穿梭

36、退步穿掌

37、虚步压掌

38、独立托掌

39、马步靠

40、转身大捋

41、撩掌下势

42、上步七星

43、独立跨虎

44、转身摆莲

45、弯弓射虎

46、右搬拦捶

47、右棚捋挤按

48、十字手

收势

24式太极拳全套口令?

24式太极拳口令有: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左右搂膝拗、手挥琵琶、左右倒卷肱、左揽雀尾、右揽雀尾、单鞭、云手、高探马、右蹬脚、双峰贯耳、转身左蹬脚、左下势独立、右下势独立、左右穿梭、海底针、闪通臂、转身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收势。

太极拳在学习的时候要注重基础的练习,太极拳最基本的动作有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练习的时候和腿部的基本功结合练习,太极拳腿部的基本功有站桩、踢腿、压腿、控腿等。

24式太极拳口令全套?

24式太极拳口令如下:

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左右倒卷肱,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9,单鞭,10,云手,11,单鞭,12,高探马,13,右登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登脚,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

太极球十三式全套分解教学?

太极球龙形十三式为武当道士传出,汇汲太极理论精华和基本桩法而成。太极是从无极到有极相生,为内家混元一气功;以气动为内五形,形动为外五形,成为开合阴阳二气;又是动中求静法,内要使心平气和,处处入静。所以用圆形球体运转,全神贯注在球面上。在练太极球时,意随气转,气随力转,精随气转,气随神转。再从静中求出动气来,达到动静相合,阴阳相合,水火相济,顺气强心,舒通气血,益肾补血的效果,实是延年益寿的保健法。

在练习中,逐步体会。抱球锻炼,就好象球把人身吸引到球体上。有着滑力、离心等力。人随球转,舒展大方,常有神清气爽之感,有润涧汗润身之美。太极球龙形十三式式子短小精悍,易学易练。快慢高低、上中下三盘都行。单式是桩法,连贯是行法。不丢不顶、不及不离。远取于动物十二属相,近运用于七经、八脉、五行、四稍。不仅是太极的圆运,而拥八卦掌的八法,又有形意拳的五形。

老、中、青、幼儿,都能锻炼太极球。且能因人制宜,因地制宜,甚至在一张圆桌面哪么大的地上也可以锻炼。锻炼时,初用泥球,皮革球,木(制)球,绣球(绒球),也可用篮球或足球。最好用沉香木做的球,因为沉香能引气入丹田,人在锻炼时一呼一吸,沉香通鼻入肺,大有好处。球的大小最好以本人的胸宽为度,一般球的直径为30公分左右。

练法

第一式 怀中抱月

是无极养心桩法。身体下蹲为夹马式,球在怀中左右转几转,下接行步(图1-2)。

第二式 推窗望月

是固肾腰法。右手托球,中式转为左手托球。(图3—5)。

第三式 白鹤亮翅

是舒筋益气法。从第二式左手托球转为右手举球,中转式为左手举球(图6-9)。

第四式 众星捧月

是五行内外相生法。下转三个行步式(图10—13)。

第五式 左右献月 是以主宰于腰,劲达于脊。下接献月三个姿式(图14-17)。

第六式 日出崑苍是以中枢神经十二联成为主。下接举球三个姿式(图18-21)。

第七式 浪子踢球 是以活动胯滕足根为主。下接踢球四个姿式(图22—26)。

第八式 海底捞月 (右)是以肩肘腕力为主。中转一式,再接捞月一式(左)(图27-29)。

第九式 二龙戏珠 是以头手、足三焦的锻炼为主。中转式到落式(图30-32)。

第十式 倒撵猿猴是以小肠经利水为主。中转式一式落式二式(图33—35)。

第十一式 五龙绞海 是以龙形为主体,对内外五形合一为主。下接共计四式(图36-40)。

第十二式 鹿伏马步 是以活动腰腿及全身关节为主。下接共三式(图41-44)。

第十三式 枯树盘根 是以活动下盘腰为主。类似蛇行。下接盘三式(图45—48)。

如收式还原可回到怀中抱月,自由收式均可。

动作行进图解示意

一式“怀中抱月”前进步为——直线。二式“推窗望月”为左右分线。

三式“白鹤亮翅”也是左右分线。

四式“众星捧月”是从四方转行。然后从十字捧月到中点(见图④)。

五式“左右献月”又是左右分线。

六式“日出昆仑”是从中央往四面举球,是中分线(见图⑥)。

七式“浪子踢球”是横直两线为五个姿势,向五个方向踢球。

八式“海底捞月”是横行长线。

九式“二龙戏珠”是从左右向正中对面吸球(见图9)。

十式“倒撵猿猴”,是从后转,转身横行长线。

十一式“五龙绞海”,是从环形圈以八卦转法来进行绞海(见图1)。

十二式“鹿伏马步”,是以七星步进行(见图2)。

十三式“枯树盘根”,是以龙形盘转进行(实为蛇行术) (见图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