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典籍大全?
道教十三经:——
《道德真经》(《老子》)、
《南华真经》(《庄子》)
《冲虚真经》(《列子》)
《通玄真经》(《文子》)
《洞灵真经》(《亢仓子》)
《太平经》
《太平经圣君秘旨》
《抱朴子内篇》
《阴符经》
《常清静经》
《度人经》
《心印经》
《玉皇经》
道家所有典籍名字?
《管子》 《老子》 《列子》 《清戒》 《庄子》 《百字碑》 《翠虚篇》 《翠虚吟》 《大道论》 《道窍谈》 《地理说》 《福寿论》 《关尹子》 《管窥编》 《淮南子》 《还源篇》 《黄庭经》 《慧命经》 《金丹歌》 《楞严经》 《七破论》 《敲爻歌》 《日用经》 《入药镜》 《十二叹》 《十二笑》 《说戒喻》 《胎息经》 《太玄经》 《天口篇》 《通关文》 《悟道录》 《悟真篇》 《西升经》 《下苦歌》 《泄天机》 《修道辩》 《玄肤论》 《玄要篇》 《玄珠录》 《训世文》 《阴骘文》 《玉皇经》 《指玄篇》 《坐忘论》 《韬光歌》 《百回详注》 《百字碑注》 《碧苑坛经》 《常清静经》 《唱道真言》 《初真十戒》 《大成捷要》 《大丹直指》 《大道真传》 《道门语要》 《恨六贼歌》 《黄帝四经》 《既济真经》 《金丹妙诀》 《金丹问答》 《金丹要诀》 《金丹真传》 《金华宗旨》 《金仙证论》 《敬日月文》 《孔易阐真》 《炼阴精歌》 《灵宝毕法》 《吕祖心经》 《七言律诗》 《青华秘文》 《三车秘旨》 《神室八法》 《水石闲谈》 《谭子化书》 《天仙心传》 《通玄真经》 《铜符铁卷》 《五篇灵文》 《五言律诗》 《悟真直指》 《西游原旨》 《西游箴言》 《象言破疑》 《修真辩难》 《修真后辨》 《修真后辩》 《修真九要》 《玄机直讲》 《玄科戒律》 《玄谭全集》 《延生心经》 《玉井奥诀》 《云笈七签》 《蛰龙睡功》 《正易心法》 《周易阐真》 《?i冠子》 《赤文洞古经》 《道德经真义》 《得道了身经》 《洞天福地记》 《还丹复命篇》 《还源篇阐微》 《黄帝阴符经》 《金丹就正篇》 《金丹四百字》 《金丹直指歌》 《金关玉锁诀》 《老君说十戒》 《老君说五戒》 《乐育堂语录》 《礼经祝三首》 《灵宝度人经》 《灵源大道歌》 《吕祖鼎器歌》 《吕祖黄鹤赋》 《吕祖修养经》 《吕祖真经歌》 《梅华问答编》 《破迷正道歌》 《奇经八脉考》 《敲爻歌直解》 《四百字真义》 《太平经合校》 《太上感应篇》 《养性延命录》 《指玄访道篇》 《钟吕传道集》 《周易参同契》 《紫清指玄集》 《参同契三相类》 《赤松子中诫经》 《丹阳修真语录》 《丹阳真人语录》 《道情诗词杂著》 《二懒开关心话》 《涵三语录节选》 《化胡经十二戒》 《金丹四百字解》 《九鼎神丹经诀》 《酒色财气四调》 《老君二十七戒》 《内炼金丹心法》 《栖云真人语录》 《三宝大有金书》 《上品丹法节次》 《受持八戒斋文》 《太乙金华宗旨》 《天仙道程宝则》 《天隐子养生书》 《无根树词注解》 《悟元仙师二说》 《仙佛合宗语录》 《消灾护命妙经》 《性命法诀明指》 《修真辩难参证》 《又戒道者四词》 《中极三百大戒》 《抱朴子(内篇)》 《参同契经文直指》 《参同契直指笺注》 《洞玄灵宝定观经》 《海内十洲三岛记》 《黄庭遁甲缘身经》 《金丹四百字注释》 《吕祖泌园春丹词》 《妙林经二十七戒》 《劝世修理坟墓文》 《上阳子金丹大要》 《思微定志经十戒》 《孙不二元君法语》 《琐言续太虚集录》 《太上老君内观经》 《太上十三经注解》 《天仙道戒忌须知》 《养生十三则阐微》 《阴真君还丹歌注》 《重阳立教十五论》 《参同契直指三相类》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关圣帝君觉世宝训》 《如是我闻关窍要旨》 《太霄琅书十善十恶》 《天仙正理直论增注》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 《修斋求道当奉十戒》 《李祖师女宗双修宝筏》 《吕祖师三尼医世功诀》 《吕祖师三尼医世说述》 《西王母女修正余十则》 《元始四十九章修道经》 《证道一贯真机易简录》 《大通祖师训诫门人之说》 《吕祖三尼医世说述管窥》 《老君太上虚无自然本起经》 《太上老君说百病崇百药经》 《太上说南斗延寿度人妙经》 《老君说一百八十戒(并叙)》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本愿大戒》 《尹真人东华正脉皇极阖辟证道仙经》
道家说心境的典籍?
《太上老君内观经》简称《内观经》又称《内视经》,撰人不详。约出於魏晋朝。陶弘景曾引过此经,是道教的经典著作之一。《太上老君内观经》继承发展战国道家祖师列子的养生思想,义理通明,文字优美通畅,韵古义幽,言简意深。若以传统经典来修持,对精神灵性修持上的提升,将会有所极大收获。若当古文来细细欣赏品读,可谓中华文字组合上的极致美感体现。
道家的主要典籍有哪些?
《黄帝书》为道家黄老学派典籍的总称,黄老学派为道家黄帝之言与老学的合称。在春秋战国与汉朝初年,人们一般都说“黄老之学”,到了汉末魏晋这才有了老庄并称,进入了庄子之名最显的魏晋玄学时代。
《化书》,道家著作,唐末五代谭峭撰。共六卷,分道、术、德、仁、食、俭六化,一百一十篇。全书在内容上,谭峭继承老子“有生于无”最后“有”又归于“无”的思想, 认为“道”是万物变化的根本。他认为 , “道”具有本体和变化的两重职能, 就本体说 , 它是“虚”,就变化说 , 它称“化” 。
道家养生书籍?
《修真十书》是道家丹书代表作。
由道教丹经汇编。集唐末五代宋元数十种著作,多为内丹专著。书中收集了隋唐两宋时期数十种丹道、养生著作,从各方面记述了元代以前丹道、养生、导引的理论与功法,内容极为丰富,为道教丹道一大专集。
先秦道家典籍老子而又被称为?
先秦道家典籍《道德经》又被称为《老子》。
先秦道家典籍《道德经》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传世之作。老子又叫老聃、李耳、大圣。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 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国苦县。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老子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道德经》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养生炼丹是道家思想吗?
不是。道教和道家是两个概念。
从本源上讲,炼丹的思想属于(神仙家)。外丹术指道家通过各种秘法烧炼丹药,用来服食,或直接服食某些芝草,以点化自身阴质,使之化为阳气。另外,道家外丹也可指「虚空中清灵之气」。外丹术也可指炼金术或道家法术如符籙、雷法等。
庄子养生主的道家思想?
“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
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可以尽年”,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缘督以为经”,即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第二部分至“得养生焉”,以厨工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游刃有余”,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余下为第三部分,进一步说明听凭天命,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的生活态度。
道家养生功法有哪些?
道教养生功法主要有:胎息行气、守一存神、导引按摩、动功静功,以及日常起居宜忌等。道家养生功既能返老为少,也能恢复健康,而且还能增长智慧。
道家养生经全文及译文?
太上老君养生诀
上士修之全真延命,中士修之无诸灾咎,下士修之免身枉横,愚者轻之早殒性命。
老君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设犹宫室也,肢体之位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腠理之间犹四衢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能治其身,亦如明君能理国焉。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爱其气所以全其身。民弊则国亡,气竭即身谢。
是故至人上士,当施医于未病之前,不追于既败之后。故知生难保而易丧,气难清而易浊。若能审机权可以安社稷,制嗜欲可以保性命。
且夫善摄生者,要当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驻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忌。去此六者,则修生之道无不成耳。若此六者不除,盖未见其益,虽心希妙理,口念真经,咀嚼英华,呼吸景象,不能补其短促,盖损于其本而妄求其末,深可诫哉。
所以保其真者,当须少思、少念、少笑、少言、少喜、少乐、少愁、少好、少恶、少事、少机。
夫多思即神伤,多念即心劳。多笑即脏腑上翻,多言即气诲虚脱,多喜即膀胱纳客风,多怒即腠理奔浮,多乐即心神邪荡,多愁即发须焦枯,多好即志气倾覆,多恶即精爽奔腾,多事即筋脉干急,多机即智慧沉迷,斯乃伐人之生,甚于斤斧,蚀人之性,猛于豺狼。
无久坐、久行、久视、久听。不得强食,不饥而食即脾劳;不得强饮,不渴而饮则胃涨,体欲常劳,食欲半饱。劳勿过极,饱勿过半。冬即朝莫空心,夏即夜勿饱食。早起勿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心内澄则真神守其位,气内定则邪物去其身,身行欺诈即神悲,行争竞则神泣,轻侮于人当减算数,杀害于物必当中夭。行一善即魂神悦,行一恶则魄神欢。常以宽泰自居,恬寞自守即形神安。生籍必书其名,死籍必削其咎。养生之理尽在于斯矣。
太上老君养生诀,上士修持,能保全真性,延年益寿,中士修持没有各种灾祸,下士修持可免身遭不测横祸,愚昧之人轻视就早送性命。
老君说:一个人的身体,好比一个国家的设施,胸腹部设置就象宫殿,肢体就象郊外,骨节分段好比百官,肌肉间的缝隙好比四通八达的道路。神好比君主,血好比臣下,气好比民众,能保养好身体,也就象贤明的君主能治理国家,怜恤他的臣民就使他的国家安宁,爱惜自己的气就能保全他的身体。民众衰弊则国家必然灭亡,气若枯竭身体自会死去。
所以,智贤上士,应当在没病之前就注意医疗保健,不要等生病之后再去求医追治,由此可知生命难以保全,健康易失,气难清澄而易浑浊。如能审时度势,看到关键轻重,就可以安抚天下,节制嗜好欲望就可以保全性命。
况且善于养生的首要,当先除六害,然后才能保全性命,以尽天年。什么是六害呢?一要看轻名利,二要禁绝声色,三要看淡钱财,四要减损厚味,五要除掉巧语媚人之心和痴妄,六要消除妒忌之心。去掉这六害,那么修养长生之道没有不成功的。如这六害不除,不仅从未见过有什么好处,且即使心求妙理,口念真经,吞嚼精华,呼吸吐纳,也不能挽救他生命的短促,因为损害了长寿的根本妄求无用的枝节,应该深以为诫呀!
所以保全真性的人,应该少思考,少欲念,少大笑,少言语,少喜乐,少发怒,少欢娱,少忧愁,少嗜好,少憎恶,少烦事,少心计。
多思就伤神,多念就心神疲劳,多笑就脏腑翻腾,多言气空虚耗损,多喜膀胱会受纳储留风邪,多怒肌肉间缝隙扩张,精气奔涌浮散,多乐心神易邪趋放荡,多愁头发胡子会焦枯发黄,多嗜好志气倾颓,多憎恶元精外透奔腾,多事筋脉会涩滞,多心机,智慧反而会沉潜迷误。这些都是砍伐人生命的利器,比刀斧还利害,消蚀人的性灵,猛于豺狼。
不要久坐、久行、久看、久听。不能勉强吃东西,不饿去吃就伤脾;不能勉强去喝,不渴而喝水就胃胀。身体要经常劳动,吃饭只宜半饱。劳动不能筋疲力尽,进餐不应超过半饱。冬天到了早上不要空腹,夏天来了晚上不要饱餐。早起不要在鸡叫之前,晚起不要在日出之后。
心地清澄,精神内守,元神就居守在他的本位,气机内返安定则邪秽之物不能侵扰身体。心怀欺诈元神悲哀,行为好争长胜短,元神哭泣!随便侮辱别人会减短阳寿,杀害生灵一定短命。做一件好事,魂神喜悦,做一恶事魄神欢欣。常以宽宏平安自处,恬静自守则形神安静。长生簿上会写上他的名字,死亡簿上会削减他的过错。养生的奥妙全在这里面。
此养生诀论说长生之道,形象地说明神与气的功能,指出在道德修为上要除六害,要求保真当注意“十一少”,并说明其危害,并及起居宜忌,其中有关性命的学问,望各位自研自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