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反而还可能加重,香蕉中的膳食纤维含量很少,没熟的香蕉中还含有鞣酸,鞣酸具有非常强的收敛作用,会吸收粪便中的水分,反而使粪便变得干硬,更难排出,日常在超市中购买的香蕉都是催熟的,都含有少量鞣酸。
比起吃香蕉,多吃含粗纤维的食物更有利于排便,比如玉米、小米、红薯等粗粮和芹菜、韭菜、菠菜等绿色蔬菜,尽量不要吃饼干、面包等精加工食物。
也可以在餐间吃一些具有润肠通便的水果,比如火龙果、梨,因为火龙果和梨是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相对较高的水果,水溶性膳食纤维可以让粪便保持湿润状态,促进排出。
另外,便秘和饮水量也有很大的关系,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每天喝水量要达到2000毫升至3000毫升。
吃香蕉有膶肠通便的作用,可以缓解便秘的情况,便秘患者可以经常食用。但是,靠香蕉是达不到治疗效果的。
可以缓解,但达不到治疗效果
医生会给一个负担不起医药费的晚癌患者什么样的建议?
得了晚癌的医生,竟然这样对待自己!
我的一位同学,是外地一家大医院的医生,平时工作很忙。有一天,突然他电话说,要过来和同学们聚聚。
几年不见,消瘦了许多。十几位老同学相聚,自然很热闹。席间他说还要去其他省市见见老同学(我的同学分布全国)。问他怎么有空出来,他说,太累了,该休息休息了。
三个月以后,传来了消息,我的这位老同学永远的走了。
原来,他得了癌症,晚期。他有条件做任何治疗,有条件请最好的专家手术,有条件用最好的药物,但是,做医生的当然知道会要承受什么样的痛苦,最后又是什么样的结果。他放弃了,选择了有尊严的死去!那次同学聚会,其实是想最后见大家一面。
一天上午,他最后一次理了发,最后一次洗了澡,换上自己喜欢的衣服,把自己精心的收拾了一番,给家人留下一封信,然后平静的。。。。。
人总是要死的,如果通过努力,我们还能多活十年八年,也许花钱受罪还值得,如果明知奇迹不可能出现,放弃努力也许是做好的努力。医生最大的优势,也许就是他能判断出,会不会有奇迹出现!
医生不会说绝对的话,在病人咽气之前,不会对病人说:你不行了,别治疗了。否则就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如果你有一位要好的医生朋友,他也许给你说实话。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懂一些医学知识,或者有一个靠谱的医生朋友,你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
曾有一位85岁的老爷子,肺癌晚期,手术、化疗、放疗的罪全受了。几个月就复发了,子女又找到到某知名大医院再次做了手术,又是化疗、放疗。受了这么多罪,两个月后老人家带着巨大的病痛走了。
子女的心情可以理解,尽管医生反复告诉他们成功的可能极小,但儿女们执意要做手术。也许他们被鸡汤洗脑了,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每个人都知道,人一定会死的,但当死亡降临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不相信!
不论是很穷的晚癌,还是很富的晚癌,不要为了延续几个月甚至几天的生命,让自己遭受那么多、那么大的痛苦,带着没拆线的刀口、插满管子的身体死去。甚至给儿女留下一辈子也还不完的债。有人这样定义“我尽力了”这四个字:跑完所有的大医院、受完所有的罪,花光所有的钱,甚至买房子买地,然后心中无愧的上路。你认为这种观念对吗?
作为终末期病人,不要用自己最大的痛苦做赌注,去赌那百分之一的、甚至万万分之一的希望!把最后的时光,留给和亲人们做最后的道别,带着亲人的爱,有尊严的上路吧。
做晚辈的,在长辈还健康的时候,多关心他们,在长辈生病早期,尽量的帮助他们做恰当的治疗,在长辈生病的晚期,不要再不惜一切代价的“折腾”他们了,让他们好好的享受这最后的时光吧。不要认为你想尽了办法、花光了钱财的抢救他们就是孝,其实,他们不想你这样做,他们不想忍受这种痛苦了。你这样做,只能让他们没有尊严的、带着更大的痛苦上路。
同意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吧。谢谢了!
*****************************************************************
2018-12-8
补充一点:晚癌病人最大的问题是疼痛,因此必须想尽各种方法止痛,让病人无痛苦或尽量减少痛苦。这方面有不少药和方法可用,而且效果很好,医生都是知道的。家人应该要求医生采取各种适合的药物和方法解决病人的疼痛问题。
发烧、感染可用退烧药和抗菌素。大便排出有困难的,通过灌肠、戴手套手抠等方法很容易解决,小便不通可留置导尿管。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必介意适不适合吃,总之,尽量让病人在一个无痛苦不难受的状态下走完余生。
这个问题非常沉重。
先讲一个我身边发生的故事吧——
去年春节之后,大抵二月底,接到电话,我的忘年之交,前四川省建设厅厅长唐宁因为腹胀去医院检查,被告知是结肠癌晚期。
对老厅长的家人、朋友,都是一次猝不及防的打击。
退休了的唐厅长享受副部级待遇,华西医院的高干病房随即收治他入院。
各种姑息治疗坚持了一个多月,老厅长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固执的出院了。
4月25下午,我接到老厅长秘书的电话,要我去一趟老厅长家里。
老厅长躺床上,意识清醒,但已经枯如残荷,生命的余韵,渐行渐远。
老厅长征询我的意见,还去不去医院?
我知道接下来等待老厅长的是昏迷、去世,倘若去医院,有更多的有创检查、各种监护设备,各种输液,倾力救助的结果,也就多几天清醒和痛苦。
我对老厅长说:还是去吧。
说这话其实是违心的,我不希望老厅长的身体承受更多痛苦。
但到了客厅,与老厅长夫人商量的时候,我的意见很坚决,不再去医院折腾了。
其实去不去医院继续救治,不是医生能够决定的,病人弥留之际,痛苦更多的是家人。
老厅长夫人和他的子女最终选择了放弃,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在医院有无数类似案例,感情上的不舍和伦理上的孝道总是让“再坚持一下”占了上风,最终换来的是更揪心的痛苦和折磨。
翌日凌晨4点,老厅长安详的在家里走了。
倘若老厅长算得上达官显贵,那么对一个很穷的晚期癌症病人,医生会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在生命面前,不管富贵与贫穷,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孔子的《论语·颜渊》中有一句箴言: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简单的析文解字,我们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生死富贵,只能尽力而为。
几年前,我收治了一例40岁出头的女性肾癌,夫妻均是成都东郊的下岗工人,我主刀为病人做了肾癌根治术,术中探查时发现肿瘤比术前预想的严重,战战兢兢的做完了手术,我告诉病人的丈夫:预后不好。
果然如此,两月之后,病人再度入院。
能够行使的治疗是使用靶向药物,舒尼替尼,但价格非常昂贵,根据病情分析,舒尼替尼的效果也不会很好,而且舒尼替尼没有纳入医保范围。病人的丈夫固执的要继续治疗,卖掉房子也在所不惜。
在中国,医生的天职是救人,终止治疗甚至建议终止治疗不是医生要干的事,弄不好,还要扯上玩忽职守的罪名。
病人的家境实在寒碜,但我唯一能做的,只能看着病人的丈夫卖掉房子去筹钱购买药品。
幸好最后没卖房子,舒尼替尼的医药代表告诉了病人实情,倘若耗费十多万药品费,期待的奇迹不会出现。
病人的丈夫最后在病历上签字:放弃治疗。我迄今依然记得他撕心裂肺的哭声。
又捱了两个月,病人去世。
再遇到诸如此类的病例,我会尝试改变自己的思路,用更加温婉的方式告诉病人和病人家属。
1:愿望往往是一厢情愿的自欺欺人。
2:确实无力回天了,减负一切不必要的治疗。
3:放弃,是让生命更具尊严;放弃,是对家人的温暖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