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的例子,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我如今不吃药不打针不忌嘴,血糖三个指标糖化空腹和餐后两小时都正常,我今年32岁15年的烟龄,2斤的海量,我起初确诊糖尿病的时候血糖空腹12.4糖化11.4,尿蛋白+3尿潜血+1,最胖的时候240斤软点,身高1.88,我通过减肥和大量的抗阻训练也就是健身,如今减肥到了190-195左右徘徊,身体也从大部分肥肉变成了肌肉,但和真正的那种肌肉男还是有差距的,只是比普通人强壮一些。如今不吃药不打针不忌嘴正常人饮食习惯,彻底的戒烟戒酒,血糖的三指标都正常,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吃烧烤吃火锅,吃各种糕点等等都没事。现在一周保持3-4次的健身房1小时左右的锻炼,我毕竟不是为了成为肌肉男去的。所以运动强度说实话并不大。最后强调一点,戒烟戒酒很重要,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我有过血糖高的经历,是前年冬季,我去了一回泰国,当时我的体重是一百四十多斤,我泰国有十几天,但是我一直爱吃甜食,我每天吃玻萝饭,和一些海鲜大餐,回來后发现身上皮肤痒,以为是皮肤过敏,去医院检查,抽血化验结果显示高血糖一十六点玖,诊断为糖尿病,当时我确实有点不明白,因为我身体非常健康,又年轻态,家庭又无遗传史,医生开药降糖,建议少吃主食,但是人必须要自己知之明,真的病痛来了就要认真对代,我在网上查了一些治疗糖尿病的资料,就是少吃主食,多吃一些水果蔬菜不含糖份,主要还要加强是运动,这一段时间我就把作为主要任,每天尽量少吃大米饭主要是以青菜水果蔬菜为主,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由原来的145斤减肥到125斤,血糖由16,9降到6,3一个月停止用药,至今已经快一年了,现在体重已经达到一佰三十五斤现在什么都吃,身体素质超过了以前的水平,但是要注意的事情是,得了血糖高后一定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睡眠,另外要坚持长期运行,要买一血糖测试仪,在血糖控制的情绪下,每天要测试血糖多次,撑握着血糖的规律,要知道饮食习惯,和运动后的血糖情况,如果发现血糖有波动,要极时用,用飲食量,和运动量来控制,比如我上个月食量增大,早上起床好象有一点点饱肚子的感觉:我把血糖仪测试了一下血糖,发现升高到了六点五的样子,意味着血糖有点异样,我馬到外面跑步二公里,回来又一次测试结果显示正常了,另外在这几天主食控制一下,馬上可以控制正常,所以有血糖高朋友,一定要有个血糖测试仪,另外以这二种方式控制,一是运动,二是主食,绝对是大有好处。
糖尿病后期食补的方法有哪些?
“糖尿病后期”?如果提问者对糖尿病进行这样的阶段性定义,是否可以理解为所说的“后期”,是指糖尿病患者已有严重并发症且已病入膏肓?另外,本人是一名“资深”糖友,学习过一些糖尿病防治方面的专业常识,故会有意无意地关注这方面的知识。恕我学识贫乏,只能粗浅谈点认识。糖尿病有Ⅰ型和Ⅱ型之分,糖尿病“前期症状”概念也有所耳闻,而“糖尿病后期”这一提法,还真没见过有这方面的规范性叙述。好了,这是啰嗦的废话,言多必失,说多了还有抬杠之嫌。还是用自已的点滴常识切入主题吧:
题主的原意可能是指糖尿病这种慢性疾病,发生、发展很多年了,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如何在饮食上予以配合,也就是如何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饮食调理,以达到缓解病情,并起到辅助治疗效果。
其实,科学控制饮食应该贯穿糖尿病防治的全过程,说的通俗直接一点,就是要“从生到死”,“从一而终”。没办法,此言虽差,但属实情!
至于“补”这种提法,我理解它既是中医药里的一个概念,也是民间在日常生活中手传口授的传统提法。在此,本人斗胆用现代健康概念对“补”进行诠释:是指食用对人体有益的物质,通过其营养成分,达到调节、调济或调整人体机能和健康的方法和目的。
在糖尿病防治过程中,饮食控制至关重要。可以说再好的药物治疗,如果在饮食上放任自流,归根结底都将全功尽弃,这决非危言耸听!尤其是Ⅱ型糖尿病患者,虽说发病机理复杂,致病因素众多,但食物结构的不合理以及饮食过程的随心所欲或放任自流等等缺乏有效自律行为,都仍是综合防范措施中的重中之重!
如果非要说“糖尿病后期”如何食补?我不懂也不会写论文。再说,在此以通俗易懂的白话聊聊也许会简单明了。下面我以自身体会简述几点:
一是注意饮食“质”。就是要以充足蛋白蛋和适量脂肪为关键。每日早餐进食一个鸡蛋和一小碗用几种豆子加薏仁米煮好的粥;午餐、晚餐进食炒蔬菜一大碗(按时令随机,以绿叶为多)和适量精瘦肉(主要是猪、牛、鸡),每周至少吃两次鱼虾、两次豆制品,其它荤素菜亦可进食,浅尝辄止,不宜贪口!
二是注意饮食“量”。多数糖尿病人容易饿,食欲好。一些“糖友”往往在药物治疗的情况下,错误的认为可以放开进食,或者什么都可以大吃大喝。其实,无论是注射胰岛素还是口服降糖药,控制饮食的每餐进量始终是要严格把关的。专家和学者会用“卡路里”要求患者计算每餐每天的量。我真的算不出,还有是厌烦这种生活方式。如前所述,我除每天早餐相对固定食谱以外,午、晚两餐尤以午餐为讲究,常规是一碗素油素菜汤,炒一份素菜,烧一份荤菜,吃一大口米饭或小半个馒头即可,有时菜吃多,这些“主食”也可不吃。通过这几年实践和耐心地血糖自我监测,适当减少“主食”(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对降低“空腹”和“餐2”血糖是见效的,随之而来的“糖化”也会令人基本满意。当然,这是在“吃菜”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实现的,千万不可采取什么“饥饿疗法”,发生低血糖昏厥是会有危险的!所以说“糖友”要想正常生活,就要不厌其烦地管理好自己,备好家用血糖仪,经常自测,就会总结归纳出自己的每餐进食量与血糖变化的关系,对一些食物的升糖指数也会心中有数,如此往复,习以为常,自已渐渐地就会掌控进食量了。
三是注意饮食“种”。前面两点是以本人切身实际而言,不一定适合多数“糖友”,相信大多数朋友已经总结出适合自身需求的饮食办法。我在这一点上说的“种”,就是指糖尿病患者的食谱尽量品种多一点、杂一些。我们成年人都有体会,再好的食物也不能常吃,就是山珍海味也都会味同嚼蜡。我们广大“糖友”本来就要忍受食物简单带来的苦恼,如果再每天每月就那么几个品种,岂不是过着无乐趣的生活?其实不然,以本人体会,只要控制好每餐摄入量,不要大油大荤,精粗搭配,宜粗尽粗,尤其是要控制住“主食”,更不要去喝米、面稀粥,包括将所谓粗粮进行精细加工后再“粗粮细吃”的粥,经本人实测,这些玩艺快速升高血糖是没有商量的。那么,除此之外,按照糖尿病防治中的大众化的饮食建议和提醒,结合自身条件和生活环境,适当变换花样是足以改善饮食乐趣的,其营养成分也会满足机体实际需求的。
最后友情提醒,“糖友”病程长了,已经有并发症或者已有嫌疑了,一定要养成自测血糖的习惯,你掌握了自身的血糖变化状况,也就知道了自已需要进食的量。再者,糖尿病是一代谢性疾病,与之相伴的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等往往会不约而至,还要养成三到六个月定期去医院做“血生化”的习惯,要了解自身整体状况,方便请教医生对症下药,因为饮食控制只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一环,防止多嚣官病变才是王道。陋见。
首先要低糖低脂,主食可以吃高纤维粗粮,比如黑米,燕麦,荞麦等。不要吃面食,应该吃含糖量少的蔬菜和水果,比如茄子,黄瓜,西红柿,芹菜,韭菜,火龙果,木瓜,柚子,苹果,山楂等。肉食选用鱼,虾,鸡等白肉,少吃红肉,适量补充蛋,奶,豆类等高蛋白食品,而且一定不要吃得太饱, 还要禁止食用油炸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