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养生知识

各位营养专家,糖尿病患者很难改变饮食习惯,你们有什么高招吗?

2022年07月20日 15:11:3319

你好,谢谢邀请!

我是爱琴营养师,致力于慢病调理多年。很高兴来回答您的问题。因为这也是我们做慢病调理过程中最常遇见的问题。也是最为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什么你会得糖尿病呢?我在给糖尿病患者做工作的时候,都会告诉他,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顽固,大吃二喝的家伙们,说话也是不客气,”你为什么会得糖尿病,说白了,就是”好吃懒做”,当然人家也不会为此而生气,因为事实如此,容不得他狡辩。

糖尿病特解释‖型糖尿病,多发于中老年,而且约占我国90-95%,起病缓慢隐匿,体态多肥胖,可询及全家其生活方式的不合理,比如饮食多为高脂、高碳水化合物、高能量以及活动少或不活动等所造成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所以才得的糖尿病。也就是说,就是因为此人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才导致他得了糖尿病。

不良生活方式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长期以来就形成的一个习惯就因为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抱有长期不良生活行为和饮食习惯,才致使他们得了糖尿病,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要是硬性的逼他们改正,患者是很难做到的。而且患者大部分都是些中老年人,二三十年甚至三四十年来形成的习惯让他们在短时间纠正,不光患者很难做到,如果太强行,反而对患者控制血糖不利,影响到他们的情绪。

我们在调理的过程当中,经常会这样来管理患者:(告诉他们)第一、我给你配的一星期食谱,你虽然做不到百分之百,但你一定要做到60%。(慢慢增进)

第二、在指出你所有的不良饮食习惯中,你做不到一下全部改正,但你要一样一样的去改。(有改正不良饮食习惯的意识就好)

第三、最主要的是要做好他们的血糖、血压、血脂等的监测,通过一段时间饮食的调整,好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血糖等的监测数据(详细做好记录),让他们从根本上明白,我改了这些坏习惯对我控制血糖起到了作用。而且对血脂、血压以及体重都起到了好的作用。

第四、平日还要多进行糖尿病的知识教育,慢慢的让他们有思想上的转变,以思想意识带动行为方式。

在做糖尿病知识教育的时候,不能过分的给予糖尿病患者看一些糖尿病危害的视频,我们有一次在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主任在专门做糖尿病管理时,就发现,过分的给予患者播放那些危害视频后,对患者会产生心情低落、厌食等现象。

第五,好的习惯难以延续,坏的习惯却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所犯的,所以不能太急,要循序渐进,一个一个去改变。

总之,对于糖尿病患者在不良饮食习惯的改变上要遵循大的方向一定要掌握好,先改,小的细节,不能过于要求,要让患者在轻松中感到一丝压力与控制,在控制中还能轻松感性。这样才能继续疾病的控制。

如何让餐后血糖变平稳

如何让我们自己的血糖天平变平稳,尤其是最容易波动的餐后。

进餐后,血糖上升时,胰岛会分泌胰岛素压制食物升糖,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胰岛素生产量不同。

非糖友的胰岛是一名劳模员工,全年无休的生产胰岛素,即使是需求最大的餐后,胰岛素也可以“自给自足”,即使是这样,非糖友吃同样的饭后走动与躺着,餐后血糖曲线也不同,运动消耗掉一部分食物后,需要的抵消食物的胰岛素就减少,胰岛负担就减轻,对胰岛有保护作用。

如图,晚上21点进食约50g碳水化合物(吃了一多半),吃完未动,餐后1小时内血糖直线上升,注意餐后运动的重要性,躺着比坐着站着更容易升血糖。

糖尿病前期的朋友则能自己生产大部分的胰岛素,一般不需要借助于口服降糖药或者外援胰岛素。我们能做的就是饮食、运动砝码的平衡。

每餐选择合适的结构、比例、量,尤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烹饪方法、佐料,清淡蒸煮食物优于煎炸烘烤食物,而且进餐速度、顺序等技巧也会影响餐后血糖波形。

如上饮食,由于碳水化合物含量极低,餐后血糖波动很小。

下午17点进食粗粮蛋糕,对血糖影响相对精加工粮食如白面馒头对血糖影响小,但持续时间久。

在近18点时,进食6块苏打饼干,升糖快速,血糖峰值高尖,降糖速度也快。

中午11点50进食山东煎饼,碳水约50g,升糖明显,作用时间持久,杂粮并非不升糖,而是和白面相比,升糖较慢,持续时间较久。

掌握各类食物如何影响血糖,对正确选择饮食和把握吃动平衡意义极大。

大家觉不觉得为了减肥,管住嘴的动力大,为了控糖,管住嘴会很难过?升糖砝码增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降糖砝码不足时,还有一个重要降糖砝码弥补,就是餐后适当增加运动砝码。

以前大家是否总依赖医生告诉我们我应该什么时候运动?

其实如上图,在吃不同食物,血糖开始升高时间和持续时间不同,尤其是胃肠道吸收快慢有很大的个体化差异,吃一样的食物,吸收快的升高早,吸收慢的升高晚。

在没有动态的时候,我们主要靠经验或理论选择运动时机,动态给我们带来的改变就是更容易结合自身胃肠道吸收特点和变化的食物升糖快慢特点,灵活的在餐后箭头斜上或者直上时,适量活动,如散步、骑车,健身房运动或者举举哑铃,即使不方便正式运动,洗碗、收拾屋子,办公室操、站一站,都能消耗能量,减小餐后血糖波动。

如图,中午12点进食面食,约60g碳水,餐后快走半小时,餐后1小时血糖5.1mmol/L,注意运动对餐后血糖的重要影响,进食碳水化合物为主的主食,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是血糖升高最快的时候,此时运动对降糖效果很明显。

2型糖友自己能生产部分胰岛素,一般情况需要降糖药物或者适量外援胰岛素补给,适合自己的降糖药物加饮食运动技巧能避免低血糖,减小血糖波动。

大家觉得血糖稳定的法宝是降糖药或者胰岛素吗?降糖药有的以控制空腹血糖为主,辅以控制餐后血糖;有的以降餐后血糖为主。

一般降餐后血糖的口服药有抑制碳水化合物吸收的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促进餐后胰岛素分泌的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新药中利拉鲁肽、百泌达,西格列汀、沙格列汀,恩格列净、达格列净等对餐后血糖都有一定改善作用,但是这些药物是降糖砝码,都影响血糖,但不能决定血糖长期稳定。

因为药物的作用相对固定,而我们每天的升糖砝码有所不同,尤其是人到中年,出差、应酬、聚餐,都比家常便饭增加了更多的升糖砝码,如果降糖砝码不相应增加,就会出现天平失衡,血糖高低起伏,每天和每天的血糖就不一样了。

大餐后KK歌、跳跳舞、打打球,增加运动砝码抵消增加的食物砝码,则餐后血糖波动就能减小。

个别降糖药物能在大餐时临时增加,作为降糖砝码,平衡血糖天平,但是需要针对个体化用药情况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想了解更多关于糖尿病的实用干货

想读到医生原创的糖尿病教育文章

请关注在线指导控糖先行者——微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