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老寒腿这个寒字有两方面的解释吧,一种是天气变化就会明显感觉到膝盖或者周身关节的疼痛;另一种是腿疼,而且老是感觉到膝盖是凉的,即使夏天可能也要穿着很厚的线裤才能觉得温暖,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关节出现了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吧!第一种情况:腿像天气预报一样,天气变化就难受。
导致天气变化就膝盖疼的情况很常见,而且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谢先生今年40岁,我身边的好多朋友包括我自己都有这样的抱怨,天气一变化膝盖就疼,然而具体为什么会出现天气变化,就膝盖觉得不舒服或者疼痛的原因,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定论,还有一些研究证明天气变化跟膝盖疼没有关系,这一点首先我本人就非常不赞同,因为我本人有的时候就确实能感受到天气变化之前,膝盖会明显的不舒服,现在有一些说法来试图解释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谢医生给大家介绍一下:
●这一种说法,认为在我们的关节长时间的使用过程当中,都会有肌肉、韧带、肌腱的磨损。在天气变化的时候,这些磨损的部位就会变得紧张,我们的关节就会觉得不舒服疼痛。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在天气变化的时候,我们的血液会集中地供应到身体内部的脏器,保持内部脏器的温度恒定,膝关节流经的血液就会明显的减少,所以就会觉得冷,觉得疼。
●还有人认为是膝关节内的滑膜由于天气的变化受到了刺激,而且认为滑膜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一旦发生温度变化以后,就会刺激滑膜,产生无菌性的炎症,诱发疼痛以及寒凉感。
●骨关节炎的解释,这种说法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多数都是关节内存在着无菌性的炎症。由于天气的变化,导致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的神经变得更加敏感,所以疼痛就会加重。
谢医生觉得这些说法都有道理,很有可能是多个因素综合起来导致的结果,另外本人也认为老寒腿,不能忽视这个老字,相信没有任何健康人在年轻二十多岁的时候,出现天气变化腿疼的情况,所以年龄增加,身体日渐衰落,也是导致这种情况的因素之一。
说实话这种因为天气变化导致的关节疼痛,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其实是不是特别大的,朋友们只需要做好保暖,加强膝关节周边肌肉力量的锻炼,有时就可以减轻这种问题。期待将来能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证明为什么天气变化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关节不舒服或疼痛吧!
第二种情况,膝盖等关节本来就疼,天气变化的时候会更疼,这种情况才是真正困扰很多人的所谓老寒腿吧!出现这种情况常见于两种病因,首当其冲的是骨关节炎,另外常见的血管疾病也会诱发这种情况。
骨关节炎患者如何处理关节疼痛
骨关节炎的病理基础相信现在很多朋友应该都知道了,那就是关节内软骨的磨损。能导致骨关节炎的诱因常见于关节反复的使用、过度劳累、体重、外伤以及遗传因素等。
比如体重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长时间的体重过大,并明显加大关节内软骨的负担,会导致关节内软骨的磨损。而软骨一旦磨损以后,身体会默认为关节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光滑和稳定,所以需要有人来帮忙,于是就产生了骨质增生,当骨质增生刺激到关节周边的软组织神经肌肉的时候就会产生疼痛,于是就有了骨刺这一说法,而这些骨刺以及软骨的磨损,也会刺激到关节腔的滑膜,产生滑膜的无菌性炎症,是关节内会出现少量或者是大量的渗出以及疼痛。天气变化的时候,滑膜对于气温的变化比较敏感,患者就会出现疼痛加重的情况(当然不是绝对因素),这也就是骨关节炎的病理改变过程。而事实上很多因为骨关节炎导致关节发凉疼痛的患者,即使在夏天盖上棉被也一样会觉得凉,所以问题并不在于两耳在于关节内的病理改变。
其实在谢医生以往的文章当中,曾经反复提到对于骨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就首先进行膝关节x线或者是核磁的检查,明确骨关节炎到底是处于哪一个阶段,关节腔内的软骨到底磨损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才能进行正确的治疗。
临床上一般根据膝关节x线的表现,关节内骨赘增生的程度?关节间隙是否狭窄?将骨关节炎在临床上分为4期,针对于骨关节炎1期,2期和3期,患者主要还是采取保守治疗加康复锻炼的办法,而骨关节炎4期的患者关节间隙会有明显的狭窄,关节内的软骨几乎磨损殆尽,只有通过关节置换或者是部分关节置换的办法,才能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下图就是典型的骨关节炎4期影像学资料,关节间隙已经消失,关节周边大量的骨赘形成患者的关节功能,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一类的关节应该进行关节置换。
而前三期的治疗,针对于1期2期的患者,关节腔的磨损是比较轻的,此时可以可以尝试进行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口服氨糖加康复锻炼来综合治疗,可以采取一些物理治疗加口服中成药的办法来帮助患者控制症状。
而三期的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腔软骨的磨损程度相对来讲比较重了,如果存在半月板的损伤,可能需要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之后定期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口服中成药物加强关节的康复锻炼,以及理疗等相对更系统的办法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另外那必须要提一提,有一种新的治疗办法,就是关节腔内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因子PRP来缓解骨关节炎的问题。这种技术其实说起来并不是特别的复杂,主要是将患者本人的血液50毫升经过专业的离心技术提取出prp,之后给予注射入关节腔内,因为prp具有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所以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但是这种技术开展的时间还比较短,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相对正规的标准来进行质控,如果朋友们所在的当地正规医院开展了这项技术,而且经济条件允许是可以尝试的。
血管问题导致的所谓“寒”腿大家都知道,血是生命之源,血液给我们带来的热量、带来了能量、带来了养分。当肢体缺少了血供的时候,自然就会解决到寒冷,而缺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导致疼痛。所以很多出现所谓老寒腿的患者,是因为下肢的血管出现了问题,而且多数是由于动脉供血出现了问题,下肢缺少足够的血液供应才会出现腿疼以及天气变化以后疼痛加重的情况。
其实这个道理是非常好解释的,因为下肢的血供本身就有问题,患者在活动以后,其实相对来讲比较剧烈的活动以后,会加重局部的缺血,所以会出现腿疼。而天气变化以后,本来就已经缺血的血管,会由于温度的变化发生痉挛,自然也就加重了肢体血液供应的缺乏,疼痛就加重了。
明确这种问题其实相对来讲比较简单,如果怀疑存在血管的问题,患者会出现腿疼同时伴有肢体温度的下降,有一部分患者会觉得一侧肢体是暖的,一侧肢体是寒冷的。而且血管痉挛比较严重的患者会出现间歇性跛行。也就是说患者行走一段时间以后,肢体开始出现明显的疼痛,必须要休息一段时间才能缓解,如果再重新行走一段时间之后,再次进入疼痛,出现这样的循环,我们称之为间歇性跛行,简单来说就是走着走着就瘸了。有一部分患者会因为肢体远端缺血,脚趾甲变得干燥皲裂色泽晦暗,呈现一种明显的营养缺乏状态。
如果出现了这样的症状,就应该进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或者进行下肢血管造影,明确血管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之后在进行正确的治疗。大图就是一个大致动脉出现明显问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大家看图中红色标识以及圆圈标示的部位都是血供中断的部位,大家想想,缺乏了如此多的血供,患者能不疼吗?
如果明确了血管存在问题以后,那么可能需要专业的血管外科医生才能给予解决问题了。
神经病变也会导致患者出现腿凉、麻以及疼痛,但是相对患者比较少比如糖尿病人常年的血糖过高,就会诱发下肢的神经问题,患者就会出现明显的下肢寒凉,麻木以及疼痛,有些患者会明显的出现下肢皮肤的感觉异常,比如感觉迟钝或者是感觉敏感。而且有些糖尿病的患者,血管也不是特别的好,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加重患者的症状。
总结
以上就是对于提出问题的解答,其实诱发老寒腿,并不是真正的寒字,往往是由于腿有了问题,才会感觉到寒,而寒的时候又会加重患者腿部的症状。出现这种情况往往见于有骨关节炎或者是血管问题的患者,有些外周神经的病变比如糖尿病导致的神经改变也会诱发这样的症状。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患者,还是要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详细的查体及问诊,做对的检查明确问题之后,进行正确的治疗。
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讨。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谢新辉,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如果您或者是您的家人朋友,也有这方面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需要的他们吧,谢谢了!
老寒腿指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腿部(尤其膝关节)酸麻疼痛,多出现于天气转凉时。由于老寒腿在中老年人群中更为多见,所以也被称作“老年性关节炎”。形成老寒腿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膝关节保暖不到位,二是年轻时膝关节受损,步入中老年后受伤的细胞组织出现病变,引发关节疼痛。因此,老寒腿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只是老年人群患病者居多而已。
老寒腿在医学上被称作膝骨性关节炎,其症状主要为膝关节疼痛,所以很多患者会刻意锻炼膝关节,比如蹲马步、摇动膝关节等,殊不知这只会增加关节负担、使病情加重。由于老寒腿是长期累积损伤造成的,所以即使经过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也很容易再次复发。关于老寒腿的形成原因及防治方法,详细介绍如下:
得了老寒腿怎么办?得了老寒腿除了积极配合治疗外,还可经常按摩关节部位以保持经络通畅。另外加强锻炼也很重要,但应以温和的训练方法为主,比如打太极、做体操以及散步等,可有效促进关节软骨对营养的吸收。需要指出的是,不可进行过度激烈的运动,因为这会加重关节负担,不利于康复。
进行腿浴
很多人平时泡脚用的都是水盆,这样最多只能淹没到脚踝。如果选用一个大小适中的木桶泡脚,热水就可以淹没到小腿肚子,对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更好。
中医有句话叫做“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也就是说只要刺激经脉经过的穴位,就能刺激到它所对应的脏器,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拿腿浴来说,一般的足浴只能刺激到足部的穴位,而腿浴不仅可刺激足部穴位,连小腿上的一些穴位也能起到良好的刺激作用。
小腿上有个穴位叫三阴交,它是肝经、肾经、脾经三经交汇之处。腿浴时热水刺激这个穴位,可起到调节肝、肾、脾的作用。除此之外,腿浴还可刺激腿部的阳陵泉穴和足三里,阳陵泉可调理肝胆,而足三里则调理肠胃。
因此,腿浴虽然只是比足浴多了一个腿肚子,却能把人的五脏六腑全部调理到,这样一来改善老寒腿的效果自然会更好。有句话叫做“腰背委中求”,所以腿浴时常按揉委中穴,不仅能缓解腿部酸麻痛,还有利于防治腰痛。
警惕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下肢发凉、麻木、走路无力是老寒腿的典型表现,但这种症状不仅仅局限于老寒腿,因为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也会出现以上症状。对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用热水泡脚往往会使病情加重或恶化,尤其是重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者。
泡脚会使局部温度升高,导致动脉扩张,尤其是皮肤血管,但热水泡脚并不能扩张闭塞的血管。现代医学表明,周围温度升高会增加组织的耗氧量、加重缺血,所以有腿疼症状的老年人要加以注意。泡脚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状况,非常适合秋冬季养生,但有严重静脉曲张、静脉血栓、动脉闭塞症以及糖尿病患者,泡脚应特别谨慎。
因为他们对温度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弱,温度过高很容易出现烫伤,所以应控制好水温,浸泡时间也不宜过长。中老年人家中最好配备一支能准确测量水温的温度计。如果出现皮肤破损则禁止泡脚,以免引起感染。
泡脚起始水温在40~45℃,然后从40℃开始逐渐增至50℃,最大不超过60℃。泡脚时间最好安排在晚饭后1小时或临睡前,时间一般为30分钟左右。需要指出的是,脚部皮肤感染、肺炎等疾病发热期以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宜泡脚。部分糖尿病足患者对痛觉、水温的反馈机制失灵,即使烫伤也不易察觉,所以要格外留意水温。
膝关节过度运动也可诱发老寒腿膝关节就像机器上涂抹了润滑油的轴承,40岁后人体关节产生的关节液逐渐减少,关节软骨的退变也会加快,如果过度锻炼很容易造成膝关节磨损。造成骨关节炎的原因很多,其中26.21%是衰老退化造成的,24.65%是运动,23.54%是环境寒冷潮湿。现在很多中老年人都热衷于健身,但要注意保护膝关节,不可运动过量。
老寒腿的易感人群有哪些?老寒腿的发病人群不仅仅局限于老年人,有些30岁出头的年轻人也会患上此病,尤其是更年期妇女、肥胖人群以及受过伤的人。更年期妇女患老寒腿的风险要比男性高6倍,因为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关节营养供应不足,从而更容易造成损伤或出现病变。
骨性关节炎在超重或肥胖人群中的发病率要比正常人高很多,并且发病年龄也容易提前。研究发现,肥胖人群的体重每减少5公斤,发病率就会降低50%。年轻时腿部受过伤的人(尤其是膝关节受伤),会直接影响到软骨。软骨不平会使磨损提前,从而导致膝关节的退化大大提前。
以上人群要特别留意老寒腿的五个征兆:第一,腿沉,尤其是在阴雨天气,这是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症状;第二,晨僵,早晨起来时关节不灵活;第三,久坐之后起不来;第四,膝关节最近一个月内总是疼痛,反反复复,甚至还会有红肿、发热的情况;第五,膝关节活动时有骨头摩擦音。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应尽早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老寒腿的预防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防治老寒腿的重要手段。超重或肥胖者应适当减肥,以免加重膝关节负担。另外在运动和生活中要时刻注意保护膝关节,以免造成关节损伤。
膝关节附近脂肪较少,平时要注意腿部保暖,避免风、寒、湿以及长时间的半蹲、全蹲和跪姿。中老年人步行时间不宜太久,要量力而行。如果没有长期锻炼的习惯,不要进行长跑、跳高、跳远等剧烈运动。需要指出的是,女士光腿穿裙子、穿高跟鞋以及跪地擦地板等动作,也会对膝关节造成损害,应尽量避免。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春捂秋冻”并不适用于老寒腿患者,天气转凉后要及时做好腿部保暖。另外有些老年人经常采用半蹲姿势前后左右摇晃膝关节,因为半蹲时髌面压力最大,所以摇晃会加重膝关节磨损,增大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风险。因此,这种锻炼方法并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