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2018年4月10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我国学者完成的大规模人群研究“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的首项成果,揭示了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流行状况,首次明确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约1亿,已经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慢性疾病!
病因
慢阻肺的发病因素很多,包括个体易感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两方面,它们之间相互影响。
(1)现在认为比较明确的个体易感因素为α1-抗胰蛋白酶缺乏;
(2)环境因素:
a、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是吸烟;
b、接触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烟雾、过敏原、工业废气和室内被污染的空气等);
c、烹调时产生的大量油烟和燃料产生的烟尘;
所有接触上述环境的人都是高危人群!
治疗:
(1)药物治疗
要有β2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福莫特罗等;
抗胆碱药(现已证实长期应用可以改善健康状况):异丙托溴胺气雾剂、噻托溴铵;甲基黄嘌呤类如氨茶碱等;复合剂型:舒利迭、信必可等;祛痰药物;(2)对长期明显缺氧者可进行家庭氧疗,每天不少于10-15小时;
(3)家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
(4) 预防发作,禁烟以及戒烟!着重提醒——包括油烟!
★慢阻肺患者早期虽然没有症状,但此时的肺功能已经开始下降。通常待患者出现气促等症状时,肺功能已经损害超过50%。而 肺功能从100%下降至50%的区间正是治疗慢阻肺的最佳时间。
评估治疗效果方法
(1)观察肺功能结果是否好转(金标准);
(2)患者自觉症状是否好转(包括运动耐受能力);
(3)患者急性发作频率是否降低;
(4)患者急性发作时的病情危重程度是否降低;
(5)使用控制急性发作的用药量及种类是否减少;
以上依据作为评价治疗效果的标准。
★如果觉得有帮助,请点赞、转发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本人的其他精彩头条!
慢阻肺要听医生的话正规用药锻炼身体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