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不建议喝南瓜粥。建议糖尿病病人平时健康生活,忌食高糖量、高油脂食物,可以适量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保持心情愉快,规律生活。此外,建议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粥是升糖“小能手”,糖尿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喝粥?
粥是升糖“小能手”,糖尿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喝粥?爱健康的小博,开讲啦!
其实有很多人在诊断出自己患有糖尿病以后,是这个不敢吃,那个不敢碰的,虽然控制饮食的摄入量是对的,但是也并非大众所想的那样,所有饮食都有着条条框框,就像喝粥这个事,其实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喝粥的,只是不适宜多喝而已,今天来跟大家说一说糖尿病患者喝粥的技巧!
糖尿病患者喝粥有什么技巧吗?1.先吃饭后喝粥
我们都知道因为粥中的米已经煮烂,很适合人体的消化,并且还有米还是碳水化合物,这也就导致人喝完粥,血糖可能会快速增加的原因,但是如果您先吃一些固体食物,比如说是花卷、馒头、蔬菜、肉等等,然后您再喝粥,这样就可以让肠胃先消化那些固体食物,而且固体食物消化没那么快,这也就延缓了粥被肠胃消化吸收的时间,这样也就拉长了血糖升高的时间。
2.用勺喝粥
糖尿病患者喝粥一定要慢,不能像原来似的,一口喝一大碗,两口就解决“战斗”,所以建议大家用勺喝粥,别直接拿碗就喝了,这样控制不好一次摄入量就可以会让血糖快速的升高,当然了用勺喝粥也别间隔太短,基本上您喝一勺粥,能夹着吃口菜,配合着吃,这样对血糖的稳定就有一定的好处。
3.多加几种粗粮
喝粥的时候可以多加几种粗粮一起煮,因为粗粮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控制血糖升高的作用,而且不同的粗粮还有很多不同的功效,这样既解馋了又能补充多种营养元素,何乐而不为呢。
4.挑对时间
喝粥肯定不是想喝就能喝的,毕竟是糖尿病患者,该注意还是要注意的,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在中午12点之前的血糖都是偏高的,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中午或者晚上喝粥影响是最小的。
温馨提示糖尿病患者虽说可以喝粥,但还是要回到控制量的上面,一次食用在200g左右就可以了,尽量也不要喝大米粥,还需要掌握以上的4个小技巧,平时多注意饮食上的均衡,保持膳食的丰富性!
您平时有喝粥的习惯吗?
欢迎您来评论区留言,此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点赞和转发,感谢您的阅读,我们下期再见!
喝粥是我国人民传统的养生方式,确实有不少好处,比如粥里的水分含量高,水和淀粉结合,减慢消化速度,在身体中停留时间长,非常适合干燥季节,粥的热量低,一碗米饭所用的大米可以煮3-4碗粥,同样的粮食煮成粥的体积要比煮成饭大很多,食用量会相对减少,粥比较容易消化,不会增加胃肠负担,消化不良、腹泻或者节日里大鱼大肉过后,来一碗粥,可以让胃肠道暂时得到休息,有助于养胃,喝杂粮杂豆粥可增加饱腹感,有助于减肥,杂粮杂豆煮成粥后,变得柔软而美味,多吃粗粮对健康好处多多。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饮食控制是一个重要环节,米饭、馒头、面条、粥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主食,为人体提供碳水化合物,是能量的主要来源,也是升高血糖的重要食物。从血糖控制的角度讲,主食越天然,加工程度越低,对血糖的影响越小,比如各种粗粮中富含膳食纤维,可有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因此,粗粮煮成的粥就要比白米粥的血糖反应更低,更有助于血糖控制,整粒燕麦没有经过精细加工,煮成的粥要比燕麦粉煮成的粥更有助于血糖控制。此外,粥煮得越久、越软烂、越黏糊,淀粉的糊化程度越高,越容易消化吸收,吃下去后血糖上升的速度越快。
糖尿病患者当然可以喝粥,但是不推荐喝白米粥,因为它升糖指数超高,与白糖相近,可快速升高餐后血糖,引起血糖剧烈波动,而且每次煮白米粥的浓度不好控制,总热量摄入不好计算,推荐喝黑米、紫米、糙米、燕麦、绿豆、红小豆、扁豆芸豆等杂粮杂豆煮成的粗粮粥,它们富含膳食纤维,对餐后血糖影响比较小,而且还能提高主食中矿物质、维生素和植物蛋白质的摄入量,注意不要煮得过久,更不要放糖,喝粥的时候尽量放慢速度,配合一些绿叶蔬菜、豆制品、鱼肉等食物一起吃,可减少血糖的剧烈波动,馋粥时喝一小碗即可,粗粮粥的升糖指数也不低。
总之,粥是我国的传统主食,喝粥也是一种养生方式,有助于补充水分,保持健康体重,养胃,增加粗粮的摄入。将粮食煮成粥,其中淀粉等碳水化合物被充分糊化,可被快速消化吸收,不利于血糖稳定,因此,不推荐糖尿病患者喝白米粥,因为白米粥升糖速度快,热量摄入不好控制,推荐喝粗粮粥,有助于稳定餐后血糖,但要注意煮粥时间不宜过久,喝粥时不要放糖,小口慢慢喝,最好配合一些绿叶蔬菜和豆制品,最重要的是,不要每天都喝,馋粥时喝一小碗,解解馋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