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作,尤其好发于冬春季节,发作时除了针对病原治疗时,更需积极处理诸如发热、咳嗽咳痰、气喘胸闷等症状。因此治疗呼吸道疾病常用的药品包括抗菌药物、解热镇痛药、止咳化痰药、平喘药和激素等。
呼吸道疾病多以感染为主,如果是细菌感染,医生会根据病情和既往病史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因此抗菌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抗菌药物需要在使用2-3天后评价疗效,既不能期望立竿见影,也不可一条道走到黑——坚持用一种抗菌药物。一般门、急诊治疗的患者如果3天未见好转,需要考虑更换抗菌药物,如果好转,原先输液的患者医生会为您更换为同类口服药物继续治疗,原先为口服治疗的患者则可继续按原方案治疗。抗菌药物要坚持应用至明显好转后3天。
解热镇痛药一般按需使用,呼吸道感染很容易引起发热,退热最常用的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一天最多用4次,可配合采用物理降温,如果效果不佳或高烧不退时,我们建议立即就医明确病因;连续使用3天仍有反复的患者,我们也建议门、急诊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中枢镇咳药物尽量不用或少用。咳嗽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可以清除呼吸道的异物或分泌物(痰液),因此,咳嗽如果不影响到正常的作息,镇咳药就尽量不用或少用。如果存在反复咳嗽和咳痰困难等问题,建议适当使用化痰药物,常用的化痰药物有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愈创甘油醚、桃金娘油等,连续使用3天无改善的建议前往医院处理,尤其是婴幼儿和老年人,痰液排出不畅不仅提示抗感染效果可能欠佳,也同时影响着抗感染治疗的效果,医学上认为呼吸道感染如果痰液排出不畅很可能意味着任何抗菌药物的使用都会无效。
适当使用平喘药物,尤其是伴喘息的患者,平喘药物主要包括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茶碱和激素等。β2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能类药物及某些激素多为雾化或干粉吸入剂型,用药前如有疑议,可咨询药师或医生正确用法,未正确使用可导致无效,延误病情。吸入激素的治疗量很小,且只作用于呼吸道,并不会发生全身作用,使用完毕后需充分漱口以免引发口腔溃疡等;静脉或口服给予激素只在急性发作期使用,治疗时间短,对机体影响小,因此也不必担心。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