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严重便秘,可以遵医嘱选用合适的可促进排便的药物、进行相关检查排除潜在疾病、远离可导致便秘的原因(如停用某些药物),但最最基础的还是要改善日常生活习惯,如高纤维饮食、经常运动、喝大量的水等。
下面我将详细说一说便秘该如何正确用药,导致便秘的潜在原因、如何改善生活方式等,希望能减少您的困惑。
1.选用合适剂量的促排便药物如果不能通过改善日常生活方式缓解便秘,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以下5类药物,切忌私自用药,一旦用错可能不会改善便秘反而会越来越严重。
容积性泻药,又称植物性泻剂,主要包括甲基纤维素、琼脂、果胶等。适用于低纤维素膳食、妊娠期,其不良反应小。
刺激性泻药,代表药物有比沙可啶、酚酞、双醋酚汀等。这类药品作用强,不宜长期服用。孕妇慎用,急腹症患者禁用。
润滑性泻药,又称大便软化剂。主要包括液状石蜡、甘油等,甘油制剂如开塞露通便疗效是基于其刺激和软化粪便。这类药物作用温和,适用于需要避免排便用力的患者如老年人、孕产妇、高血压患者、术后患者等使用。注意其易产生依赖性,不宜长期使用。
渗透性泻剂,主要有盐类和糖类渗透性泻药。(1)口服盐类渗透性泻药,如硫酸镁等其作用强烈多用于肠道检查前的清肠准备,应避免过量或者反复应用。(2)糖类渗透性泻剂,如乳果糖和聚乙二醇,乳果糖适用于使用其他轻泻剂无效的病人及慢性便秘患者,但糖尿病病人慎用。
2.排除导致便秘的潜在原因低纤维饮食、久坐等都可能引起便秘,但这些常见原因并不那么严重,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即可缓解。需要注意的是以下这些疾病或者药物,它们导致的便秘需要及时治疗,包括调整用药等。
高血压药物,慢性便秘是高血压药物利尿剂的副作用。
处方止痛药,阿片类药物会导致便秘。对于术后恢复或控制慢性疼痛的人来说,这种副作用可能会给生活带来障碍。
泻药,身体慢慢会对刺激排泄的成分产生耐受性。可选择耐受性更好的泻药选择包括镁乳或聚乙二醇。
抗抑郁药,便秘是较老的三环类抗抑郁药的副作用之一,这是因为它们会干扰刺激肠道运动的神经传导。
甲状腺功能疾病,甲状腺是一个调节器,可影响全身的器官,包括肠道。
糖尿病,患有糖尿病的人面临许多潜在的健康问题,包括慢性便秘。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神经炎症与糖尿病有关。
结肠疾病,任何有疼痛感的肠道问题,如肛裂或痔疮,都可能导致慢性便秘,因为人们会下意识的逃避排便。怀孕,怀孕早期,便秘可能是由激素或饮食改变引起的。之后的便秘可能是因为胎儿压迫器官。不要用力排便,因为这有可能会导致痔疮,只会让人更加不舒服。
3.改善日常生活方式缓解便秘
高吃纤维饮食,全谷物食品、水果和蔬菜中都含有丰富的纤维,会刺激结肠菌群的生长,有利于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建议每天吃28.35克的水果和蔬菜以获取足够的纤维。
服用非处方纤维产品,如果你不想或不愿意通过吃饭补充所有的纤维,那么你可以偶尔在食物中加入非处方纤维产品中的一种,如美达施等。谨遵产品说明使用,避免用药过度建议。
补充水分,水有利于新陈代谢,并将体内的代谢废物排除体外。一般认为,每天喝6-10杯226.8克的液体以防便秘。
适度运动,久坐不动,身体缺乏运动,肠道肌肉就变得松弛,蠕动功能减弱。运动可通过刺激结肠来帮助预防便秘。
避免滥用泻药,有研究表明长期服用泻药会对结肠造成损伤,泻药不能长期滥用,否则会引起肠道对药物的依靠性,使便秘加重。
注意铁质,虽然铁是人体重要的矿物质,但铁含量过高会引起便秘。建议通过服用多种维生素补充铁元素,而不是单独服用铁补充剂。
便秘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治疗便秘,首选的应该是非药物治疗,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并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泻药只能救一时之急,经常服用会令自身的排泄功能退化,易造成习惯性便秘。服用时应当选择合适的泻药和适量剂量。
因此,一旦觉得自己排便不畅、排便费力困难,应当及时就医,切勿滥用泻药。长期使用或者滥用泻药可能不会使便秘得到改善反而会越来越严重。
小结:便秘需要改善生活方式,严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服用可促进排便的药物,排除潜在的疾病。以上内容由“问上医”整理自美国家庭医生智库,想了解更多权威、有趣的健康知识,欢迎关注我们!
便秘是由于肠道蠕动差,造成大便不能排出,使人很痛苦的一类疾病。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来说,往往造成致命的危险,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重视。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一是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形成生物钟。二是多喝水,每天8杯水,2000毫升以上。三是每天摄入蔬菜500克,水果300克,多食纤维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四是多食一点粗粮,膳食纤维含量多的主食,山药土豆等薯类,每天都吃点儿。五是上床休息顺时针按摩腹部50∽100次,再逆时针按摩50∽100次,每天一回。六是尽量不靠药物通便。七是多运动,促进胃肠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