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养生知识

冬季糖尿病友的血糖控制标准是多少,糖友如何稳定血糖?

2022年05月22日 14:58:2426

标准根据不同类别的糖尿病患者控糖标准也是不一样,下面我就说道说道

2型糖尿病患者控糖标准1.中青年、病程较短、没有明显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

控制标准: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

2.胰岛素治疗的非危重患者

控制标准:餐前血糖应尽可能<7.8mmol/L且随机血糖<10.0mmol/L

3.患者病情较轻,通过饮食、运动和服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等)等治疗方式,便可使血糖控制达标而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

控制标准:这类患者应尽可能使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即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

4.年龄在70~80岁的老年患者

控制标准:在安全的前提下,空腹血糖6.0~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10.0mmol/L

5.合并严重并发症,尤其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或经常出现低血糖者

控制标准:血糖控制目标就要相对放宽,一般空腹血糖维持在7.0~9.0mmol/L,餐后血糖在8.0~11.0mmol/L

6.经常出现低血糖,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的患者

控制标准:空腹血糖7.0~9.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11.1mmol/L

1型糖尿病控制目标 1.儿童糖尿病患者:

控制标准:在不影响孩子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儿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餐前5.0~10.0mmol/L,睡前5.0~11.1mmol/L

2.年龄超过13岁及以上者

控制标准:建议HbA1c<7.5%,如无低血糖则尽可能使其HbA1c<7.0%。

妊娠高血糖控制目标 1.糖尿病患者计划妊娠

控制标准:应严格控制血糖目标值,餐前血糖控制在3.3~5.3mmol/L,餐后血糖在7.8mmol/L以下

2.妊娠期间发现糖尿病

控制标准:餐前、睡前及夜间血糖不应高于5.3mmol/L,餐后2小时峰值不高于6.7mmol/L。值得注意的是,餐后血糖控制比餐前血糖更重要。

糖友如何稳定血糖?1.少食多餐,饮食规律:把每日的饮食分几次吃,可以防止一次摄入较多糖分。适当食物高纤维食物,可以降低餐后血糖。

2.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坚持每天晚上10点入睡。

3.坚持每天适当的运动:运动能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更好滴控制血糖水平

4.每天10分钟肌肉松弛:比如先握紧拳头,然后在松开。从脚趾到眼睛都可以做一次

5.保持愉快、放松的心情

6. 定期检测血糖就

糖尿病患者的控糖目标根据年龄、病程、有无并发症等情况因人而异,具体如下:

1、中青年、病程较短、没有明显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控糖目标是:空腹血糖在4.4~6.1mmol/L之间,餐后血糖<8.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如果是胰岛素治疗的患者,HbA1c可以放宽至<7.0%。

2、如果病情较轻,通过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等可以将血糖控制达标,并且不发生低血糖者,尽量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3、7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控糖目标:空腹血糖在6.0~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在8.0~10.0mmol/L之间,HbA1c在6.5%~7.0%之间。

4、合并有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如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经常发生低血糖者,控糖目标可以适当放宽:空腹血糖在7.0~9.0mmol/L之间,餐后血糖在8.0~11.0mmol/L之间,HbAlc在7.0%~7.5%之间。之所以放宽控糖目标,是为了防止低血糖带来的危害,同时又要控制高血糖,预防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稳定血糖的措施有:

1、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控糖目标及个性化血糖监测方案。遵医嘱按时服用降糖药物,定期监测血糖,作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的依据。

2、控制饮食,少吃或不吃糖果、蛋糕、饮料等甜食,限制油炸食品、肥肉、加工肉类、熏烤类食物等高脂肪的食物。进餐时注意细嚼慢咽,少量多餐。

3、坚持体育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慢跑、瑜伽、羽毛球、太极拳等,每天运动30分钟,一周运动5天。

4、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少熬夜,保持平和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