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养生知识

糖尿病患者如何自我监测血糖?

2022年05月22日 13:48:1328

糖尿病自我监测血糖就是自己在家用血糖仪监测血糖,能反映实时血糖水平,以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作为用药、饮食控制、运动管理的依据之一,还可预防低血糖。

自我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国患糖尿病人数将近1个亿,但是能做到自我监测血糖的人群还不到三成。

严格说来,糖尿病患者每天要监测三餐前、三餐后、睡前血糖,但是如此高的血糖监测频率,很多患者会吃不消,因此病情稳定的糖尿病患者,根据血糖及用药等情况,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案可以更为个性化,以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非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每周查3天的血糖,如周一监测早餐前后血糖,周三监测午餐前后血糖,周六监测晚餐前后血糖,以了解血糖变化及饮食、药物对血糖的影响。

对于用基础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复诊前一天,监测空腹、三餐后2小时血糖和睡前血糖。

对于每天两次预混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每周至少监测3天空腹血糖和晚餐前血糖。复诊前一天,监测空腹、三餐后2小时血糖和睡前血糖。

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或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一开始每天监测血糖5~7次,达到治疗目标后,可改成一天2~4次。

糖尿病患者在以下情况下,要加强血糖监测:

1、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

2、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

3、出现低血糖;

4、血糖控制不稳、血糖波动大;

5、更换药物或调整剂量;

6、生病、手术、出远门等。

如何自我监测血糖,才能更准确地了解病情呢?把握时间很重要。

血糖监测的6个黄金阶段(1)空腹血糖

一般是指8~10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时的血糖水平。

注意:检查前不要停止使用降糖药。糖友无论是检查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都不应该停药。检查空腹血糖时,头一天晚上的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应当照常应用。

(2)餐前血糖

并不等同于空腹血糖。是指中餐和晚餐前的血糖测定,主要用于治疗中病情的监测。

适用人群:空腹血糖较高或有低血糖风险的人,例如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的人。

(3)餐后血糖(最重要)

餐后2小时血糖能够反映患者胰岛的功能以及当餐进食、用药量是否合适,所以餐后2小时血糖的准确性十分重要。正常情况下,餐后0.5~1小时血糖升至最高,餐后血糖应基本回落至餐前空腹水平。

注意:餐后血糖是指餐后2小时血糖,指从吃第一口饭算起的2小时采血所测的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值为4.4~7.8毫摩尔/升。

(4)睡前血糖

指21~22时的血糖值,反映胰岛β细胞对进食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是指导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的依据。

(5)夜间血糖

其意义在于如果早餐前血糖高,通过监测夜间血糖可以了解高血糖发生在夜间还是凌晨,早餐前血糖高的原因是黎明现象,还是夜间胰岛素作用不足,又或者是因为反跳性高血糖(Somogyi效应)导致。

注意:多需要监测凌晨4点的血糖。

(6)随机血糖

检测意义在于及时捕捉低血糖的瞬间(约10分钟之内)。低血糖后机体中升糖激素马上释放,10分钟左右血糖就会升高,甚至高出平时的水平,因此应立即测量。若测晚了,就难以反映出准确的病情状况。

不需要频繁测试血糖血糖监测有6个黄金时间,就意味着每天都要测6次吗?并不是,不同病情的糖友,选择的监测时间应有所侧重。

(1)初发病及调整药物者:每周测4次,每次选8个点中的不同时间点。

(2)病情稳定者:每月测2~4次,每次选不同的时间点。

(3)手术前后、感冒、旅游等血糖不稳定时:每天至少测4次,每次选不同的时间点。

(4)血糖控制未达标者:每周至少监测4次。尝试一种新的饮食方法,运动前后,旅行时都需要调整胰岛素剂量或次数。

(5)有低血糖症状,怀孕或打算怀孕时,都要增加监测次数。

我们的专栏收录了包括测血糖、控血糖、饮食及药物多方面指南,欢迎各位糖友参考:《从零开始降餐后血糖,扭转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