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是我国隋唐时期杰出的医药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约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死于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大约公元五五九――六八二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生性淡泊,不慕名利,热爱人民,潜心医学。不论是在病理学、诊断学、药物学、针灸学、方剂学的收集和整理方面,他都有着杰出的贡献。
他的哲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他所著的《千金要方》(撰于公元652年)和《千金翼方》(撰于公元682年)中。隋唐时期,由于统治阶级提倡佛、道、儒以及与佛教合而为一的印度医学的传入。使《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不同程度地具有了一些佛、道、儒的东西。有些是迷信。诸如服食、辟谷、禁咒等,迷信鬼神的荒诞内容。
从现代物理学理论发展,探讨孙思邈修道养生观:
当今社会,亚健康、慢性病、疑难病问题日益突出,现代医学尚没有更好的办法进行解决。
而以“性命”之学为核心的传统修道养生方法,经过前人的探索和历史的积淀,在养生康复方面有着非常独到和显著的效果,并且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均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孙思邈修道养生思想及实践进行跨学科复合型研究,更深入地了解孙氏幼年多病,而却最终健康长寿的奥秘,探究修道养生实践,对孙氏养生及医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探索道家“天道观”与物理学“统一场论”、自组织理论、混沌学理论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孙思邈医学科学思想,更好地继承孙思邈养生及医学成就,使孙思邈宝贵的养生经验更好地为现代养生康复服务。
孙思邈修道养生思想考:通过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文献、史料的研究,发现修道养生思想构成了孙氏养生及预防医学思想的核心和最高准则。
《老子》《庄子》《周易》《内经》是孙思邈道论及修道养生思想的最主要源泉。
我国唐代享年100多岁的伟大医学家、养生家孙思邈的名言是“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正因为人的生命的价值比千金还贵重,这就决定了人的养生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