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广义和狭义之别。
广义养生主要是指系统养生,即一门以敬养生命为核心,通过发挥生命万物之生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养生技艺,简言之,敬养生命的综合技艺。采取不同分类方法,系统养生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养生类型。根据三分法,系统养生主要包括生本、人本和神本养生三大基本类型。根据三分法,系统养生主要包括生本、人本和神本养生三大基本类型;根据五分法,系统养生主要包括个体、家庭、组织、社会和自然养生五大基本类型;根据多分法,系统养生包括多种类型。
我们常常以三分法为主,即以生本、人本和神本养生为代表,来讨论系统养生的有关问题。
狭义养生主要指中医养生或保健养生,即一门以保养生命为核心,通过提升个人和群体健康水平,促进个人和群体健康发展的养生技艺,简言之,保养生命的综合技艺。它主要包括中医、保健和其他健康养生等类型。
“养生”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末年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一书,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化概念。
《孙子兵法·行军篇》曰:“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在《孙子兵法》中,“养生”是指“有利于蓄养生力的地理环境、位置或自然条件”,即“有利于修养生息的地势”。孙子强调的是利用地理或地利优势养军旅之生,带有生态环境养生的意味。
其后,诸子各家相继使用“养生”一词,“养生”一词逐渐通行于世。
人们了解比较多的是《庄子》中的“养生”一词。管子虽然出生年代比孙子、庄子和孟子等都要早,但《管子》一书所载“养生”一词,则是后人所撰,并非其本人原创,其中的“养生”一词多出自战国后期文人之手,也不是管子本人所说之言。
在历史上,比庄子、孟子和《管子》早的《国语》、《黄帝四经》都有养生之论,不过鲜有人知。
现在流行的“养生”概念,是一种被近现代人狭义地理解为“保养生命”养生观。
这种养生观始于元明之际,兴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而且,早已成为近现代社会的主流养生观,其延伸概念,主要是中医养生和保健养生。
根据保养生命养生观,人们对养生有三种大同小异的基本诠释:
第一,保养生命论。养生即保养生命,保养生命即养生。
第二,中医养生论。养生即中医养生,中医养生即养生。
第三,保健养生论。养生即保健养生,保健养生即养生。
在这里,养生主要被局限于个人和群体的健康方面。这种狭义的养生观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养生即健康,健康即养生。健康成了养生的头等大事了。
在我们看来,以保养生命为核心的养生概念,是一种狭义养生概念。它把养生局限在人的健康方面,但却忽视了人与自然等其他系统要素。
我们倡导的养生,是一种以敬养生命为核心的系统养生概念。它关注的是自然、人类和精神等系统要素,而非单纯的人的健康问题,因而,是一种广义养生概念。
从狭义养生的角度看,养生可以美容。人体因养生而健康,因健康而美丽,养生显示出美容养颜的积极作用。
从广义养生的角度看,养生的美容作用更广泛。不仅健康可以促进美丽,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氛围,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都可以促进美丽,达到更高层次的美容境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清水秀之地多美女,就说明了这一点。
但养生美容一词,可能并非在从广义养生概念基础上产生的。该词更可能是中医养生与美容两词结合,最终衍出的一个新名词,即它可能是中医养生美容一词缩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