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健康养生

绿芦笋种植的最佳株距行距是多少

2025年03月16日 04:04:401

一、绿芦笋种植的最佳株距行距是多少

1、定植地选择:芦笋对于酸碱度的要求不甚严格。凡PH值在5.5-7.8之间的土壤均可进行栽植。 定植前的准备:

①挖定植沟在经过深翻整平的地面上,按南北行向,按行距要求打好直线,沿直线挖定植沟,沟宽40厘米,沟深40--50厘米。

②施肥填沟:将土杂肥拌土填入沟内。使沟面略低于原地平面,耧平沟面,并将垄面整成中间高,两面低的小拱面,整细,耧平。

2、起苗定植:待芦笋幼苗地上茎长出三根以上时即可进行移栽定植。起苗时先沿笋苗行中间,用铁铲割成方块,然后带土块将苗起出,按株距25厘米,植于定植沟间,笋苗鳞茎盘低于定植沟表面10-12厘米。然后浇水自然塌实,等水渗下后,适时松土保墒。

3、定植后的管理

①定植后要视墒情适时浇水,若发现蚜虫危害要及时喷洒1000倍乐果乳剂进行防治。为加速笋苗生长,7-8月份每667平方米追施复合化肥30-50公斤。立冬前后普浇一次大水,然后适当培土,一般10-15厘米,保墒保温,保护幼笋安全越冬。

②在定植方面因绿笋采收时不需培垄,所以密度比白笋大些,一般行距1.2-1.3米,株距25厘米。绿芦笋采收期的长短要根据芦笋上年的生长情况而定。在采收期为满足嫩茎抽发时对养分的需求,可追施2次速效肥,一般成龄笋每次施30-50公斤。因为绿芦笋不需培土采收,因此对土壤湿度反映比白笋敏感,所以采笋期一定要适时浇水,确保嫩茎发的快,长的直,不散头。采笋期内注意防治虫害。

中国有机农业网

二、芦笋的种植方法新疆能种吗

芦笋对温度的适应性很强,既耐寒,又耐热,从亚寒带至亚热带均能栽培。但最适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温带栽培。在高寒地带,气温-33℃,冻土层厚度达1米时,仍可安全越冬,产量虽低,但质量较好。芦笋种子的发芽始温为5℃,适温为25~30℃,高于30℃,发芽率、发芽势明显下降。用种子繁殖可连续生长10年以上。冬季寒冷地区地上部枯萎,根状茎和肉质根进入休眠期越冬;冬季温暖地区,休眠期不明显。休眠期极耐低温。春季地温回升到5℃以上时,鳞芽开始萌动;10℃以上嫩茎开始伸长;15~17℃最适于嫩芽形成;25℃以上嫩芽细弱,鳞片开散,组织老化;30℃嫩芽伸长最快;35~37℃植株生长受抑制,甚至枯萎进入夏眠。芦笋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是15~20℃。温度过高,光合强度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加强,光合生产率降低。芦笋每年萌生新茎2~3次或。一般以春季萌生的嫩茎供食用,其生长依靠根中前一年贮藏的养分供应。嫩茎的生长与产量的形成,与前一年成茎数和枝叶的繁茂程度成正相关。随植株年龄增长,芦笋发生的嫩茎数和产量逐年增多。随着根状茎不断发枝,株丛发育趋向衰败,地上茎日益细小,嫩茎产量和质量也逐渐下降。一般定植后的4~10年为盛产期。芦笋适于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在土壤疏松、土层深厚、保肥保水、透气性良好的肥沃土壤上,生长良好。芦笋能耐轻度盐碱,但土壤含盐量超过0.2%时,植株发育受到明显影响,吸收根萎缩,茎叶细弱,逐渐枯死。芦笋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强,凡pH为5.5~7.8之间的土壤均可栽培;而以pH6~6.7最为适宜。以上来自度娘百科==复制去Google翻译翻译结果

三、芦笋的种植需要什么条件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多年生宿根草本,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

一、栽培措施

1.育苗

在我区宜春季育苗,一般在4月上、中旬,苗床施足基肥。芦笋种子种皮革质化,透水性差,吸水慢,播前用25~30℃的水浸泡2~3天,经催芽后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播种。播完覆细土,并盖草保湿。10~15天开始出苗,育苗用种0.5~1千克/667平方米,育成苗可栽大田0.6~1公顷。

2.选地

芦笋是多年生宿根作物,一般以土质肥沃、通气性好、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具有保水保肥性的砂壤土或壤土为最适宜;避免透气性差的重粘土、耕作层浅、底土坚硬、强酸性或碱性土壤及石砾多的土地,前茬是番茄、甜菜、苜蓿的地块也不宜种植芦笋。

3.定植

宜在春季定植。绿芦笋栽植行距为135~150厘米,白芦笋为取土方便,扩大行距为180厘米,株距均为30厘米,定植沟宽40厘米,沟深25~30厘米,沟内铺施基肥和复合肥,667平方米施土杂肥3000~4000千克,复合肥30千克,覆土4厘米。秧苗起挖后要用新高脂膜800倍液做根部喷施处理,再将幼苗按株距栽入沟内,覆土3~5厘米,浇透水,待一周缓苗后第二次覆土。

4.田管

芦笋生长年限长,在第1~2年里应勤中耕、除草、加强肥水,培育健壮植株,使之尽快进入盛产期。

①施肥

芦笋对肥料的需求量以氮肥最多,钾、磷、钙肥次之。秋季或早春重施优质农家肥1500~2000千克/667平方米;在嫩茎抽出4~5厘米高时,给予足够的水分和养分,追催芽肥尿素7~10千克/667平方米,再喷施地果壮蒂灵;采收期追肥2~3次,先重后轻,增施磷钾肥,配合灌水;采笋结束后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1000千克及尿素15千克,进行复壮;8月施人粪尿;最后一次追肥在霜前2个月结束,以防秋季发新梢。

②灌水

适时灌水可提高芦笋产量、品质,采笋期保持土壤持水量为60%~70%,干旱时10~15天灌水一次,越冬前灌足封冻水。

③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茎枯病、褐斑病、锈病、根腐病等,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地老虎、金针虫、蚜虫、红蜘蛛等。防治方法:冬季加强清园、防涝,防止株丛过密等;药剂防治可喷1∶1∶300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敌锈钠、农抗等,7~10天一次,连续2~3次;虫害的防治主要为诱杀成虫,可选用敌百虫、百菌清、溴氰菊酯、灭蚜松、速灭杀丁等,并以新高脂膜药剂做强力助剂防治。

5.采收

芦笋一般在栽植第3~4年才开始采收,采收期为60~80天。绿芦笋幼茎在25厘米左右可采收,白芦笋幼茎在18厘米左右采收。每天早晨采收一次,气温高时每天早、晚各采收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