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推荐养生

小暑已过了,夏季怎样养生

2021年10月01日 13:58:1956

苦夏;多食些带苦味食物;夏季主要主护心。

三条妙计告别“苦夏”

 

    夏天,高温天气越来越多,不少人感到烦躁、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甚至出现头晕、胸闷、恶心等不适症状。
  保健专家指出,摆脱“苦夏”的最好方法是自我调理与保健,有三条妙计可以告别“苦夏”。
  听音乐散步宁心神戒躁怒。
  要保持恬静的心理状态,不要过于激动,更不要发怒急躁。烦躁、心境不佳时可通过散步、听轻快的音乐等方式来舒缓负性情绪。
  多喝凉白开膳食多样化。

夏天气温高,人体消化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食欲神经受到抑制,饮食营养的调理和水分的补充至关重要,同时还要注意膳食的多样化。
  夏天不渴也要主动喝点水。一些新鲜的凉拌菜,加些蒜泥、姜末、醋等调味品,既可增进食欲,又能预防肠道传染病,吃时切忌一次过量和过凉。
  别总熬夜适当午睡利健康。
  良好的睡眠质量,对解除“苦夏”十分重要。

 

小暑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

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说法,认为小暑食用以适当方式烹制的鲜藕,能够治疗血虚失眠。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巍肯定了这个说法:“小暑到 来 后,人们会注意多吃水果蔬菜,将食物、保健有机结合起来。”早在清咸丰年间,莲藕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了。因与“偶”同音,故民俗用食藕祝愿婚姻美满,又因其出污泥而不染,与荷花同作为清廉高洁的人格象征。每逢小暑迎来,百姓们都习惯吃莲藕。此时的藕非常新鲜。莲藕具有健脾开胃、养心安神、补血益气的功效,是夏季良好的消暑清热食物。莲藕还能促进胃肠蠕动,从而达到健脾养胃、消胀顺气的作用。

小暑吃什么传统食物 :头伏吃饺子
  小暑吃什么传统食物 :头伏吃饺子二伏面(开胃解馋解暑)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小暑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

小暑吃什么传统食物:黄鳝
  小暑吃什么传统食物:黄鳝(补肝脾、除风湿)
  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老南京讲究在小暑这天吃黄鳝。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中医认为,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从成分上看,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可以预防夏季食物不消化引起的腹泻,还可以保护心血管。另外,夏季是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缓解期,吃些黄鳝还有冬病夏治的作用。大暑又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饮食调养上应以适量、清淡、富有营养为宜。

小暑吃什么传统食物 :入伏吃羊肉
  小暑吃什么传统食物 :入伏吃羊肉(补元气益健康)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沾边儿也应辟恶。

小暑吃什么传统食物:馄饨
  小暑吃什么传统食物:“六种面”、馄饨(食欲大开清谈吃)
  在“小暑”前后还有一个重要节日,即每年农历六月六日举行的“天贶节”。过去人们还讲究要在天贶节吃“六种面”、六种“浇头”,“所谓六种面,实际上就是不同类型的面,北京就有削面、抻面、饸烙面等等”。之所以有这个讲究,跟闷热天气有关,“这个时候,多数人都会胃口不好,也是借着这个机会丰富面食品种,让人们多吃主食。清晨起来,
  小暑这一天还有吃混沌的习俗,母亲就忙着买来韭菜、小虾做馄饨的包馅,然后将小麦面粉擀成馄饨皮,全家人围坐在大桌旁包馄饨,包好的馄饨整齐地排放在筛子里。然后,我在锅下烧水,将馄饨煮熟。在泰兴地区,吃馄饨据说还有一种说法,这里的农民家家都养猪,养猪成了每个家庭的主要副业和重要经济来源,馄饨的形状酷似猪的大耳朵,吃了馄饨,家中的猪就能养得更好、养得更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