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里的一篇“养身主”或许可以帮你哦,还有《皇帝内经》,皇帝内经比较难懂,讲的是配合四时五行阴阳的变化来调养自己的生理机能。
道家的养生之道?
不分古今中外,人的身体只有一个,所以正确的理论是互通的,如果不同,必有谬悟。
精:指基础能源(不是精液,未变成精液,化为情感之前物质)情动乎中必摇其精;
人身体由 化学变化为主导。情感与强烈的化学变化互相影响。所以要清虚涵养。
饮食,睡眠,情绪,外界环境 都要注意
气:高等能源,人体活动直接利用的。包括一些未知的东西。可从怒发冲冠去体会。
神:主要指生物电能及其系统,来源于前两种。
中和之道: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不是忍,是不被外界环境影响),
发尔“皆中节”谓之和。(正确的释放自己的情绪,情感)
涵养精气神,用中和之道,调剂身心,就是道家的养生。
谁能给我一点有关道家养身的质料?
1、 面宜常擦。面部血管神经丰富,且人的内脏皆开窍于面部,经常搓擦,不仅起到活血,消除疲劳的作用,而且相当于经常按摩内脏。
2、 发宜常梳。用双手十指插入发间从前到后按搓头部。头部是人体阳经聚会的地方,经常梳头,可以刺激头部经络,活血健身。
3、 目宜常运。闭目,眼球自左向右转动9次,再反向转动9次,然后闭目片刻,睁开眼睛,吸气凝神。每日做几次,可清肝明目。
4、 耳宜常凝。以两手掩耳,低头、仰头5-7次,且凝神去杂念,常做此动作,可去头旋之病。
5、 齿宜常叩。上下齿相叩击数次。可刺激牙周血液环,经常行之,可使牙齿坚固,至老不掉。
6、 口宜常闭。经常闭口调息,舌抵上腭,呼吸均匀和缓,可使体内气机通畅,津液自生。
7、 津宜常咽。津指唾液,唾液中含多种酶,参与体内的各种代谢;且唾液具有助消化、健脾胃的功用。每日舌搅上下腭,鼓嗽漱津,待津液满口时,分三次咽下。
8、 气宜常提。随呼吸而做提肛动作,有利于体内气机升降,可健身防病。
9、 心宜常静。心静则气血平和,气机不乱,即所谓神养。
10、 神宜常存。精神内守,意守丹田。保持精神乐观,不过度思虑,则能免七情之患。
11、 背宜常暖。背部为督脉之所居,足太阳膀胱经之所舍,最易受风寒。保持背部温暖,既可预防感冒,又可固肾强腰。
12、 腹宜常摩。经常按摩腹部,可增强胃肠功能,促进消化,治疗便秘。
13、 胸宜常护。胸为心、肺所在的部位,经常按摩,可宽胸理气。
14、 囊宜常兜。以两手紧兜外肾,闭口调息。肾为生命之本,肾气足则精力充沛,经常为之,可固肾强腰。
15、 言语宜常缄默。多言伤气,少言养气。
16、 皮肤宜常干沐。经常搓擦皮肤,可使周身气血通畅,舒筋活血,皮肤润泽而有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