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日常养生

什么晏子? 晏子祖先?

2024年01月05日 13:27:191

什么晏子?

晏子(公元前578年-公元前500年),名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夷维(今山东省莱州市)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晏婴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候。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

人物生平

灵公时期

齐灵公四年(公元前578年),晏婴生于齐国,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

齐灵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

齐灵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55年),晋国派中行献子伐齐。齐军战败,灵公跑进临淄城。晏婴劝阻灵公,灵公不听。晏子说:"我们国君太没有勇气了。"晋兵合围临淄,齐人守内城不敢出击,晋军把外城内烧光后离去。

庄公时期

齐庄公二年(公元前552年),晏子听说晋国退军,向齐庄公说晋军施仁给我们,我们不能不义,于是齐庄公到澶渊(今河南濮阳西北)同晋平公及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国结盟,承认晋国的盟主地位。

齐庄公三年(公元前551年),齐庄公不听晏婴劝阻,执意收留了晋国的下卿栾盈,还暗中将栾盈及其党徒送入曲沃(河南陕县南曲沃镇)组织叛乱,并乘机攻打晋国。其后不久,又对晏婴的劝阻于不顾,仍然一意孤行,兴兵伐鲁,终于激怒了晋国。晏婴无奈,只好将家中贵重物品上充国库,其余尽散周围百姓,携带妻儿老小到东海之滨的1个小村,一边打鱼和耕田以维持生活,一边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变化。

齐庄公四年(公元前550年),齐侯从卫国出发将由此攻打晋国。晏婴说:"君王依仗勇力而攻打盟主,如果不成功,这是国家的福气。没有德行而有功劳,忧患必然到君身上。"崔杼劝谏说:"不可以。臣下听说,小国钻大国祸败的空子而加以破坏,必然会受到灾祸。君王是要考虑一下。"齐侯不听。

齐庄公六年(公元前548年),五月,晏婴听说齐庄公被崔杼所杀,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带着随从前往齐都去吊唁庄公。晏婴独自闯入崔家,脱掉帽子,捶胸顿足,不顾一切地扑在齐庄公的尸体上,号啕大哭了一场,然后起身离去;崔杼的左右欲杀掉晏婴,崔杼对晏婴也早已恨之入骨,但转念一想,对身边的人说,他是百姓所仰望的人,杀了他,我就会失去民心。崔杼杀死齐庄公后,逼迫大家宣誓忠于并服从他。稍有违迕,即被处死。晏子不服次,崔杼因晏子有民望,想杀却无可奈何。

景公时期

齐景公元年(公元前547年),崔杼立起庄公异母弟杵臼为君,就是齐景公。景公即位后,让崔杼当右相,庆封当左相。二位国相怕国内动乱不稳,就说不愿与二人盟誓者死,晏婴不肯参加盟誓。庆封想杀晏子,崔杼说:"他是忠臣,放过他。"

齐景公三年(公元前545年),崔杼死,封给晏子邶殿和它沿边上六十个城邑,晏子不接受。因此子尾十分佩服晏子的品德。

齐景公四年(公元前544年),吴季札出国聘问,是为了向各国通告吴国继位的国君。因此他就到齐国聘间,喜爱晏平仲,对他说:"您赶快交还封邑和政权。没有封邑没有政权,这才能免于祸难。齐国的政权,将会有所归属,没有得到归属,祸难不会停息。"所以晏子通过陈桓子交还了政权和封邑,因此而免于栾氏、高氏发动的祸难。

齐景公九年(公元前539年),齐景公派晏婴向晋国请求嫁女去做继室,晏婴私下对晋大夫叔向说:"齐国政权最终将归田氏。田氏虽无大的功德,但能借公事施私恩,有恩德于民,人民拥戴。 叔向说:"晋国处于末世了。平公向百姓征收重税修建池台楼阁却不务政事,政务落在私家门下,难道可以持久吗?"晏子表示同意。

在晏子出使晋国之前,齐景公提出要翻新晏子的住宅,被晏子拒绝了。 等到晏子前往晋国,景公便更新他的住宅。他回国时,已经完成了。晏子拜谢以后,就拆毁了它,重新修建邻居的房屋,都像原来的一样,随即让原来的住户返回来住,说:"俗话讲:'不选择房子,只选择邻居。'这几位已先占卜选择过邻居了。违背占卜不吉利。君子不触犯非礼的事,小人不触犯不吉利的事,这是古代的制度。我敢违背它吗"晏子终于恢复他的旧宅。起初景公不允许,晏子托陈桓子去请求,才准许了。

齐景公十一年(公元前537年),郑国的子皮去到齐国,陈桓子问他原因,晏子回答说:"能任用好人,是百姓的主人。"

齐景公十二年(公元前536年),齐景公就攻打北燕,算送燕简公回去。晏子说:"送不回去。燕国有了国君了,老百姓没有二心。我们国君贪财,左右的人阿谀奉承,兴办大事不凭信义,没有成功的可能。"

齐景公十六年(公元前532年),齐国四族之乱(栾、高、陈、鲍)。四个家族召请晏子,他哪也不去。他的部下说:助陈氏、鲍氏吗?"晏子说:"有什么好处呢?"部下又说:"帮助子旗、子良晏子说:"难道胜过帮助陈氏、鲍氏吗?""那么回去吧?"晏子说:"国君被攻打,回哪里去?"齐景公召见晏子然后才进宫去。景公卜问派王黑用灵姑旗帜领兵作战,是吉兆。请求将旗杆砍断三尺然后使用它。五月的一天,在稷地交战,子旗、子良战败,又在庄地被打败。国都的人追赶他们,又在鹿门打败他们。子旗、子良逃亡前来鲁国。陈氏、鲍氏瓜分了他们的家产。晏子对陈桓子说:"一定要把他们的家产交给国君。谦让,是德行的主要内容,谦让就叫美德。凡是有血气的人,都有争夺之心,所以利益不可以强取,想着道义胜过争夺利益。道义,是利益的根本,积蓄利益过多就会产生祸害。暂且让它不要积蓄吧,可以慢慢增长。"陈桓子把子旗、子良的家产全部交给齐景公,而请求告老隐退到莒地。

齐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31年),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多次想要羞辱晏子,都被晏子化解,楚王感到惭愧,厚礼把晏子送回齐国。

齐景公二十年(公元前528年),田开疆,公孙接,古冶子侍齐王,居功自傲,晏子二桃杀三士,用计让三人自杀,三人死后,晋、楚而过趁乱来袭,于是晏子就向齐景公推荐田穰苴,说:"穰苴虽说是田家的妾生之子,可是他的文才能使大家归服、顺从;武略能使敌人畏惧。希望君王能试试他。"于是齐景公召见了穰苴,跟他共同议论军国大事,齐景公非常高兴,立即任命他做了将军。

齐景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22年),景公在鲁国郊外打猎,接着进入鲁国都,同晏婴一起咨询鲁国的礼制。 齐景公生了疥疮,接着又患了疟疾,一年都没好,晏子借此机会劝谏齐景公,让官吏放宽政令,撤除关卡,废除禁令,减轻赋税,免去债务。

齐景公三十二年(公元前516年),齐景公因为天空出现彗星而担忧,因此晏子趁机进谏让景公减轻税负徭役。

齐景公四十八年(公元前500年),晏子去世,儿子晏圉继位。 晏子去世时,齐景公极为悲痛,甚至作出了不合礼数的行为悼念晏婴。

晏子祖先?

传说中,远古颛顼帝又称高阳氏,他其中一个儿子叫老童,老童唱歌特别好,是土生土长的濮阳人。老童生了重黎和吴回两个儿子,曾先后担任帝喾的火正,也就是后世所称的祝融氏。吴回有个儿子叫陆终,他又生了六个儿子,依次为昆吾、岑胡、彭祖、合人、安、季连。这六个儿子是中华民族演进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的后代,曾繁衍成了许多重要的姓氏,包括苏、顾、温、董、彭、曹、娄、晏、安等。

其中,据说第五个儿子安出生时风和日丽、万里碧空,且不哭不闹,文静之致,因此又取名叫晏。因为晏在古代和安字义想通,可互假通用,晏又称晏安。史籍《世本》中记载:“晏,陆终子晏安之后。”史籍《姓氏考略》记载:“《世本》:陆终第五子晏安,唐尧君有晏龙,见山海经,当为晏氏所自出。”

在晏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为晏氏,或者安氏,延续至今,晏氏族人大多尊奉晏安为得姓始祖晏婴,莱地夷维(今山东高密)人,生年不详,死于齐景公四十八年(公元前550年)。谥曰平,字仲,故又称景平仲或晏平。由于其影响甚大,象孔丘被尊称为孔子一样,他也被人尊称为晏子。

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外交家。起初,他按照"世卿世禄"制的传统,继其父晏弱(晏桓子)为齐国大夫,后任国相,历辅灵公、庄公、景公三朝

晏子故事?

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晏子结局?

活到95岁。

晏子名婴字平仲,莱之夷维(今山东潍坊市高密)人,春秋齐国名相。据专家考证,他活到95岁(前595-500年。他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

晏子的车夫中晏子说了什么?

晏子:善于了解情况,知人善用 车夫:能虚心接受批评并立即改正缺点 车夫的妻子:敢于批评丈夫的缺点说明车夫知错而能改.

有了错误要勇于改正.

指出别人的缺点要讲究适当的方法.

对勇于改过的人可以重用.

借他人的威势来炫耀自己是不可取的.不自满,谦虚谨慎,知错能改。从侧面表现了晏子谦虚谨慎,批评晏子车夫骄傲自满

有什么形容晏子晏子的成语?

晏子使楚巧舌如簧、能言善辩、对答如流、口若悬河唇枪舌剑 临危不惧 足智多谋 随机应变 聪明绝顶 斗智斗勇 能言善辩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摩肩接踵唇枪舌剑 临危不惧 大智大勇 足智多谋 随机应变 应付自如 处乱不惊 材高知深 大巧若拙颖悟绝伦 能言善辩 不辱使命 巧舌如簧 对答如流 口若悬河 聪明绝顶 斗智斗勇 晏子使楚清正廉洁 大公无私 机智勇敢 机智敏捷 聪明绝顶 机智善辩

晏子治东阿对晏子说什么?

晏子治东阿三年,(齐)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重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子之东呵也,寡人无复与焉。”

《晏子治东阿》 参考译文

晏子治理东阿三年,齐景公召他来并责备他说:“我认为你还可以,才让你去治理东阿;如今(谁知东阿)却被你治理得混乱不堪。你退下去自已仔细反省吧,我要对你进行大大地责罚。”晏子回答说:“臣子我请求改变方针和办法来治理东,如果三年后还治理不好,就让我为此事而死。” 景公答应了他。这样,到了第二年年终朝廷考核地方官政绩(进行表彰)时,景公迎上来祝贺晏子说:“您治理东阿很好啊!”晏子回答说:“臣子我从前治理东阿,不听从私人请托,不接受财物送礼;水泽池塘的鱼,全用来使贫苦百姓受利。在这个时候,百姓没有挨饿的,可是国君您反倒怪罪我。如今我治理东阿,听从私人请托,接受财物送礼,加倍征收赋税,少上交给国库。水泽池塘的鱼,交给权贵人家。在这时候,挨饿的百姓已超过半数了,国君您反倒迎接我、祝贺我。臣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给有才能的人让路。”晏子说罢,拜了两拜,景公于是离开座位向晏子道歉说:“您再去治理东阿吧。东阿,东阿,是您的东阿,我不再干预了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第一次令其从狗洞中进,晏子说:出使狗国才从狗洞中入。

第二次楚王嘲笑齐国没人派晏子来,晏子说:派的人的能力和国家是相等的,像他这样无能的人就去无能的国家。

第三次楚王说齐国人来楚国偷窃,晏子说:是水土问题,齐国人在楚国才会偷东西。 晏婴是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勇敢大胆的人。 外交无小事,尤其在牵涉到国格的时候,更是丝毫不可侵犯。

晏子以"针尖对麦芒"的方式,维持了国格,也维护了个人尊严。晏子使楚的事常常会让人联想到伟大的周总理。弱国无外交,要想被其他国家的人瞧得起,强国是必须的。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

在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一共三次侮辱晏子:第一次楚王让晏子钻狗洞,以侮辱晏子身材矮小,晏子说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你们让我进狗洞,那我访问的就是狗国。楚王能承认自己是狗王吗?因此,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第二次楚王说“齐国没有人.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第三次楚王嘲笑齐人会做盗贼,晏子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说楚国社会风气不好。

在聪明过人的晏子面前,楚王不得不甘拜下风,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晏子回答,进狗洞即狗国,我的损失不大,但这有损楚国的形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第二次他编造出不同人访不同国的理由反击了楚王,第三次他用橘子因水土不同果实不同的例子反击了楚王.妙在能让人听懂但不失谦卑,不会挑起两国的不和.

晏子使楚时晏子是什么官职?

晏子使楚时晏子是齐国上卿。

晏子使楚是在春秋末年晏子,(公元前557年—公元前500年)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夷维(山东高密)人。

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聪明机智。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

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晏婴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善于辞令,头脑机敏。内辅国政,屡谏齐王。

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阅读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