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健康养生

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儿童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2023年12月06日 06:20:211

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拼音]:jiàn kāng jiào yù

儿童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幼儿健康教育名词解释:指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健康教育的名词解释?

社区健康教育是指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活动。

其目的是发动和引导社区人民树立健康意识,关心自身、家庭和社区的健康问题,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规划的制订和实施,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生活方式,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群体健康水平

幼儿园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1、身体健康在集体活动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 ,有一定的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常识, 知道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身体灵活 ,动作协调。

5、发展幼儿体能,提高身体素质以及适应环境能力。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评价要注重发展性评价,学前儿童发展性评价是指以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为目的,以关注学前儿童发展过程中的表现为手段,以诊断学前儿童的发展状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具体措施的评价理念,发展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的发展。它体现了主体取向的评价理念。同时,发展性评价又非常注重对教学或对象成长过程中有关信息资料的收集和汇总。体现了过程取向评价的理念。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帮助法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的健康名词解释是:指学前期的儿童各个器官、组织的正常的生长发育没有生理缺陷,能较好的抵抗各种急、慢性疾病,体质不断增强;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解释:幼儿的能力保含多方法一个是自理能力的培养例如小班要教会他们自己上厕所,自己吃饭,……。另外还有交流能力要他们和同学老师的交流也就是做人的道德能力的培养等等各方面。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名词解释?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研究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研究能力、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及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

能根据不同行业、人群与社会实践需求,有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预测与控制心理现象。例如: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培训指导与心理卫生健康的统计测量。

养生健康知识?

睡眠质量一定要好,早睡早起有利于一天的精神。

一日三餐营养均衡不要大鱼大肉,水果蔬菜肉类主食要食用全面。

不抽烟,不喝酒,这些都是损害身体的重要因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名词解释?

1.创造性思维:是指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的思维。

2.想象:是指人脑对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形象性,新颖性。预见功能,补充功能,代替功能,调节功能。无意想象,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3.功能固定性: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的通常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其结果是妨碍了问题的解决。

4.意志:是人自觉的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调节和支配行动,从而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5.挫折感:是个人动机性的活动受到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挫折: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和阻碍,预订目标不能实现是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也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行为

6.个性:是指在个人自然素质的基础上,由于社会的影响通过人的活动形成的稳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他使人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倾向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稳定性与可塑性,独特性与共同性

@我的美丽日记零

7.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他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要,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8.气质:是指一个人先天具有的比较稳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动力特征: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特征:天赋性,稳定性,可塑性

9.性格:是指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 内倾型,外倾型;独立型,顺从型,反抗型;理论型,经济型,权利型,社会型,审美型,宗教型。生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决定),社会实践,自我教育和修养(内在动力)

10.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才能:各种能力的有机结合,起质的变化的能力叫才能。天才:才能的高度发展,创造性地完成任务的能力称为天才。一般能力:是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也叫智力。特俗能力,指人们从事特殊职业或专业需要的能力。影响能力形成的因素:遗传因素,环境与教育,个人实践活动,人的主观因素

11.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

12.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贯穿着积极思维的知觉,观察是最高级的感知觉水平。

13.观察力:即观察的能力,是经过后天的系统训练逐渐形成的一种带有个性

@我的美丽日记零

心理特点的能力。

1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15.知觉:指人脑对直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具体反映。

16.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17.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放映。

18.记忆表象: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应。

19.保持: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存储和巩固的过程。

20.遗忘: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现或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重现,就是遗忘。

21.思维:就是人脑对客观事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应。间接性和概括性

22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多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过程。。。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23常规性思维:在造性思维,指人们运用自己获得的知识经验,按县城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4酝酿效应: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几个小时,几天或者几个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反而可能很快的找到解决方法,之中现象叫做酝酿效应。

25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或从朝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内在条件需要,外在条件诱因,作用,对活动的引发作用,定向作用,强化作用

26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27理想:是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

28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

29群体:是指人们基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起来进行活动并相互制约的共同心理

阅读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