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扫墓需要准备什么东西?
扫墓祭祖一般需要准备以下祭品:香烛、纸钱、“包袱”、鲜花、饭菜、贡品、素酒等。在上坟前,要洗澡沐浴,换上合适的衣裳,颜色不能太过艳丽,以简朴为主,以表示对先人的尊敬。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为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我国历来有祖先崇拜文化,从古至今都有扫墓传统,而且一年当中有数个时间段是适合上坟祭祖的,人们也会花费很多心思来准备,在旧时官方的祭祀典礼更是付出极大的人力物力,现代民间的程序就简化了很多。重要的一点,在上坟前,要洗澡沐浴,换上合适的衣裳,颜色不能太过艳丽,以简朴为主,以表示对先人的尊敬。
需要准备的东西:
香烛
香烛是是清明扫墓的时候必须准备的东西之一,不仅要在先人墓前点燃香烛,还要奉香给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祈求山神土地守护好墓地,保佑先人亡灵。
纸钱
纸钱对于在另一个世界的祖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冥钱,纸钱是要烧给逝者的,以便他们在阴间有钱花,在烧纸钱时,一定要焚烧干净。
包袱
通常情况,清明扫墓就是为先人带去一些比较吉祥的东西,在另一个世界中比较需要的东西。包袱即扫墓者给逝者带的吃穿用度之物,因为用白纸糊一大口袋而得名,内装冥钞、金银、以及各种纸做的“元宝”、“衣服”、“家具”等等。“烧包袱“是祭奠逝者的一种重要形式,将”包袱“烧了,就是将这些物品送给了先人。
鲜花
菊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清明上坟一般以菊花为宜,白色菊花尤其应景。
饭菜
如果清明扫墓的时候,还记得先人生前喜欢吃的饭菜,可以为其准备一份用来祭祀。很多人会在祭奠先人的同时,向孩子们讲述先人生前的事迹,让下一代勿忘祖先。
贡品
清明祭祖的时候,一般是要带贡品的,通常是建议苹果、桔子、香蕉、蛋糕点心、饼干这五种就行。供奉的时候,每个坟墓摆五份就可以(有些苹果等贡品,可以并用)。大家根据坟墓多少决定总数。水果以各地时令水果为宜,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点心可视具体情形而定。
素酒
扫墓的过程就等于带着吃食来为先人过节,所以要向先人奠酒,酒为扫墓必备。
二、请问清明节有多少年历史了?
2500年历史了!
三、寻找关于清明的文章
清明说祭
说起“清明”,不管黄发小童、还是龙钟老太,都会吟起这首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这一首经典之作,为清明节增添了不少光彩,也为清明节注入了不少文化气息。也因为如此,这首清明诗成了“清明诗”中流传最广,妇孺皆知的作品。
也有人把它进行再加工,改造成一首小令:
清明时节雨,
纷纷路上行,
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
何处有牧童?
遥指“杏花村”。
或成了一首词:
清明时节雨,
纷纷路上行人,
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
“杏花村!”
与杜牧的清新气息比较,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路,尽是死生离别处。
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风雨人归去。
看来唐代清明扫墓的情景还是蛮悲切的。也许是因为刚刚成立这个节日的缘故吧?人们还是很重视它的祭祀意义的。
到了北宋,人们已经更多的把它当作一个踏青的好时节了。黄庭坚也有一首“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田野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目蓬高共一坵。
这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因为它透过两个典故,反映了朴素的哲学思想:“贤者愚者,到头来还不是荒冢一座,那还何来得与失呢?”我们姑且不论那个乞讨坟前的“愚”人,就说“甘愿焚死不公侯”的忠臣介之推,虽有仰慕他的老百姓在寒食节里不举火、吃冷食,但士大夫们还是“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真是天大的讽刺!!
与黄庭坚接近的有高翥的另一首“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钱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史上最有轰动效应的扫墓就非柳永莫属了,确切地说,应该是替柳永扫墓才对。你想想,一大帮平时穿红带绿、笑脸迎人的妓女,一夕之间披麻戴孝、号啕大哭,那会是一派何其壮观的景象呢?当嫖客当到这样的境界,也算是夫复何求了。
但柳永毕竟属市井阶层,再怎么样,也不过是个有名的嫖客而已。能在烟花堆里忧国忧民,那才是真的本事。谢安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谢安喜欢音乐、舞蹈,不管是“归隐东山”还是“东山再起”,家里终日笙歌不断。淝水之战,谢安在后方指挥战役,一边下围棋,一边享受“东山妓”按摩。将士们好不容易打了胜仗,他还很拽的说:“小子们打败了敌人”。把个李白折服的一颤一颤的说“为君谈笑静胡沙”。并把他当成超级偶像来模仿,也带着他的“东山妓”去拜祭偶像。有《东山吟》为证:
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
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
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
美人如花花易逝,功名如土土易僵。李白对人生悲凉的况味,竟是通过随带的如花艺妓与谢安的艺妓的比较而得出的,荒谬,却很合乎人情。